不断探索,努力把幼儿教育办得更出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4200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努力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髓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教育内容要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应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中,教学内容、材料等应趋于生活化、多样化。
  无论何种教育理论的应用与实践,都必须以生活为基础,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一语中的道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本质。我会努力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髓,不断探索并运用到教学中。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2.1融规则于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和感知各种规则。
  幼儿的游戏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缩小了的社会。教师要善于将规则渗透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特别是区域活动中学习和体验各种规则。如幼儿通过游戏“红绿灯”,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斑马线”;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充分认识不遵守交通规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再如在棋类游戏中,了解象棋、跳棋、围棋等各种棋类的不同下法与规则;在“银行”游戏中,顾客取钱需要排队;“图书馆”内须保持安静,不能大声喧哗,懂得借阅图书的规则;在建筑角内与人合作搭建及整理玩具的规则,等等。幼儿通过游戏相互交流经验,明确所学到的各种规则都与自己密切相关,明白规则不仅约束着别人的行为,而且约束着自己的行为。
  2.2增强游戏规则的灵活性,变他律为自律。
  教育工作者对规则的最终期望是规则能成为孩子行为的内部参照,因此,孩子对规则的理解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灌输。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修改和完善,能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增强其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如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中,按照规则应该是老狼抓住谁,谁就当下一轮的老狼。可由于幼儿都想当“老狼”,出现了“老狼”抓、没人躲的现象,孩子们失去了兴趣,达不到锻炼奔跑能力的目的。教师请孩子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最后确定了“谁最先跑回动物的家,谁当老狼”。这样就调动了幼儿奔跑的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大自然绚丽多彩,是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它的美千姿百态,幼儿园教材中有许多关于自然景物的散文:有河流山川的壮丽美,有花草树木的生机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等等。叶圣陶说:“只要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宝石。”但是,大自然里虽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有些却在千里万里之远,不可能让幼儿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其中的美妙景物。电教手段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例如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轻轻地响起,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落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到的秋天告诉大家。我趁热打铁,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放学回家后寻找秋天的景象,把觉得美的地方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或挑自己最喜欢的景物画画下来。通过这样的“说”、“写”、“画”,幼儿加深了对美的感受,对这篇散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审美情趣,陶冶了情操。
  4.利用图书和墙报引导幼儿的健康实践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说教,还可利用孩子好奇的天性,运用图书,让他们了解并参与一些有益的健康活动。例如我们在图书区陈列一些《幼儿自救手册》,上面有图有字,小朋友连猜带蒙,也能理解很多内容,实在想不出来的,就拿着书问老师:“老师,这人被蛇咬了怎么办?”“你看,他被蛇咬后,坐在地上,先找一根绳子在被蛇咬过地方的上面关节处系好,再想办法求救。”在与老师的一问一答中,幼儿知道了被毒蛇咬后不能乱动,而应该先自救,再寻求别人的帮助。在这本书上,小朋友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自救的知识,例如救火要打119,救护车要打120,遇到坏人要打110,等等。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墙报的功能,张贴各种画报,向幼儿宣传甲流感防治知识,让幼儿知道甲流感不可怕,可以防,可以治。幼儿积累了这些自救的知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能积极从容地应对,丰富了自救经验。
  5.利用结构游戏中创新智慧游戏的开展
  结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以多种建筑材料构造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
  现在意义上的建构游戏已经不是单纯地用积木搭建东西,而是在搭建过程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结构游戏开展过程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将构造渗透在游戏情境中,为幼儿划分出几大区域,要求幼儿在不同区域中构造不同建筑形象。如在一片区域中有居民住宅、学校、停车场等,可以要求幼儿根据地点、用途不同,设计不同建筑形象。教师可以在游戏前事先在建构区张贴上学校等不同建筑形象,也可以在游戏前有针对性地播放各种建筑造型短片,帮助幼儿分别描述不同建筑形象的主要特征,让幼儿在搭建中做到有本可依。
  在结构游戏结束后,带领幼儿参观不同区域的成品建筑形象,幼儿共同讨论建造感受,抛出问题:为了使公共社区服务更加完善,我们还可以加入哪些功能区?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加深幼儿对不同构造技巧、不同功能区的认识,积累生活经验。
  6.幼儿教师要学会写教育反思
  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之后,“反思”这个词在幼教界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放多元化的幼儿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都需要每位教师具备反思教学的能力,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一种专业素养。教育活动能否“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幼儿教师教育实践反思的重点。
其他文献
2005年秋学期,为了响应省政府的“关于农村小学的布局调整”的号召,我们镇很多村小都进行了撤并,对教学资源进行了统一化管理。冯庄小学高年级段被撤并,原五年级56名学生全部转入八层小学就读,这些孩子在这里谱写了美妙的篇章。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5年9月,冯庄小学高年级段被撤并,原五年级56名学生全部转入八层小学就读。冯庄小学是该镇出了名的落后学校,这56名“野孩子”交给谁来带呢?有人建议把
环保,是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防止环境破坏的控制措施实践活动的总称。幼儿是未来的希望,只有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才能做爱护环境的人。于是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应该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家园合作开展绿色教育等方法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一、利用环境实施绿色教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周围环境
会议
摘 要: 合作是指两个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集体,为了共同目标而共同完成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助于幼儿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改正自己的缺点,让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同时促使幼儿之间友好相处,学会共同商量,增进幼儿之间的情谊。  关键词: 民族音乐 合作意识 作用  我园的课题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开发利用》,所谓民族文化,即民俗文化、大众文化,它来自人们生活中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幼儿,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幼儿充分、全面发展。  一、发现  美国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所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发现班级的小事,善于观察。  1.培养良好的习惯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也许你不够优秀,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自信,便会拥有抓住每一个机会的勇气,那么,你终究能够抓住属于你的机会。要打好成功基石,就要从小把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那么,作为家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一、让幼儿拥有自信  1.相信和尊重孩子。  首先应该相信孩子,相信他的所作所为,其次应该尊重孩子,将他看成平等个体,给予他一定的自由,做他想做的事情。当你相信孩
会议
摘 要: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小班幼儿具有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好动等特点,如果没有良好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实施。教过小班的老师都知道,小班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可塑性强,好习惯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养成,而坏习惯一旦养成,则矫正就十分困难。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培养途径  对幼儿园班级来说,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