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游戏是教育和游戏相整合的产物,它应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来进行教育,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条件。教育游戏的运用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情感的需求,恰当的策略在将教学内容整合到游戏的过程中注入情感,从而使学生在使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可以从教学设计情感化和游戏化学习环境情感化两个方面出发。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 教育游戏 设计策略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性,而且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正如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教育游戏是教育和游戏相整合的产物,它应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来进行教育,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条件。我就新课程指导下对教育游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发表一些看法。
一、教育游戏的概念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将游戏定义为: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游戏可以带给学生很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受到学生的钟爱。教育游戏是在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盛行的环境中应教育的需求而提出的,旨在结合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和教育的优点,来更好地为教育服务。美国教育心理学教授格莱德勒(MargaretE.Grader)认为,从广义上来看,教育游戏是“一种竞争性的练习,其目标是获得胜利,同时选手必须运用学科知识或其它有用的知识促进练习并获得胜利”。《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市场研究室在2004年“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中指出,从狭义上看,教育游戏是指在计算机及网络支持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教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它包括两类:一类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脑游戏,即游戏的目标不是为教学服务的,但因其激励机制、游戏过程、游戏环境、游戏规则、动机成分等因素能为教学所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另一类是针对教学目标专门设计的学科教育游戏,它强调教学性,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且含有经过仔细考虑的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讲的教育游戏主要是狭义的教育游戏:专门为教育而设计的游戏软件,游戏的内容紧密地和教材联系在一起,它强调教学性,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二、我校教育游戏的使用现状
金山打字通是目前我校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的唯一的一款教育游戏软件。它从认识键盘到文字的输入,有一个全面、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具体,动画界面活泼生动,游戏过程丰富多样,评价方式合理,还可以互动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要适当地针对个别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就可以了,行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且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因此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针对目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这一款教育游戏软件只能满足汉字输入这一节的学习要求。教育游戏软件的资源仍然十分匮乏。根据教学需求,设计开发新的教育游戏软件是当务之急。
三、教育游戏设计的特点
教育游戏设计不同于一般游戏类软件的设计,教育游戏设计首要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兼顾与平衡。作为游戏设计的范畴,教育游戏设计必须遵循游戏设计的规律,包含游戏设计的一切要素;作为教育软件的一员,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也是必须重视的环节。教育游戏的设计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的过程中,而又不对其娱乐性产生太大的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设计实现教学内容向游戏情节、场景的有效转化。根据教育游戏设计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依赖关系,将整个设计过程进行细化分解,教育游戏设计过程可以分为需求分析、游戏定位、游戏故事场景编写、教学设计、游戏情节设计和脚本编写。
四、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策略
情感化设计理念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情感化设计的理念,他站在“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去探索人与技术的关系,运用设计心理学分析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揭示了人的情感与产品之间的微妙关系。情感化是一个赋予事物情感的过程,是一种创作行为。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就是人的情感赋予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同时给学习者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要同时关注教育游戏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的原则,将情感化设计的理念整合到教育游戏设计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将教学内容和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更自然地结合,使学生在使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更方便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教育性和游戏性更有效的整合。教育游戏使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传递教学内容,因此其情感化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的情感化合游戏化学习环境的情感化设计。
1.教学设计的情感化
教学设计是在需求分析、游戏定位和游戏故事梗概编写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作用就是筛选知识点,并将知识点整合到游戏的情节和场景中。教学设计的情感化就是教育游戏的设计者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入情感,尽力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入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比如“A的梦想”小游戏,这是一款用来学习字母A发音的游戏,它将和字母A有关的单词变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展现,这样就使知识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故事的编写要针对教学内容,并且要适合游戏用户的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
2.游戏学习环境设计的情感化
(1)教育游戏界面设计的情感化
这里所说的教育游戏界面设计是指静态的游戏场景的设计,属于本能层次的情感化设计。教育游戏的界面要注重游戏场景设计的美感、趣味感,即游戏场景要带给用户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场景设计的美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需求,结合游戏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游戏场景中的整体色彩搭配以及图形、图标、字体等要看起来很美观大方、有趣、能引人注意,呈现出圆润、憨厚、笨拙可爱、亲和力等使界面具备趣味性的特征。他追求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能在瞬间给人一种惊喜、快乐的情感体验。
(2)教育游戏任务设计的情感化
美国心理学家Yerkes和Dodson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适中的挑战难度的活动将会带来最大的内部动机,满足学习者的胜任感。因此,游戏任务(与教学内容有关系)应具有对于学生来说清晰的且难度适中的挑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带给游戏用户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教育游戏交互设计的情感化
对于任何一种游戏,交互设计都处于设计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交互式教育游戏的灵魂。交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包括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无论是网络版还是单机版游戏,人机交互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人际交互通常是在网络版的游戏中体现。在综合考虑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尽量设计人际交互的因素。调查表明,人际交互获得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明显多于人机交互。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资源完全可以实现这两种交互。
总之,教育游戏是将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到游戏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融入势必影响到游戏本身的娱乐性,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完美结合是教育游戏追求的目标。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以教育游戏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在整个游戏设计的过程中重视情感的注入,使教育游戏附有情感,并可以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如卢梭所说的“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我们应把教育游戏真正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点主动的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市场研究室: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4,(22):44-47.
[2]王玉龙.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流程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8,(10):116-119.
[3]古锐.教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 教育游戏 设计策略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实际运用性,而且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正如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教育游戏是教育和游戏相整合的产物,它应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来进行教育,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条件。我就新课程指导下对教育游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发表一些看法。
一、教育游戏的概念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将游戏定义为: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游戏可以带给学生很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受到学生的钟爱。教育游戏是在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盛行的环境中应教育的需求而提出的,旨在结合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和教育的优点,来更好地为教育服务。美国教育心理学教授格莱德勒(MargaretE.Grader)认为,从广义上来看,教育游戏是“一种竞争性的练习,其目标是获得胜利,同时选手必须运用学科知识或其它有用的知识促进练习并获得胜利”。《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市场研究室在2004年“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中指出,从狭义上看,教育游戏是指在计算机及网络支持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教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它包括两类:一类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脑游戏,即游戏的目标不是为教学服务的,但因其激励机制、游戏过程、游戏环境、游戏规则、动机成分等因素能为教学所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另一类是针对教学目标专门设计的学科教育游戏,它强调教学性,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且含有经过仔细考虑的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讲的教育游戏主要是狭义的教育游戏:专门为教育而设计的游戏软件,游戏的内容紧密地和教材联系在一起,它强调教学性,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二、我校教育游戏的使用现状
金山打字通是目前我校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的唯一的一款教育游戏软件。它从认识键盘到文字的输入,有一个全面、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具体,动画界面活泼生动,游戏过程丰富多样,评价方式合理,还可以互动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要适当地针对个别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就可以了,行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且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因此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针对目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这一款教育游戏软件只能满足汉字输入这一节的学习要求。教育游戏软件的资源仍然十分匮乏。根据教学需求,设计开发新的教育游戏软件是当务之急。
三、教育游戏设计的特点
教育游戏设计不同于一般游戏类软件的设计,教育游戏设计首要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兼顾与平衡。作为游戏设计的范畴,教育游戏设计必须遵循游戏设计的规律,包含游戏设计的一切要素;作为教育软件的一员,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也是必须重视的环节。教育游戏的设计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的过程中,而又不对其娱乐性产生太大的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设计实现教学内容向游戏情节、场景的有效转化。根据教育游戏设计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依赖关系,将整个设计过程进行细化分解,教育游戏设计过程可以分为需求分析、游戏定位、游戏故事场景编写、教学设计、游戏情节设计和脚本编写。
四、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策略
情感化设计理念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唐纳德·A·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情感化设计的理念,他站在“以人为中心”的角度去探索人与技术的关系,运用设计心理学分析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揭示了人的情感与产品之间的微妙关系。情感化是一个赋予事物情感的过程,是一种创作行为。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就是人的情感赋予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同时给学习者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要同时关注教育游戏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的原则,将情感化设计的理念整合到教育游戏设计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将教学内容和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更自然地结合,使学生在使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更方便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教育性和游戏性更有效的整合。教育游戏使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传递教学内容,因此其情感化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的情感化合游戏化学习环境的情感化设计。
1.教学设计的情感化
教学设计是在需求分析、游戏定位和游戏故事梗概编写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作用就是筛选知识点,并将知识点整合到游戏的情节和场景中。教学设计的情感化就是教育游戏的设计者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入情感,尽力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自然地融入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比如“A的梦想”小游戏,这是一款用来学习字母A发音的游戏,它将和字母A有关的单词变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展现,这样就使知识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故事的编写要针对教学内容,并且要适合游戏用户的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
2.游戏学习环境设计的情感化
(1)教育游戏界面设计的情感化
这里所说的教育游戏界面设计是指静态的游戏场景的设计,属于本能层次的情感化设计。教育游戏的界面要注重游戏场景设计的美感、趣味感,即游戏场景要带给用户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场景设计的美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需求,结合游戏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游戏场景中的整体色彩搭配以及图形、图标、字体等要看起来很美观大方、有趣、能引人注意,呈现出圆润、憨厚、笨拙可爱、亲和力等使界面具备趣味性的特征。他追求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能在瞬间给人一种惊喜、快乐的情感体验。
(2)教育游戏任务设计的情感化
美国心理学家Yerkes和Dodson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适中的挑战难度的活动将会带来最大的内部动机,满足学习者的胜任感。因此,游戏任务(与教学内容有关系)应具有对于学生来说清晰的且难度适中的挑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带给游戏用户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教育游戏交互设计的情感化
对于任何一种游戏,交互设计都处于设计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交互式教育游戏的灵魂。交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包括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无论是网络版还是单机版游戏,人机交互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人际交互通常是在网络版的游戏中体现。在综合考虑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尽量设计人际交互的因素。调查表明,人际交互获得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明显多于人机交互。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资源完全可以实现这两种交互。
总之,教育游戏是将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到游戏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融入势必影响到游戏本身的娱乐性,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完美结合是教育游戏追求的目标。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以教育游戏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在整个游戏设计的过程中重视情感的注入,使教育游戏附有情感,并可以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如卢梭所说的“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我们应把教育游戏真正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点主动的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市场研究室: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4,(22):44-47.
[2]王玉龙.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流程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8,(10):116-119.
[3]古锐.教育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