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腔内治疗隐匿性动脉损伤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o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治疗隐匿性动脉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血管腔内治疗13例隐匿性动脉损伤的患者资料,男9例,女4例;年龄19~75岁,平均(45.6±15.7)岁;损伤部位:臀上动脉4例,闭孔动脉2例,锁骨下动脉2例,股深动脉2例,股动脉1例,腘动脉1例,肱动脉1例;依据张英泽隐匿性血管损伤分型:B型6例,C型7例。所有患者均行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受伤至确诊时间为2~70 h,平均16.0 h,同时选择覆膜支架、弹簧圈、明胶海绵栓塞方法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A或DSA检查评估血管功能并记录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0~60 min,平均40 min;治疗期间,10例进行输血,输血量800~14 000 ml,平均3 200 ml。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为(7.3±5.8)个月。13例中采用覆膜支架治疗5例、弹簧圈5例、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3例;所有患者动脉出血均得到控制,7例休克患者症状立即得到改善,5例患者术后发生腔隙感染经反复清创后治愈,1例腘动脉断裂患者因热缺血时间较长最终行膝下截肢,1例患者术后出现部分臀肌坏死合并MODS,最终治愈。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无覆膜支架移位、血管闭塞及内漏现象发生。

结论

隐匿性动脉损伤早期具有闭合性、迟发性、不典型性等特点,漏诊率高。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血管腔内治疗后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治疗隐匿性B型以及C型非主干动脉损伤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种子加工指种子收获后到播种前进行干燥、清选及包衣、丸粒化等处理的技术。通过种子加工使种子达到安全水分,防霉防冻,去除收获后种子中惰性物质、未成熟的、破碎的、受病虫害
1 品种来源 该品种系河南农业大学利用百农3217×豫麦3号和冀5418 ×豫麦10号2个单交组配成复交Fo,用钴~60辐射后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0年河南省审定命名为豫麦68号。2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至弱
宁春27号是固原地区农科所育成高产、优质、抗旱性强的春小麦新品种。1998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宁春27号。1 产量 1995~1997年参加自治区种子管理站旱地组区试,5点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楔形截骨矫形术结合椎间隙植骨垫高矫正僵硬型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经椎间孔楔形截骨矫形(transforaminal wedge osteotomy, TWO)治疗脊柱胸腰椎僵硬型胸腰椎后凸畸形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15~72岁,平均42.3岁。强直性脊柱炎17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25例,陈旧性结核7例,先天性椎体畸形
在英语词汇教学领域当中,自然拼读法是一种便捷性和有效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自然拼读法实际应用过程中展现出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字母和读音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学生可以在拼
农大108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1991年组配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玉米杂交品种。1997年分别通过北京市、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2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本文介绍了澳洲荷斯坦牛在乌鲁木齐的生产表现.采用集约化舍饲圈养,TMR自由采食,合理分群,精细化管理,澳牛1胎305d产奶量达6t以上,2胎达7t以上,乳脂率3.3%,表现了良好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