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搏骤停因其具有严重的社会经济学影响,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随着复苏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高,对此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和高级生命支持后,其中有20%~40%的患者可以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但仍有高达50%~70%的ROSC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1-2].经常令临床医师们感到失望的是,据统计,院内或院外成功复苏患者的最终生存率仅30%左右[3-5].上述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心搏骤停患者易罹患心搏骤停综合征中的两大特征性损害,即CPR后心肌功能障碍及CPR后脑损伤[6],其中,CPR后心肌功能障碍因其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导致复苏后早期高病死率而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