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民篇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训练一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②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③,见缞绖④数人营理⑤葬具者。公亟⑥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⑦皆所未具。公怃然⑧,即彻⑨宴席,厚赒⑩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
  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暇日:空闲的时日。②觞:酒杯。③缞绖:麻布做成的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⑥亟: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 。⑦赗敛棺椁:下葬时入殓的衣服和棺材。赗,送财物助人办丧事。椁,棺材外面的套棺。⑧怃然:怅惘若失的样子。⑨彻:通“撤”,撤去。⑩赒:通“周”,救济。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时带领下属登上酒楼准备酒宴,还没有开始举杯饮酒时,看见几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准备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他们,原来是客居此处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准备出殡葬在近郊,可是棺椁寿服等物都还未齐备。范仲淹听了怅惘若失,立即撤掉了酒席,给予他们重金救济,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
  【模拟演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范文正公守邠州(      )
  公亟令询之(      )
  公怃然(      )
  厚赒给之(      )
  (2)请对上文中范文正其人其事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1)镇守;快速;怅惘若失的样子;通“周”,救济(2)范仲淹不只是在《岳阳楼记》中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时时处处都体现他的忧民情怀。(意对即可)
  阅读训练二
  齐景公闻命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公被②狐白之裘③,坐堂侧陛④。晏子入见,立有间⑤。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日:“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⑥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⑦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晏子春秋·内篇·谏篇》
  注释
  ① 霁:雨后或雪后初晴。②被:同“披”。③裘:皮衣。④陛:宫殿的台阶。⑤有间:有顷,一会儿。⑥逸:安闲,安乐。⑦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
  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雨夹雪一连下了三日还不见晴。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坐在殿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进见,在他旁边侍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雨雪一连下了三天而天气不冷。”晏子反问他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现在的君主不如他們啊。”景公说:“讲得好。我听你的话。”便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
  【模拟演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雨雪三日而不霁(    )
  公被狐白之裘(    )
  逸而知人之劳(    )
  寡人闻命矣(    )
  (2)短文中晏子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出裘发粟与饥寒”的?你认为晏子是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1)雨后或雪后初晴;同“披”;安闲,安乐;接受命令或教导(2)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应关心百姓的饥寒。晏子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
  【妙笔点评】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孟子说的是君臣关系,把“臣”换作“民”也等同此理,你把百姓视作什么,百姓也会投桃报李。古往今来,多少像像范仲淹、齐景公这样忧国忧民的人都被百姓铭记着、怀念着,世世代代不曾忘怀。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只是在《岳阳楼记》中的咏叹,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你看,闲暇时跟下属吃顿饭,还被百姓的丧事打乱,非要问问,非得管管。百姓的难处,他不能装作听不到,看不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在中华文明史上都闪烁着异彩,难怪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齐景公虽没有范仲淹那样好的口碑,但能在晏子委婉的劝谏下有所顿悟,切实关心百姓的饥寒,这一点还是可以加分的。百姓的心愿常常是非常朴实的,无论是范仲淹主动嘘寒还是景公被动问暖,都让他们感动。
  百姓心中有杆秤,古往今来的忧民者轻重分明,无论他们以哪一种形式心疼百姓。
  忧民是一声叹息,那是披头散发的屈原徘徊在汨罗江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民是一份祈求,那是诗圣杜甫拄着拐杖站在破茅屋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民是一种谛听,那是郑板桥躺在衙斋难以入眠,“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忧民是半条被子,那是3名女红军途经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忧民是三斤大红枣,那是焦裕禄顶风冒雨探望生病的郭大娘,把温暖的细节留给百姓,把光辉的榜样留给党员。忧民是一笔捐款,那是鸿星尔克捐赠5000万元物资驰援因暴雨受灾的河南,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给别人撑伞……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中的这句名言曾被习总书记用来教育党员干部,鱼水之情从来都是相互的,应该倾心为民。
  忧民者,心里屹立着范仲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其他文献
乡音难断,漫步故里,耳边是呼啸的風声、溪水的叮咚声、乡里的问候声,仍然似从前热情纯朴。故乡人,故乡情,骨子里仍是故乡的本质——淳朴。乡音难断,汽鸣声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故乡人,又载回了一批又一批离乡人。故乡永在那里,乡音亦是永存。离乡背井的人儿,仔细听听,那遥远的呼唤,呼唤着每一个人,一声又一声,透着悲伤、渴望,“归来吧!归来吧!”  “吆喝”是一种“乡音”,也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
期刊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古意】  送别友人的孤独寂寞  许浑非常喜欢写水、雨,来衬托他作品的情境。劳歌一曲,缆解舟行,在送别者眼中,显得匆遽而无奈。朋友走了,诗人并没走,而是独自喝醉了。待到酒醒时刻,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间。江面上的船已经看不到踪影,作者一个人顶着满天风雨下楼回家,那种深深
期刊
【学生佳作示范一】  一轮明月清辉里,柔和的月光透过窗子倾洒在床铺上,在枕上投下一个淡淡的圆影,一点萤光在窗外流连,偶尔传来两声蝉鸣。  窗纱被拉上,屋里闷闷的,日光灯悬在头顶。桌上杂乱不堪,书本乱堆着,笔筒中插着几支懒散的笔。  我揉弄着衣角,垂着头,立在桌旁。泪水模糊了双眼,泪珠儿吧嗒吧嗒往地往下掉。我候着母亲的批评,压在书下的試卷似乎也耷拉着头。母亲许久没有说话,她必定生气了。我不敢看她的眼
期刊
在寂静的春日,微风飘萧,淋着淅沥的微雨,去游白马湖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读朱自清先生的《白马湖》,素淡的文字,如一股轻风扑面而来,像饮一杯清茶,唇齿间有淡淡的清香,更有猝不及防的心动和幽幽的情愫。  作家说,“在北方说起这个名字,管保一百个人里一百个人不知道”。的确,白马湖不似泰山,高耸巍峨,名扬天下;也不似西湖,胜景甲天下,享誉四方。它在江苏省淮安市,是个名不见经传、“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是曲
期刊
【学生佳作】  晨间的水雾形成了一层薄膜,浅浅地扑盖在街巷的石板路上,一声抑扬顿挫的吆喝声,震得板隙间的小草收紧躯体,抖落一滴晶莹的眼泪。  它从七拐八拐的小巷里传来,随着车轮轧过粒粒石子的声音渐近,愈发清晰。“豆腐脑——”他的声音有急有缓,有放有收,颇似歌曲的唱腔,宫商角徵羽几乎全占了。先是在喉咙里打个旋儿,环绕着两鬓,渐渐高昂起来,这一长串悠长的吆喝叫完,摊车就正好出现在你跟前,看着身着青色长
期刊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2021年7月1日,党的100岁生日,四位领诵员在天安门广场上,诵出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声。电视机前的我,在这越来越动情而又慷慨激昂的声音中,心情也随之上下起伏。  “这束光,激发了井冈山上的革命理想;这束光……”他們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昂首挺胸,声音是那样纯净,不含任何杂质,如山间清泉,淙淙流淌,仿佛把我带回到了爷爷奶奶年少的那个年代。他们小时候,地都是砖头铺的,住
期刊
“重述神话”作为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出版项目,诞生于本世纪初转型时期,世易俗变,新旧交替,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裂变重组,解构和建构的愿望触动了作家的创作热情。本论文拟以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重述神话”项目中国卷为研究对象,包含苏童的《碧奴》,李锐、蒋韵的《人间》,叶兆言的《后羿》和阿来的《格萨尔王》四部作品,旨在综合运用文化人类学,神话-原型批评和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围绕“为何重述神话”和“怎样重述神话”的问题,对当代文学中神话复兴的创作机制及价值重建做出探索。
  第一章首先梳理了“重述神话”的文学
“卖鱼虾啦,卖鱼虾啦,多新鲜的鱼虾,先生要不要看看?”  这样的叫买声我们何等熟悉,何等亲切,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然而,如果把“鱼虾”换成“孩子”呢?那就是这样的——  “卖孩子啦,卖孩子啦,多乖巧的孩子,先生要不要看看?”  《觉醒年代》第三集,年轻的毛泽東出场那一幕,深深地震撼着我——瓢泼大雨的街上,满街穷苦的小商小贩冒雨叫卖,流浪汉衣衫褴褛地乞讨,军阀骑着马冲击百姓,鼓着白眼睛的鱼在泥水中挣扎
期刊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锦,来日方长。  ——题记  岁岁年年如沙般流逝,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驻足在如今的时间节点上回眸眺望,不由心中酸涩,敬佩与自豪之情悄然交织。  眺望着华夏过往的百年历程,恍惚中看见了一行人于无尽黑暗中追随光明。看见了蘑菇云燃于国土上空。时间线一点点拉近,举目皆是涛涛金浪,萦绕阵阵稻香……  入夜,我伏在书案上,清冷月色遥遥照入窗棂,我起身来到窗前,抬头仰望着数千
期刊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这是国家给予英雄杜富国的评价,亦是杜富国成为我心中英雄的原因。  犹记那日下午,我陪着奶奶看电视,电视里沉稳的男声随着五彩的电视屏幕,正缓缓地将英雄杜富国的故事铺述开来。  2018年10月11日下午,云南省某雷场进行扫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