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由的爱不是爱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有一所知名的小学,以教学质量高、管理严格规范著称,并且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朋友老陈的儿子就在这所小学,一直是老陈的骄傲。
  可是有一 天,老陈跟我说,他要给儿子转学。因为忽然觉得“有比孩子学习更重要的东西”。老陈告诉我,自从住校以来,本来活泼可爱的儿子渐渐地变得少言寡语了。终于有一天,在送儿子回学校的路上,儿子忽然泪流满面地说:爸爸,我为什么觉得活着这么没有意思呢,什么都是别人安排好的,我为什么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呢?
  听了儿子的话,老陈当时就呆住了,事后他去请教一位心理医生,这位医生告诉他:实际上,每个人毕生所要追求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做自己”。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别人安排的——被学习、被住校、被管理,那么,他就不会觉得是活在自己的生命里,会有莫名其妙的沮丧感和挫败感。
  心理医生的话让我想起了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和我们平时所认为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不同,蒙特梭利认为儿童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有自己内在的一样东西,称之为“精神胚胎”,儿童的认知成长都是按照他内在的法则在走,我们必须给儿童自由,才能让儿童顺利完成自我成长的过程。
  可反观时下的教育现状,有多少儿童是在被限制、被禁锢中成长的呢?从最小的时候说起,当婴儿开始吮手指的时候(孩子到了“口唇敏感期”的表现),我们有多少家长是强行把手指从孩子口中拽出来的呢?而压抑孩子“口唇敏感期”的后果就是,孩子会在以后的成长中自己补上这一课,所以有的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还啃桌角、甚至常常咬别的小朋友;有位博士毕业生,毕业后不找工作,天天在家里吃爆米花、看动画片,而心理专家对此的解释是:他本该吃爆米花、看动画片的年纪都在学习了,所以现在开始“补课”了。
  想一想,我们的孩子,那些本该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下、在大自然中奔跑、探索的孩子,却被像鸟儿一样早早地关进了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补课班、兴趣班,可是却从来就没有人问过他们一句:这是你喜欢的吗?
  前段时间,有位同学因为在升旗仪式上抛开现成的讲稿,代之以痛陈教育弊端而闻名全国,事后,学校以平时表现良好网开一面,没有处分这位同学。但我却始终搞不懂,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就不允许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呢?即使他的看法可能会幼稚、偏激,但“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吗?很多学者说,我们的大学,直到今天也没有培养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是,让我们想想看,从小到大,孩子都生活在大人为他们编织的樊笼里,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上了大学,思想就会一下子飞上云端呢?
  最后,送大家一段泰戈尔的诗句——“让我的爱,象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给孩子爱,更要给孩子自由,这才是我们教育应有的主题。
其他文献
《韵镜》是我国早期的一种根据韵书,主要是韵书中的小韵首字制字的韵图,也是研究中古汉语乃至整个汉语史的重要资料。但由于《韵镜》一书特殊的流传过程,其作者现已不可考。众多
毕飞宇在当代作家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因为他的小说写得漂亮、耐读,给读者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体验和快感。也因为毕飞字的小说风格并非一成不变的,总能给欲疲劳的读者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张洁是唯一一位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因创作风格独树一帜而引人注目。她的早期作品具有复杂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人类进步的理想和高尚
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处于地貌复杂的边疆地区,自然和社会双重封闭性使之保留了大量而多样的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成为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富矿区”。由于动物与少数民族的特殊关
在中国的明清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都出现了一种非常值得玩味的现象——戏剧舞台上由男性演员扮演女性角色,戏剧文学中的女主人公又常常女扮男装。笔者认为,这些带有易性
米兰·昆德拉作为当代一位极具特色的小说家,其作品对存在的深入勘探所体现出的相对主义智慧,以及独具一格的复调艺术和幽默风格,无不给我们带来启发。然而,本文认为,游戏精神才是
女性,一个历经岁月涤荡,饱经苦痛而不自知的群体。李玉,一个叛逆敏感,善于思考,勇于追求的女性导演。二者的交织就是用一颗敏感却炙热的心真诚地创作出一部部在灰暗、阴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