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基本账务处理解析

来源 :会计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wy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可以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四类金融资产各有特色,其具体核算方法各不相同。本文旨在对各类金融资产的基本账务处理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应用新准则。
  
  金融资产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而产生的一个概念。该准则实际上并未对金融资产给出明确定义,而是对其确认范围进行了规定。该准则第五十六条规定“金融资产,是指企业的下列资产:(一)现金;(二)持有的其他单位的权益工具;(三)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因此,根据准则可以认定,库存现金、存放于金融机构的款项以及代表在未来期间收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如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出保证金、贷款、投资等这些基本金融工具都属于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按其具体核算特点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其中,第三类“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原来的处理方法变化不大,笔者主要对另外三类金融资产的基本账务处理进行分析、总结。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股权类、债权类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法
  
  该类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发生的增减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该账户有别于“投资收益”账户,核算的是尚未实现的投资损益)。
  会计处理时需要设置的账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一)取得金融资产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取得时的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收股利(已宣告发放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全部款项)
  (二)持有期间收到股利或利息时
  借:应收利息(债权类)
   应收股利(股权类)
   贷:投资收益
  (三)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发生增减变动时
  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反向处理。
  (四)出售金融资产时
  1.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
  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2.由于交易已发生,金融资产的价值已经实现,所以将原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部分,转入“投资收益”账户: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或反之)
  举例:某企业于20X6年1月1日购入债券,债券面值200万元,票面利率3%,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购买该债券时,共支付价款210万元(含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利息6万元及交易费用4万元)。
  1.取得该项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00
   应收利息6
   投资收益4
  贷:银行存款 210
  2.20X6年1月5日,收到最初支付价款中所含的利息
  借:银行存款 6
   贷:应收利息 6
  3.若20X6年1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1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
  4.20X6年1月31日计息
  借:应收利息 0.5
   贷:投资收益0.5
  5.若20X6年2月28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04万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
  6.20X6年2月28日计息
  借:应收利息 0.5
   贷:投资收益0.5
  7.20X6年3月2日,将该债券处置,售价240万元(包括2个月的利息1万元)
  借:银行存款 239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00
   —公允价值变动4
  投资收益 39
  借:银行存款1
   贷:应收利息1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仅包括债权类金融资产)——摊余成本法
  
  该类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即“成本”及“利息调整”两个明细账户的余额合计数)。持有期间按照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 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本金 (-) 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会计处理时需要设置的账户: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溢、折价及交易费用)
   —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一)取得金融资产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金额,含交易费用)
  差额:借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
  (二)持有期间计提、调整利息时
  1.分期付息、一次还本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记或贷记)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一次还本付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记或贷记)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三)出售金融资产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应计利息
   —利息调整 (借记或贷记)
  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举例:20X1年1月1日,A公司支付价款2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B公司当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2500万元,票面利率4.72%,该债券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可收取利息118万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A公司准备持有该债券至其到期(不考虑所得税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等因素)。
  计算实际利率i:
  118×(P,i,1) 118×(P,i,2) 118×(P,i,3) 118×(P,i,4) (118 2500) ×(P,i,5)=2000,得出i=10%[算式中(P,i,1)表示年利率为i的1年复利现值系数。]
  
  会计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这类金融资产不需计提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应收款项期末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贷记“坏账准备”账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账户。
其他文献
微生态制剂具有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养分消化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等作用,被认为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
重庆工商大学罗勇教授等撰写的新著《会计准则理论研究》已由立信会计出版社于2007年5月出版。我读罢该书,印象很深,认为该书值得一读。
【摘要】一切知识都离不开个人,离不开意会的维度。本文拟从意会知识这一新的视角来探讨理财者意会知识的管理问题,以求革新现有的财务观念,提升理财者的专业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经理们常常不喜欢仅仅基于理性的逻辑分析做出决策,而是主要依赖于其对需要决策的情境的直觉判断,尤其是当不确定性程度很高、变数不能被科学地预测时,经理们往往更多地依赖直觉来进行决
本文就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各种客观形势的变化,注重加强资金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资金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电力企业最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