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急诊0~16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病例,探讨急诊儿童青少年死亡原因及特点,以期寻找救治急重症儿童,减少急诊儿童死亡的切入点,为降低儿童青少年病死率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调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16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分为新生儿组(≤28 d)、婴儿组(28 d<年龄≤1岁)、幼儿组(1岁<年龄≤3岁)、学龄前组(3岁<年龄≤6岁)、学龄期组(6岁<年龄≤10岁)、青春期组(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儿童中心,北京1011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医疗部,北京101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急诊0~16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病例,探讨急诊儿童青少年死亡原因及特点,以期寻找救治急重症儿童,减少急诊儿童死亡的切入点,为降低儿童青少年病死率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调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16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分为新生儿组(≤28 d)、婴儿组(28 d<年龄≤1岁)、幼儿组(1岁<年龄≤3岁)、学龄前组(3岁<年龄≤6岁)、学龄期组(6岁<年龄≤10岁)、青春期组(10岁<年龄≤16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导致儿童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意外伤害死亡、猝死、疾病终末期,呼吸衰竭及呼吸、心跳骤停等.死亡原因第一位是意外伤害,占40%;第二位是猝死,占15%;第三位是呼吸衰竭和疾病终末期,各占13%.在意外伤害死亡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86:1.其中交通伤占首位(42.5%),其次是坠/跌落伤(25.0%).儿童死亡存在年龄阶段的差异,青春期组以交通伤为主要伤害类型(42.85%),学龄前组、学龄期组和婴儿组以交通伤和坠/跌落伤为主要伤害类型,幼儿组以交通伤(28.57%)和异物(28.57%)为主要伤害类型,其次是坠/跌落伤(14.28%)、溺水(14.28%)及中毒(14.28%).儿童死亡地点发生在来院途中是第一位占37%,其次是在家中占32%,院前死亡占69%,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儿童发生院前死亡明显高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组儿童.结论 通州区0~16岁儿童青少年急诊死亡前3位的原因是:意外伤害死亡、猝死、呼吸衰竭及疾病终末期,不同年龄段死亡原因不同,死亡地点多为院前,年龄越小发生院前死亡风险越高,男孩多于女孩.
其他文献
目的 运用指数平滑法对深圳市南山区某综合医院急诊伤害人数进行预测,为该医院急诊科的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深圳市南山区某医院2011年1月-2019年6月的急诊伤害量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并利用最佳模型对该院2019年7月-2019年12月急诊伤害人数进行预测、验证与评价.结果 与其他模型相比,Holt-Winters加法模型能相对较好的拟合该院急诊伤害人数的变化规律,平稳R2为0.653,R2为0.914,标准化的BIC为11.348,经Ljung-Box Q检验,残差为白噪声序列(P>0.05).
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种潜在的可治愈性疾病,接受根治性手术或辅以化学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化疗)仍是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近期研究结果显示,将免疫治疗用于新辅助治疗的初步结果令人振奋,可使20% ~85%的病例获得主要病理学缓解,优于既往新辅助化疗,提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应用中非常具有潜力.本文针对免疫治疗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治疗中的潜在风险予以综述.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入国家医保,新辅助免疫治疗必将为可切除非小细
目的 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血浆D-乳酸浓度与小肠黏膜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1个月以上的患者106例,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评价小肠黏膜损伤情况,根据小肠病变内镜5级评分系统,将小肠黏膜正常者分入无损伤组、小肠黏膜红斑或1~4处小糜烂者分入轻度损伤组、大于4处小糜烂或发现大糜烂/溃疡者分入重度损伤组.分别采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D-乳酸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采用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