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湖北省梅雨期可降水量的GPS观测和分析

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dareg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湖北省2006年建成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气象探测网对2007年梅雨期可降水量的探测,指出GPS探测的可降水量(PWV)与探空资料所计算的可降水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对多站GPS资料时间序列的分析,揭示了在梅雨期过程中PWV的3个阶段的变化特征:在梅雨期来临前PWV都有一个急升的过程,PWV的急升时间长短、升幅、量值大小反映了水汽累积情况,它与梅雨期降水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梅雨过程中PWV急升达到峰值的过程伴随着明显的降水,进入高值波动阶段后,降水继续维持,PWV下降的过程中,降水逐步减
其他文献
研究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盐渍化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合理安排农业公共投资,促进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在介绍我国土壤盐渍化概况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文献分析影响土壤盐渍化的不同因素,同时利用省级Panel数据和计量模型进一步探索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程度、单位钾肥投入会对土壤盐渍化产生显著影响。单位耕地上灌溉面积越多,耕地发生盐渍化的概率也越高;同时单位面积上钾肥使用量越高,耕地发生盐渍
测定了乌江中上游的洪家渡至乌江渡水库段水体中总氮、氨氮和溶解态硅等营养物质含量,并现场测定水深、温度、溶解氧和叶绿素浓度等理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夏秋水库分层现象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情况的工具。通过对一般生态足迹法的调整,运用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对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的时空特性和环境生态的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