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全民经济改革开放、金钱至上、城市肥胖的年代,Snapline乐队其实要得很少。这种态度进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比如他们的低调,为了一张唱片的自主问题甘愿再等上两年;比如李维思上班挣钱下班做音乐,李青彻底“宅”,并且“宅”也有“宅”的生存之道。他们将自己的世界去掉地面上的夜总会、KTV、夜色女郎等绝大多数的那部分,转而进入到一个小房屋里,然后一跃进入到那些虚无缥缈的精神空间,比如漂亮的思维、宇宙观、人类进化等等。
所以,《Phenomena》是张反映乐队全新风采的新专辑,他们创造了一个充满封闭性的苦暗世界,从这个世界里向外看,地球人的麻木和异化已经快到了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步。接着,在“Stardate 51201.04”里,他们引用美国大兵的口头禅来调侃绝大多数人的和谐思维。这种感觉像是你看过他们的现场,陈曦有时会像人猿一样将手提起,手腕耷拉下来,好像是面对这场绝境的最后一次表演。
专辑由此而发散出来的气息首先是冰冷的,他们置身在这个麻木现象里,竟如此冷静地把这种人类异化提炼成音乐,变成美来让大家感同身受。向内看,这里面险情迭起、绝处逢生,“Yes I am Fine”警钟长鸣式的电琴;“Stardate 51201.04”开头工厂做工式的节奏等等令人眼前一亮的桥段,都要让你全天候感到心慌慌。
这张唱片的气息是如此的琐碎,如此的单调。在歌曲里,主基调在不断地重复一个节奏,重复变成了一股新的力量,不断地敲打你,打到你晕,打到你麻木。这同我们的生活如出一辙,生活的绝大部分就是在这样的麻木里度过,在这样的日复一日里掩埋地震、忘记动车,一切没有什么可惊心动魄的,没有什么可波涛汹涌的。这些歌曲里面又无处不在地安放着不安、焦虑、苦闷、无奈、绝望和伤感。
这也是这张专辑与它的前世,也就是两年前由Martin Atkins负责制作《Future Eyes》截然不同的地方。高潮在Martin那里是硬指标,《Future Eyes》显然有严密得多的线性结构,但《Phenomena》反而将之打碎,没有那么明显的启承转接了,没有为了高潮来临的层层铺垫了,面对这支新感乐队,台下的观众一定会感到尴尬,只有唱起曾经的“Holy Comments”这样的金曲,观众才会high,才会找到热度。
凭借这张新作品,Snapline终于成功地跻身“冷场”音乐家的行列,也成功地打开了一个新的艺术门路。但这太让人忧郁了,虽然Martin制作的那些性感节奏不够先河,但至少它有温度,《Phenomena》是如此冰冷,将人情味的那部分减到那么低,它变成了一趟又一趟的猎奇之旅,把温度装到铁石箱子里,沉淀到海洋最深处。所以,有时候,我们多少会怀念曾经的Snapline带给我们的动感时代。★★★★
文/loafe 摄影/Charles Saliba
推荐曲目:Part of Solution/Stardate 51201.04
THE DEEP DARK WOODS
美洲大陆深藏的秘密
即将公之于众
The Place I Left Behind
SUGAR HILL,4月2日
萨斯卡通这座加拿大最为孤立的大城市,一直以来都把Joni Mitchell作为他们城市的骄傲。而这张专辑将会使The Deep Dark Woods这支5人乐队加入到Joni Mitchell的行列,成为萨斯卡通的摇滚英雄。这是他们自己操刀制作的第三张专辑,他们将自己的“草原哥特”风格演绎到了近乎极致。Ryan Boldt哀伤的嗓音,加上紧密环绕的吉他声,再配以Hilhorst的哈蒙德口琴声,烘托出了罕见而雅致的节奏感。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Boldt带领我们去探索地理空间以及精神世界中的孤立感。从“Mary’s Gone”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更热衷于唱片的制作而非人声鼎沸的现场。当然这对于他们来说都只是吹毛求疵而已—毕竟他们即将可以宣称自己是The Band之后最伟大的民谣乐队。★★★★
文/Andy Fyfe 译/位宇
推荐曲目:Westside Street/Mary’s Gone/Virginia
EVANS THE DEATH
伦敦人的梦幻独立流行乐
初次登台亮相
Evans The Death
FORTUNA POP!,4月2日
这张绝对英伦腔的专辑充满着十足的温馨感且富有灵气。它在各方面都做得恰到好处。你可以想象Jarvis Cocker和Kate Jackson一定会十分欣慰地看到他们的音乐一起孕育了Evans The Death。他们的这张处女作充满生机和浪漫,就好像凌晨4点两口子在嚼着油腻的薯片儿。同时专辑也透露着一股机灵劲儿和无所畏惧的勇气:略有些嘈杂的哗啦声衬托起了主唱Katherine Whitaker甜美而有力的嗓音。Evans The Death把日常生活中那些单调枯燥的声音—比如在猛灌一瓶葡萄酒的声音(“You’re Joking”),抑是错过了公车的声音(“Sleeping Song/So Long”),亦或是平淡无奇的做三明治时的声音(“I’m So Unclean”)变得充满魔力。★★★★
文/Camilla Pia 译/位宇
推荐曲目:Catch Your Cold/Telling Lies/Threads/I’m So Unclean
DR JOHN
巫毒蓝调的复兴
Locked Down
NONESUCH,4月2日
鉴于他的传奇履历,我们可以原谅Dr John近些年来的一些表现:例如和Hugh Laurie的合作以及在迪士尼电影中献歌。这张和Nonesuch厂牌合作的专辑正式宣告了他的回归。专辑由The Black Keys乐队的Dan Auerbach操刀制作,这是他这些年来最新鲜最紧凑的一张唱片。这张专辑依然有着Dr John的深刻烙印,恐怖气息贯穿始终—从绚烂而令人发狂的专辑同名歌“Locked Down”到“Ice Age”中的漆黑国度。这也正生动地告诉我们为何他的神话可以延续如此之长的时间。没有其他人可以发出像他这样的声音。★★★★ 文/James Oldham 译/位宇
推荐曲目:Locked Down/Ice Age/Kingdom Of Izness/Revolution/My Children, My Angels
这是一个电子乐盛行的年代。闷热潮湿的地下室,似乎无论谁都能懂一点儿stoner电子乐。他们煞有介事地讨论着hypnagogic hauntology、witch-house、post-dubstep等不同类型的电子乐,其实只是一些午夜3点在笔记本上合成的一些音乐,在烟雾缭绕的车厢里播放着而已。
LHF的《Keepers Of The Light》(KEYSOUND出品,★★★★)这张唱片会比之前的电子乐让你感觉更“飞”。这张专辑很是引人入胜,它将各种不同的元素—许多连续不断的cult电影中的小样、Wu-Tang Clan的作品、研究迷幻剂的科学家、车库里和丛林里的海盗们,以及印度舞曲通通融合在了一起,形成这张复古风格的Dubstep唱片,令人乐于陶醉其中。
Drum'n'bass爱好者们所推崇的PHOTEC创作的专辑《DJ-Kicks》(!K7出品,★★★),他的混音专辑有时将听众群体锁定在那群大麻爱好者身上,他的作品也是很赞的。但在LHF的世界里更具有科幻色彩,他会让你感觉像是浩瀚的宇宙里闪着明星,宛如进入《银翼杀手》的世界,进行一次美妙的旅程。
难以描述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DOLPHINS INTO THE FUTURE是有多么严肃。70年代New-Age合成器在专辑《Sea Faring Isolation》(NOT NOT FUN RECORDS出品,★★)中的使用听起来还不错,但是他在封套上关于和鲸鱼对话的简介则看起来多少有些可笑。但这可能并无大碍,如果你想在你在大海上漂浮的坦克里放些音乐,那就是它了。
众所周知,布里斯托是stoner之都。近段时间,PEVERELIST(Salt Water)和GUIDO(MICRO X)创造的单曲向人们展示了贝司声线的深邃美妙,持续地让人点头。但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柔和简单的。例如ADDISON GROOVE的《Transistor Rhythm》(50 WEAPONS出品,★★★)那精彩却又是残酷的贝司线,和车库电子乐艺人TESSELA专辑中打击乐的强烈猛击声,以及Peverelist的Punch Drunk厂牌。想要享受stoner电子乐,在一个不是那么烟雾缭绕的空间里应该是再好不过的了。
文/Joe Muggs 译/位宇
所以,《Phenomena》是张反映乐队全新风采的新专辑,他们创造了一个充满封闭性的苦暗世界,从这个世界里向外看,地球人的麻木和异化已经快到了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步。接着,在“Stardate 51201.04”里,他们引用美国大兵的口头禅来调侃绝大多数人的和谐思维。这种感觉像是你看过他们的现场,陈曦有时会像人猿一样将手提起,手腕耷拉下来,好像是面对这场绝境的最后一次表演。
专辑由此而发散出来的气息首先是冰冷的,他们置身在这个麻木现象里,竟如此冷静地把这种人类异化提炼成音乐,变成美来让大家感同身受。向内看,这里面险情迭起、绝处逢生,“Yes I am Fine”警钟长鸣式的电琴;“Stardate 51201.04”开头工厂做工式的节奏等等令人眼前一亮的桥段,都要让你全天候感到心慌慌。
这张唱片的气息是如此的琐碎,如此的单调。在歌曲里,主基调在不断地重复一个节奏,重复变成了一股新的力量,不断地敲打你,打到你晕,打到你麻木。这同我们的生活如出一辙,生活的绝大部分就是在这样的麻木里度过,在这样的日复一日里掩埋地震、忘记动车,一切没有什么可惊心动魄的,没有什么可波涛汹涌的。这些歌曲里面又无处不在地安放着不安、焦虑、苦闷、无奈、绝望和伤感。
这也是这张专辑与它的前世,也就是两年前由Martin Atkins负责制作《Future Eyes》截然不同的地方。高潮在Martin那里是硬指标,《Future Eyes》显然有严密得多的线性结构,但《Phenomena》反而将之打碎,没有那么明显的启承转接了,没有为了高潮来临的层层铺垫了,面对这支新感乐队,台下的观众一定会感到尴尬,只有唱起曾经的“Holy Comments”这样的金曲,观众才会high,才会找到热度。
凭借这张新作品,Snapline终于成功地跻身“冷场”音乐家的行列,也成功地打开了一个新的艺术门路。但这太让人忧郁了,虽然Martin制作的那些性感节奏不够先河,但至少它有温度,《Phenomena》是如此冰冷,将人情味的那部分减到那么低,它变成了一趟又一趟的猎奇之旅,把温度装到铁石箱子里,沉淀到海洋最深处。所以,有时候,我们多少会怀念曾经的Snapline带给我们的动感时代。★★★★
文/loafe 摄影/Charles Saliba
推荐曲目:Part of Solution/Stardate 51201.04
THE DEEP DARK WOODS
美洲大陆深藏的秘密
即将公之于众
The Place I Left Behind
SUGAR HILL,4月2日
萨斯卡通这座加拿大最为孤立的大城市,一直以来都把Joni Mitchell作为他们城市的骄傲。而这张专辑将会使The Deep Dark Woods这支5人乐队加入到Joni Mitchell的行列,成为萨斯卡通的摇滚英雄。这是他们自己操刀制作的第三张专辑,他们将自己的“草原哥特”风格演绎到了近乎极致。Ryan Boldt哀伤的嗓音,加上紧密环绕的吉他声,再配以Hilhorst的哈蒙德口琴声,烘托出了罕见而雅致的节奏感。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Boldt带领我们去探索地理空间以及精神世界中的孤立感。从“Mary’s Gone”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更热衷于唱片的制作而非人声鼎沸的现场。当然这对于他们来说都只是吹毛求疵而已—毕竟他们即将可以宣称自己是The Band之后最伟大的民谣乐队。★★★★
文/Andy Fyfe 译/位宇
推荐曲目:Westside Street/Mary’s Gone/Virginia
EVANS THE DEATH
伦敦人的梦幻独立流行乐
初次登台亮相
Evans The Death
FORTUNA POP!,4月2日
这张绝对英伦腔的专辑充满着十足的温馨感且富有灵气。它在各方面都做得恰到好处。你可以想象Jarvis Cocker和Kate Jackson一定会十分欣慰地看到他们的音乐一起孕育了Evans The Death。他们的这张处女作充满生机和浪漫,就好像凌晨4点两口子在嚼着油腻的薯片儿。同时专辑也透露着一股机灵劲儿和无所畏惧的勇气:略有些嘈杂的哗啦声衬托起了主唱Katherine Whitaker甜美而有力的嗓音。Evans The Death把日常生活中那些单调枯燥的声音—比如在猛灌一瓶葡萄酒的声音(“You’re Joking”),抑是错过了公车的声音(“Sleeping Song/So Long”),亦或是平淡无奇的做三明治时的声音(“I’m So Unclean”)变得充满魔力。★★★★
文/Camilla Pia 译/位宇
推荐曲目:Catch Your Cold/Telling Lies/Threads/I’m So Unclean
DR JOHN
巫毒蓝调的复兴
Locked Down
NONESUCH,4月2日
鉴于他的传奇履历,我们可以原谅Dr John近些年来的一些表现:例如和Hugh Laurie的合作以及在迪士尼电影中献歌。这张和Nonesuch厂牌合作的专辑正式宣告了他的回归。专辑由The Black Keys乐队的Dan Auerbach操刀制作,这是他这些年来最新鲜最紧凑的一张唱片。这张专辑依然有着Dr John的深刻烙印,恐怖气息贯穿始终—从绚烂而令人发狂的专辑同名歌“Locked Down”到“Ice Age”中的漆黑国度。这也正生动地告诉我们为何他的神话可以延续如此之长的时间。没有其他人可以发出像他这样的声音。★★★★ 文/James Oldham 译/位宇
推荐曲目:Locked Down/Ice Age/Kingdom Of Izness/Revolution/My Children, My Angels
这是一个电子乐盛行的年代。闷热潮湿的地下室,似乎无论谁都能懂一点儿stoner电子乐。他们煞有介事地讨论着hypnagogic hauntology、witch-house、post-dubstep等不同类型的电子乐,其实只是一些午夜3点在笔记本上合成的一些音乐,在烟雾缭绕的车厢里播放着而已。
LHF的《Keepers Of The Light》(KEYSOUND出品,★★★★)这张唱片会比之前的电子乐让你感觉更“飞”。这张专辑很是引人入胜,它将各种不同的元素—许多连续不断的cult电影中的小样、Wu-Tang Clan的作品、研究迷幻剂的科学家、车库里和丛林里的海盗们,以及印度舞曲通通融合在了一起,形成这张复古风格的Dubstep唱片,令人乐于陶醉其中。
Drum'n'bass爱好者们所推崇的PHOTEC创作的专辑《DJ-Kicks》(!K7出品,★★★),他的混音专辑有时将听众群体锁定在那群大麻爱好者身上,他的作品也是很赞的。但在LHF的世界里更具有科幻色彩,他会让你感觉像是浩瀚的宇宙里闪着明星,宛如进入《银翼杀手》的世界,进行一次美妙的旅程。
难以描述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DOLPHINS INTO THE FUTURE是有多么严肃。70年代New-Age合成器在专辑《Sea Faring Isolation》(NOT NOT FUN RECORDS出品,★★)中的使用听起来还不错,但是他在封套上关于和鲸鱼对话的简介则看起来多少有些可笑。但这可能并无大碍,如果你想在你在大海上漂浮的坦克里放些音乐,那就是它了。
众所周知,布里斯托是stoner之都。近段时间,PEVERELIST(Salt Water)和GUIDO(MICRO X)创造的单曲向人们展示了贝司声线的深邃美妙,持续地让人点头。但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柔和简单的。例如ADDISON GROOVE的《Transistor Rhythm》(50 WEAPONS出品,★★★)那精彩却又是残酷的贝司线,和车库电子乐艺人TESSELA专辑中打击乐的强烈猛击声,以及Peverelist的Punch Drunk厂牌。想要享受stoner电子乐,在一个不是那么烟雾缭绕的空间里应该是再好不过的了。
文/Joe Muggs 译/位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