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本文围绕打造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教材、新工科专业教材、融合教材,扎实推进内容资源库、知识平台等媒体融合项目建设,以及为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编辑在高等教育出版工作中的转型和跨界等内容开展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出版 教材体系建设 媒体融合
针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了要加强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政策导向和具体要求,为未来5—15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勾画了伟大的战略蓝图。
新时期高等教育出版工作应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坚定科教兴邦的信念;全力抓好“四个质量”(即根本质量、整体质量、成熟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四新”建设(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通过“六个一流”(即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推出一流课程、打造一流师资、实施一流质保、培养一流人才)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着力建设高等教育知识资源保障体系,完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推进高配置智慧出版服务体系,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笔者从事水电、能源、环境、资源等专业高等教育出版工作多年,结合实际业务开展情况,从组织策划出版理工科特色专业教材、助推出版升级实现媒体融合、新时期编辑的转型与跨界等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助力高等教育,构筑权威专业知识聚合体,夯实内容根基
出版工作应从高等教育各专业方向着手,汇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专家组成核心作者团队,在系统梳理已有的专业教材、科技图书等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互聯网、大数据等技术,构筑权威严谨的教学研究专业知识聚合体,为高等教育工作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行可持续的能源战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为推动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笔者所在团队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深耕新能源领域11年,通过不懈努力,策划组织出版了“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丛书”“大规模清洁能源高效消纳关键技术丛书”和《中国海上风电》《新能源译丛》等多套大型重点图书,聚合了大量的知识资源和专家资源,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和融合教学建立了资源库,也为打造该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服务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丛书”(36本)为例,该丛书由来自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等27家单位的百余位权威专家共同写作、精心打磨,以全新视角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我国风力发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突出了高校教学的系统性、实用性,为推动风力发电技术快速发展和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在国际风力发电领域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丛书已被众多高校选定为本科及研究生教材,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紧跟国家政策,规划出版特色精品教材,打造品牌亮点
高等教育的任务和核心就是要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出版工作需紧密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将高等教育专业教材与教指委制定的教学改革任务、教学基本目标和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质量评估等内容相结合,精准定位搭建教材框架体系。为了做好高等教育出版服务工作,编辑应充分理解国家教育政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技术支撑,强化专业理论学习,实时扩充知识储备,及时了解行业新动态和产业新科技,积极与高校教师、科研院所和企业专家开展深入合作,策划组织优质选题,规划出版适应时代背景的精品特色教材,创口碑、树品牌。
(一)课程思政教材建设
课程思政的根本是通过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准则,培养有使命感的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区别于传统专业思想教育集中做报告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高等教育,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应着力于课程内容,从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内容的编写、教学授课的方式、教学成果的考核等环节,在纵向主线上贯穿政治信仰、家国情怀、民族使命、责任担当,横向课程架构合理且充分确保教材的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笔者所在团队在深入研读国家政策和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通过多轮讨论分析论证,精心策划组织出版了一批高等院校“思政教学系列”专业课程导论教材(16本套),其主要目的是帮助高等院校本科新生全面认识和了解专业内涵,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树立专业和未来职业认同感以及为国家服务的使命感,将育人、育才、育德相统一。为此,从这套教材编写方案的确立到编撰审读等全过程,编辑与作者形成合力,始终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相融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明确自身的使命担当,培养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以这套教材中的《新能源专业导论》一书为例,作为帮助学生系统认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政建设示范课程,该教材从思想深度、知识层面、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四个方面着力探索实现了教学培养新模式,同时结合富媒体形式展示最新的国内外行业动态、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趋势,以及生动有趣的工程案例分析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材被10多所高校选用,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关注,同时还被评为2020年度“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目前该教材已修订再版,年销量近2000册。
关键词:高等教育出版 教材体系建设 媒体融合
针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了要加强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政策导向和具体要求,为未来5—15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勾画了伟大的战略蓝图。
新时期高等教育出版工作应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坚定科教兴邦的信念;全力抓好“四个质量”(即根本质量、整体质量、成熟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四新”建设(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通过“六个一流”(即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推出一流课程、打造一流师资、实施一流质保、培养一流人才)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着力建设高等教育知识资源保障体系,完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推进高配置智慧出版服务体系,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笔者从事水电、能源、环境、资源等专业高等教育出版工作多年,结合实际业务开展情况,从组织策划出版理工科特色专业教材、助推出版升级实现媒体融合、新时期编辑的转型与跨界等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助力高等教育,构筑权威专业知识聚合体,夯实内容根基
出版工作应从高等教育各专业方向着手,汇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专家组成核心作者团队,在系统梳理已有的专业教材、科技图书等资料信息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互聯网、大数据等技术,构筑权威严谨的教学研究专业知识聚合体,为高等教育工作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能源发展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行可持续的能源战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为推动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笔者所在团队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深耕新能源领域11年,通过不懈努力,策划组织出版了“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丛书”“大规模清洁能源高效消纳关键技术丛书”和《中国海上风电》《新能源译丛》等多套大型重点图书,聚合了大量的知识资源和专家资源,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教学和融合教学建立了资源库,也为打造该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服务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丛书”(36本)为例,该丛书由来自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等27家单位的百余位权威专家共同写作、精心打磨,以全新视角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我国风力发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突出了高校教学的系统性、实用性,为推动风力发电技术快速发展和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在国际风力发电领域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丛书已被众多高校选定为本科及研究生教材,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紧跟国家政策,规划出版特色精品教材,打造品牌亮点
高等教育的任务和核心就是要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出版工作需紧密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将高等教育专业教材与教指委制定的教学改革任务、教学基本目标和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质量评估等内容相结合,精准定位搭建教材框架体系。为了做好高等教育出版服务工作,编辑应充分理解国家教育政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技术支撑,强化专业理论学习,实时扩充知识储备,及时了解行业新动态和产业新科技,积极与高校教师、科研院所和企业专家开展深入合作,策划组织优质选题,规划出版适应时代背景的精品特色教材,创口碑、树品牌。
(一)课程思政教材建设
课程思政的根本是通过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准则,培养有使命感的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区别于传统专业思想教育集中做报告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高等教育,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应着力于课程内容,从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内容的编写、教学授课的方式、教学成果的考核等环节,在纵向主线上贯穿政治信仰、家国情怀、民族使命、责任担当,横向课程架构合理且充分确保教材的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笔者所在团队在深入研读国家政策和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通过多轮讨论分析论证,精心策划组织出版了一批高等院校“思政教学系列”专业课程导论教材(16本套),其主要目的是帮助高等院校本科新生全面认识和了解专业内涵,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树立专业和未来职业认同感以及为国家服务的使命感,将育人、育才、育德相统一。为此,从这套教材编写方案的确立到编撰审读等全过程,编辑与作者形成合力,始终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相融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明确自身的使命担当,培养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评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以这套教材中的《新能源专业导论》一书为例,作为帮助学生系统认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政建设示范课程,该教材从思想深度、知识层面、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四个方面着力探索实现了教学培养新模式,同时结合富媒体形式展示最新的国内外行业动态、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趋势,以及生动有趣的工程案例分析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材被10多所高校选用,获得了广泛认可和关注,同时还被评为2020年度“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目前该教材已修订再版,年销量近20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