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浅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习的起始点,是学生日后进行物理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到宇宙,小至粒子,这些内容对人类生活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学习物理是学业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就给物理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困扰。为了保证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生;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099-1
  一、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会贯穿于物理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实验具有直观形象性,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并调动口、手、眼、耳、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足够好的实验条件时,可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提高参与度,保证教学效果。对一些用料简单,易于操作的生活小实验,教师可让学生课下自己完成。一来节省课堂时间,减轻教师负担;二来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的机会,有利于加深物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例如,在学习完大气压强的内容后,可以给学生安排这样的实验:把瓶子装满水后,在瓶口处贴一张纸,然后将水瓶快速倒立,让学生观察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以此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明白了生活中一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感受到探究带来的收获和趣味,进而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利用比较法教学
  比较法,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和人的认知规律,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两个或多个事物加以对照、分析、鉴别,从而确定它们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方法。把比较法运用到解题中,让学生在同一类型和相似题型的对比中,由此及彼,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得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解题技巧,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例如,在讲“光的传播”时,通过将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兩者都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都可以发生反射和衍射等;然后归纳出不同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依赖于介质等。在对比后归纳、分析,找到新旧知识间的关联,巩固了对旧知识掌握,加强了对新知识的认识,还能避免相似知识间的混淆,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运用比喻法教学
  比喻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一种我们熟知的事物或情境去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在运用比喻法时,教师一定要把比喻的原型设置成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这样才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事实上,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息息相关,物理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现象去比喻物理现象,这样一来,即便不用过多的语言去解释,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比如,学习动量守恒定理后,学生不明白,为什么相碰撞的两个小球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而总动量却保持不变。教师可这样比喻:小明家有10万元的存款,其中3万元由爸爸保管,7万元由妈妈保管,后来妈妈把自己保管的3万元交给爸爸,那小明家的存款变化了吗?很明显,小明家的存款总数没有变,因为虽然小明爸爸、妈妈各自掌管的钱数发生了变化,但因为这些钱是在家庭内部流动的,所以没有变化。那同样的道理,两个小球碰撞,物体的动量只在由两个小球组成的系统内传递,与外界没有交换,所以总动量没有变,即总动量守恒。这样的比喻化难为易,摆脱了单纯说教的枯燥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利于教学的进行。
  四、落实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整体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估,有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调整,对学生学习动态的把握。有效的课堂评价,还能督促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追求进步。在实行激励式评价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状况等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对那些表现好和追求上进的同学,不要吝啬赞美;对那些不思进取,难以管教的学生,要施以小惩,让他们看到表现不同,受到的对待就不同。课堂评价要有针对性,要具体,不能简单地夸奖或批评一下就完了,那样就起不到评价的作用。对表现好的同学,要说出哪里好,如何好,对该同学形成鼓舞的同时,可以给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标准;对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要指出来,给他们改正的依据和努力的方向。比如,“你的这个思路很好,很新奇!”“你的卷面很整洁,看上去很舒服!”“你的这次考得不好,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需要加强。”“你很多知识的细节都不知道,以后上课注意听讲。”学生们在教师语重心长的评价中认清了自己,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改正缺点,并据此调整学习计划,树立学习目标。
  五、结束语
  总之,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之外,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文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对策[J].新校园,2013,(4).
  [2]王芳.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新课程学习,2012,(11).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所谓得阅读者,得英语考试。任务型阅读是阅读理解的另一种形式,主要考查学生用英语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型阅读内容广泛,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一项任务。在中考试卷里,任务型阅读是学生失分较多的一个题型。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解题
摘 要:学校教育以培养“学生”为核心,以“会学”为手段,以自我教育,探索未知世界为归宿。文化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也是学校的灵魂与生命、思想与动力所在  关键词:尊重;共享;立在平地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11-1  为了提升我校自身核心竞争力,释放潜能,引领我校走向品质卓越,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探讨下,我们凝聚了发展共识,明确了办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向,其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本文就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学习的价值,自主性学习的氛围营造,学生自主性学习情感的激发与自主性学习活动推进即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形成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性学习;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
摘 要: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遇到一位非常优秀的班主任,能够引领孩子成长。那么,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应该怎样让家长认可你?其实,与家长沟通是有艺术的:精心准备第一次家长会,树立威信,让家长对你“一见钟情”;多发一些班级日常生活的照片,让家长吃颗“定心丸”;多关注细节,传递真情,让家长感受温暖。巧妙把握与家长沟通的金钥匙,一定会让你的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  关键词:家长会;照片;细节;日记  中图分类号
摘要:针对初中学生,物理课程有很大的学习价值,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应当重点培养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故而,我们有必要了解相关措施和方案。利用物理课的系统学习,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本文围绕初中物理教学作了分析,利用相应的对策来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其他课程的系统学习提供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
摘要:谈到工匠精神,我们往往想到了与初中教育相结合,事实上,工匠精神与普通中学课堂结合的教学研究也是寥寥无几的,我通过对各大数据平台的梳理,发现工匠精神走进初中课堂的相关文献只有几篇而已,说明这个领域属于空白的,其研究价值比较大。正因此,笔者在此背景下,探讨让“工匠精神”走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希望可以在教学中发扬工匠精神,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广大教育同仁带来启迪。  关键词:“工匠精
摘 要:练习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按照有效练习的条件,精心选择安排和创造性地研制出有目的、有层次、适度而精练的练习。设计优化就是最有效体现大纲要求,体现训练的科学性、教育性、发展性、反馈性、价值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从而寻求出练习设计的最佳途径,以避免机械重复、题海战术等一类违背教学规律、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不科学的做法,从而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生动活
摘要: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曲圣”魏良辅,曾坚持十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出新的“水磨调”。被他的精神和故事所感染,近年来,良辅中学开展了以“魏良辅与昆曲”为主题的一系列昆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目前,良辅中学音乐课堂引入了昆曲教学,学生沉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之中,“良辅精神”也逐渐扎根在学子心中。  关键词:昆曲;音乐课堂;创新
摘要: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需要具有的重要素养。本文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出发,结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特点,提出了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算法程序设计和数形结合三种方式来提高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为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思维;学科素养;信息技术教学  中圖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要:为了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导向作用,笔者尝试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一课中合理渗透“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针对本课分别进行了两种不同教学策略的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七年级上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