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赞比亚的中国“白求恩”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wl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企业走出去,不是为了掠夺当地资源,而是为了实现与当地的互助互利,和谐共赢
  蒙在眼前多日的纱布被缓缓揭去,73岁的赞比亚老人穆苏阿小心翼翼地张开双眼,惊喜地发现自己重见光明后,见到的第一个人居然来自遥远的中国——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非洲友好协会会长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穆苏阿曾经是赞比亚的一名警察,家住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他的家乡,就是赫赫有名的坦赞铁路起点。年轻时的穆苏阿就对中国朋友的奉献精神有所了解,这次“2011中国赞比亚光明行”活动,更是让他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
  赞比亚独立以来,医疗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在广大山区和农村医疗条件依然落后,疟疾、鼠疫、霍乱等已经在中国销声匿迹的疾病在当地肆虐,艾滋病高发,人均寿命只有52岁。因为缺少外科医生,好多人甚至被阑尾炎夺去生命……
  中国历来和赞比亚保持着深厚的友谊。除政府层面的交往外,目前已有包括中航工业集团、中国有色集团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扎根赞比亚。他们在推动赞比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为中赞两国的友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在一次次地目睹赞比亚人民缺医少药、动辄死伤的场景之后,两家央企不约而同地把关注重点放在了支援赞比亚医疗卫生事业上。
  中航工业:移动的生命救助站
  2000年,28岁的张联利被中航国际任命为常驻赞比亚代表。他面对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追款。
  带着这样的挑战,张联利抵达了赞比亚。为了尽早收回公司货款,张联利与赞政府和高层官员建立并维持了良好的关系。用了8年时间,他收回了那笔之前认为需要近200年才能还完的货款。
  8年里,张联利跑遍了赞比亚的山山水水,体会到了该国人民的真诚朴实,也见到了边远地区民众所遭受的病痛煎熬。2008年,赞比亚时任总统提出了“不管住在哪里,每个赞比亚公民都能得到医疗保障”的发展愿景。此时,已经与赞比亚人结下深厚友谊的张联利脑海中灵光一现:是不是可以建设一批可以移动的医院呢?
  在得到公司的明确支持后,张联利带着这个想法来到赞比亚卫生部。当地官员听说后先是惊喜莫名,随后又大摇其头:移动医院谁会造?医护人员从哪来?河流湖泊怎么过?相关资金谁提供?
  面对这一系列疑问,胸有成竹的张联利表态说:“只要你们下定决心,中航国际有能力解决上述问题。”就这样,移动医院项目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内阁答辩获认可
  在向商务部和中国进口银行汇报相关情况后,中航国际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中航国际指定成套事业部跟进该项目。成套事业部不仅解决了设备生产问题,还专门联系了船艇厂商,配套了可以穿越河流湖泊的救护艇。与此同时,中航国际与吉林省卫生厅达成合作协议,由吉林派出9个医疗小组共计37人的医疗队,承担为期两年的移动医院相关医疗服务工作。
  2009年3月,就在国内民众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中,中航国际的相关工作人员整装待发,准备到赞比亚与该国卫生部进行技术交流。
  然而,移动医院是个全新的事物,尽管中航国际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推广,仍有人表示不解。赞比亚内阁成员就有人持强烈的反对意见。移动医院项目一度搁浅。为了说服内阁成员,时任成套事业部常务副总张焱、能源交通处副处长王润兰和广州公司项目经理林琳三名女士临危受命,赴赞比亚参加内阁会议并解答疑问。
  当着赞比亚总统、副总统和所有内阁成员的面,三位巾帼豪杰不卑不亢,清晰地阐述了移动医院的全套实施方案,并一一回应质疑。得益于她们的出色表现,该项目当场获得内阁批准。这之后,赞比亚卫生部还专门成立了移动医疗及应急救援司,专门负责移动医院的管理和服务。“三女子舌战赞内阁”的故事,也在中航国际传为佳话。
  80后令人刮目相看
  经历一系列招投标等环节之后,2010年5月25日,中航国际完成了合同签约。合同显示,该项目共包括9套移动医院、17艘急救船、12艘运输船、医疗设备、医用耗材、卫星通讯设备、无线电台、备件、二年医务人员服务等,总金额逾5000万美元。
  为了保证相关设备的使用效果,中航国际派遣了12名售后工程师,跟随相关设备奔赴赞比亚,同时出发的还有项目执行团队。两支团队的主要成员都是80后。
  “起初,公司颇为顾虑。这些工作需要长期在条件艰苦的非洲地区蹲守,年轻人能够忍受这种艰苦寂寞的日子吗?项目执行难度这么大,他们能顺利完成任务吗?”中航国际有关领导回忆说。
  没想到,当公司领导询问相关人员时,这些自幼娇生惯养的年轻人竟然一口应承:“没问题,我很想去非洲锻炼,家人也都很支持。”事后部门领导才知道,他们的家人对于他们去非洲长期出差并不放心,年轻人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做通了父母的工作。
  此后,这些80后在非洲的表现更是让人刮目相看:许飞、甘黎军和暨俊洪为了接货,在正月里一天都没有休息,每天在赞比亚的基地里起早贪黑,忙碌不停;为了赶船期,王飞在寒风刺骨的上海码头坚守了一夜,直到看到把所有的车辆装进船里;酷暑时节,颠簸在赞比亚山路上的白致礼默默忍受着高温,为节省汽油坚持不开空调,只是因为沿途没有加油站……
  2011年4月2日,相关设备产品在卢萨卡举办了首次交付仪式。赞比亚总统班达出席交付仪式。此后,项目团队更加忙碌了。由于相关产品需要分送到9个省区,因此项目团队跟着车辆,跑遍了这9个省的边远山区。这些地区条件之差,没有亲身经历的人甚至难以想象。“好多地方没有住处,有些地方只能自己搭帐篷。还有一些山区没有电,没有信号,甚至连吃食物都很难找到。”白致礼说。
  困难没有难倒这支年轻的团队。“大家都能理解,正因为条件艰苦,所以才需要移动医院。我们多做一点,当地百姓就能少受点罪。”项目组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移动医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医院门外等候就诊的人排起了长队。很多赞比亚人生平第一次走进医院。看到那么多赞比亚人因为移动医院而解除了病痛,这些中国80后内心的欣慰无以言表。
  根据中国驻赞比亚使馆提供的材料,截至2012年2月底,中航工业的9套移动医院已在赞比亚9个省分别开展多次医疗服务,共接诊36500多人次,实施手术756例,配合移动医院运营的医疗队在九个省的总医院实施外科手术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中国有色:异乡绽放的铜草花
  铜草花学名叫海州香薷。这些蓝莹莹的植物看似纤弱,生命力却非常顽强。它们常常生长在藏有铜矿石的山野里,向人们展示着根底下的矿藏物,堪称是铜矿藏的指引者和守护者。在有着“铜矿之国”称号的赞比亚,随处可见铜草花。
  早在2000年,中国有色就在赞比亚建起了非洲大陆上唯一由中国人运营的中赞友谊医院。中国有色集团派驻赞比亚的医疗工作者,就像遍地的铜草花一样,不惧艰险,不怕困难,成为赞比亚人民的生命守护者。
  异国第二大医院
  中赞友谊医院的前身是上世纪30年代始建的恩卡纳矿山医院,2000年前后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收购并以中赞友谊医院的名字正式投入使用。接管该医院后,中国有色集团投入巨资,从国内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施,大大提高了当地的医疗保障水平。
  2005年8月底,秦喜胜被任命为中赞友谊医院院长。当时,中赞友谊医院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人手极度缺乏。秦喜胜不仅是院长,而且还是外科大夫、妇产科大夫、CT影像大夫,甚至药库出纳、财务总监等职位都由他一人兼任。当然,缺乏医生的局面,不仅存在于中赞友谊医院,而且是赞比亚全国的共同特点。
  中国有色了解到上述情况后,加快了配备人手的步伐。目前,中赞友谊医院已经汇集了来自中国、赞比亚、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的数十名医务工作者,成为该国的第二大医院。在当地急救、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疫苗接种等方面起到了龙头作用,享有极高声誉。目前所服务人群近4万人,日门诊人数300多人,挽救了多名危重病人的生命。
  更可贵的是,赞比亚所有的医疗机构中,中赞友谊医院的收费最低。病人缴不起医疗费时,医院还予以减免。集团有关领导表示:“赞比亚人民还很穷,我们办医院不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在服务好中资企业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为当地人民造福,真正做中赞人民的守护神”。
  中国“白求恩”
  在中赞友谊医院,无论是艾滋病患者还是普通病人,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无论是中资企业工人还是当地人,都能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
  有一次,一家中资企业的一名员工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来医院时已经休克,需要紧急输血。然而赞比亚因艾滋病高发,血源异常紧缺,为中国病人输血尤为困难。秦喜胜二话没说,捋起袖子抽了500毫升血。同样,一名赞比亚公民因动脉断裂大出血而休克,需要紧急输血,秦喜胜又是二话没说,为病人输了500毫升血。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献500毫升血并不算太大的负担,稍微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然而,秦喜胜却来不及休息,他还要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手术中去,有时一台手术甚至通宵达旦。
  必须认识到,即使是简单的输血,对于在赞比亚工作的医疗人员来说也存在着巨大的危险。以秦喜胜为例,很多次他从手术台上走下来,发现手套被割破了。在艾滋病高发的赞比亚,很容易被感染。
  劳累和危险并没有让秦喜胜却步。他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障碍,凭借着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不断地跟死神赛跑,挽救了不少当地人的生命。由此,他也被亲切地称呼为“中国白求恩”。
  跟秦喜胜一样,常年战斗在非洲的中国有色医疗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无法享受儿女绕膝的乐趣,无法在父母重病后陪伴跟前,甚至还有年轻的生命从此长眠在异国他乡,长眠在他们深爱的铜草花丛中。
  “中国有色集团接管医院以来,一直倡导‘扎根非洲、增进中非友谊’的理念,在不断提升应对地区高发疑难病症能力、追求业务创新的同时,增强中国医疗人员对当地患者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现在的中赞友谊医院,已经成为传播中非友谊的重要渠道。” 秦喜胜说。
  健康光明行
  2011年,中国有色集团投入100万元,组建了一支旨在为赞比亚当地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的医疗队。这就是“2011中国赞比亚光明行”活动。
  2011年4月,“2011中国赞比亚光明行”队伍抵达赞比亚中赞友谊医院。此前,中赞友谊医院筛选了109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派车将他们接到医院,同时承担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一切生活费用。尽管是为患者免费复明,中国有色没有将其当成廉价的医疗活动,使用的全部是国际领先的医疗设备,采用的晶体全部从国外进口,邀请了代表中国眼科最高水平的同仁医院医疗队。短短3天时间,包括穆苏阿在内的109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手术成功率达百分之百。109名患者的人生从此改变。
  活动过后,院方还组织医务人员向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捐款,用于他们复明后一段时间内的生活。
  莫西斯是“光明行”活动的一名受益者。术后,这名边远山区的农民恢复很好。在给秦喜胜的一封感谢信中,他写道:“中国医生让我重见光明,也让我从此鼓起追求新生活的勇气,愿上帝永远保佑你们。”
  “光明行”活动不仅受到当地人民热烈欢迎,也得到了赞比亚总统班达的肯定。活动期间,他到场探视手术患者,并接见全体中国医务人员,表达了由衷的敬意。班达说,中国医生很了不起,长期为赞比亚送医送药,赞比亚政府和人民非常感谢中国医生的辛勤劳动。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对此也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中国赞比亚光明行”,寄托了中国政府、中国民间友好力量和以中国有色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界对赞比亚人民的深厚情感,必将开启中赞民间外交史上的新篇章。
  央企在当地的不懈努力和真心付出,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衷心支持和热烈欢迎,也为中国企业赢得了极好的口碑。近年来,中国有色和中航工业等中国企业在赞业务增长迅猛、发展平稳,不仅为央企“走出去”增加了新的华章,而且也为其他中国企业“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
其他文献
遗传学是中学生物的主干知识,每年高考必考,在各地高考试卷中占有很高分值,因此,在复习时教师总会安排大量的时间进行全面综合复习,总在不断探索好的复习策略。笔者根据多年
期刊
“Z老师,你不要生气,我觉得您没有H老师教得好!”当学生Y转班到自己所教班级两周后,Z老师习惯性地找学生谈心时,学生Y对她的教学作了一个这样的评价。Z当时愣了一下,然后坦诚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开展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现阶段生活情境的开展情况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因此,提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的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