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岭林区山杨林、辽东栎林及其混交林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xtronn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混交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山杨纯林、辽东栎纯林及山杨-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由先锋群落(山杨纯林)向顶极群落(辽东栎纯林)演替的过程中,其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植物种类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而混交林类型是处于演替的中间过渡阶段,所以其物种丰富度与植物种类多样性也介于以上两种林型之间,即山杨纯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辽东栎纯林。山杨纯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和辽东栎纯林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Gleason指数与Margalef指数)与植物物种多
其他文献
简述了MPEG-4与H.263视频编码原理,并在以两图象序列为例进行编码实验的基础上,着重就二标准的低比特率编码性能如输出码率、峰值信噪比和主观图象质量作了比较、分析,给出了
为揭示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遗传规律,特别是对恢复系的创制,以具有粘型、易型和偏型等细胞质的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对其有一定恢复力的小麦品种(系)132、83—3等
对分组密码DES若干换位表的由来作了仔细分析,找出了分组密码的换位规则,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加密的详细过程.
小型月牙藻、普通小球藻、斜生栅藻在高磷浓度下的去除磷的能力小于其在较低磷浓度下的除磷能力,而沙角衣藻在不同磷浓度下的除磷的效果则与其它3种藻相反;而从去除磷率来看,
作者主要对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仓库的模型、总体框架、数据装载以及联机分析等,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为了构建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载体,用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载体pEGFP-C1和带有hTERTcDNA的载体pCL-Neo-hTERT,通过基因重组构建新的载体pEGFP-hTERT,转化后筛选阳性克隆进
以λTriPIEx2TM为载体,采用RT-PCR技术,构建了水稻成熟花粉的cDNA文库.此文库的滴度为1.2X1010pfu/mL,含插入片段的频率为97%.插入片段的大小为400bp~2500bp.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掺镧钛酸铅(PLT)铁电薄膜.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PLT薄膜结构的影响.发现在PbO气氛下退火能很好地抑制铅的挥发而得到具有钙钛矿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