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撰写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很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探讨,使自己在教育理论、实践经验等方面不断充实、更新与积累,以及达到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 、 教学前反思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目标,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教师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编制预习提纲并在新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围绕预习提纲进行预习,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提炼,这些源自学生的问题对教师备课具有很大的帮助,是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依据。这样就能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性,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二 、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有效、科学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使每次课堂教学高质、高效、顺利地进行。
1.情境式教学。“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呢?我认为创设情境是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可以催生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对化学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每个学生潜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探究式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通过对新教材实验认真钻研,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二氧化碳性质”时,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酸,我改变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把四个浸有石蕊的干燥蕊纸分别放入醋酸、水、二氧化碳气体以及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去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知识的获取的印象特别深刻,训练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由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1)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互动,而是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意义上的建构。
(2) 重视生生间的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实现互教互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而且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集体凝聚力,从而使学生感到集体的友爱,满足了自己归属的需要。
三、 教学后反思
实践出真知,教然后知不足。课后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查漏补缺,可优化课堂教学。同时,教后反思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也是一种再创造性的学习,是发现问题的源泉。
1 .引导学生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可提高反思能力和养成反思的习惯,经常自我诊断和反思,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般程序是:反思—检查—计划—补救—再反思。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记录反思过程中的疑问,并提出需要教师帮助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2 .教师课后的自我反思。教师每天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情,反思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反思记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从想法到做法进行反思;〈2〉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3〉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4〉对教学中的精彩片断、得失、焦虑、沮丧等的反思。
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化学教学反思对化学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化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会促使化学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昌南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 、 教学前反思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目标,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教师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编制预习提纲并在新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围绕预习提纲进行预习,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提炼,这些源自学生的问题对教师备课具有很大的帮助,是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依据。这样就能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性,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二 、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有效、科学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少遗憾,使每次课堂教学高质、高效、顺利地进行。
1.情境式教学。“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呢?我认为创设情境是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可以催生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对化学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每个学生潜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被动学习变成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探究式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通过对新教材实验认真钻研,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二氧化碳性质”时,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酸,我改变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把四个浸有石蕊的干燥蕊纸分别放入醋酸、水、二氧化碳气体以及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去探究。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知识的获取的印象特别深刻,训练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由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1)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互动,而是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意义上的建构。
(2) 重视生生间的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实现互教互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而且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集体凝聚力,从而使学生感到集体的友爱,满足了自己归属的需要。
三、 教学后反思
实践出真知,教然后知不足。课后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查漏补缺,可优化课堂教学。同时,教后反思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也是一种再创造性的学习,是发现问题的源泉。
1 .引导学生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可提高反思能力和养成反思的习惯,经常自我诊断和反思,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般程序是:反思—检查—计划—补救—再反思。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记录反思过程中的疑问,并提出需要教师帮助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2 .教师课后的自我反思。教师每天分析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情,反思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反思记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从想法到做法进行反思;〈2〉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3〉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4〉对教学中的精彩片断、得失、焦虑、沮丧等的反思。
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化学教学反思对化学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化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会促使化学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昌南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