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说话才是王道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8023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东平:
  超级中学掐尖扰乱教育生态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教育》记者:您如何看待超级中学的高考升学率?
  杨东平:超级中学的办学成就,主要来自其垄断性的办学地位,集中了省内的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并不是什么秘密。据报道,衡水中学2015年被北大清华录取115名学生,2013年是104名,而它的在校生规模是8000人,应届毕业生约2600人。让我们看看另一组数据: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共有620名学生参加高考,被北大清华预录50人,其“北清率”比衡水中学高出多少?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民大附中“异军突起”的绝技,却是打政策擦边球,违规在全国范围内掐尖招收高分学生。
  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得宣传“高考状元”,可宣传攻势却有增无减,直到令人厌恶。省地市县校,层层都有状元,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科科都有状元。有一篇网文的标题是“高考喜报看多了,我的评价就一个词:俗不可耐”。
  《教育》记者:超级中学是不是真的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杨东平:据北京大学黄晓婷博士对超级中学的定量研究,首先,著名高校在某省的招生名额是基本恒定的,超级中学不会给本地人民带来任何福利方面的改变,它改变的只是这些名额在不同高中的分布。有7个省份,超级中学占据了全省一半以上的著名高校录取名额;17个省份,超级中学占有30%到50%的录取名额。某省超级中学数量越少,集中度越高,教育生态的失衡也越严重。研究结果支持超级中学会加剧城乡之间教育不公平的观点:数据显示:来自一般中学学生中,农村户籍学生的比例是超级中学的8倍左右。而且,超级中学学生的学业和一般中学差异不大。据对大学第一年GPA(绩点)的评价,超级中学学生平均为3.08,仅比一般中学学生高0.08分,优势十分微弱。所以,对于超级中学的办学神话,无需迷信。
  《教育》记者:公众追捧“高考状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态?这种追捧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杨东平:对“高考状元”的追捧,背后是对应试教育的迷信和强化,迎合的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陈腐价值,突显的是地方政府和学校抓应试教育的政绩,无疑是一种低劣的考试文化。在这套文化操作中,我认为最恶俗的是对“北清率”的宣传。最“优秀”的高中发明了一个新的攀比指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人数。近年来,实行重点建设的“985”工程,加剧了高校的等级化和标签化,导致“北清率”的出现。一所高中有一名学生入榜,学校便一步登天,同时伴随来自地方政府和社会的重奖。追求“北清率”成为一些地方高中严密布局策划的“系统工程”,不惜劝那些有望“冲顶”的学生冒险放弃填报其他高校,劝已被985高校录取的学生选择复读,给予高额报酬等等,为了给学校“贴金”让教师拿奖金,甚至罔顾学生的权益。
  李春华:
  从“黄冈神话不再”看教育改革
  李春华,上海市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教育》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一所高中的办学实力?
  李春华:可参考的评判标准通常包括师资力量、教育经费投入、重点大学升学率等。不过,有的人更青睐一些比较“俗”的标准,比如每年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是否能培养出高考(课程)状元。正因如此,当曾被誉为高中教育“神话”的黄冈中学1999年后再未出过省状元、2007年以后再没拿过国际奥赛奖牌,一些媒体开始高呼:荣耀了近30年的黄冈中学,已经跌下神坛。但是,仅用一些功利的标准衡量一所学校的实力,得出的结论恐怕比较草率。事实上,尽管黄冈中学的尖子生数量有所减少,它依然是湖北乃至全国实力排名靠前的名校,其整体升学率与30年前相比并没有显著下降。
  《教育》记者:黄冈中学不再辉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李春华:媒体分析了几大原因:其一,“黄冈模式”的底色是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这与高考改革的总体思路相悖;其二,2004年各省就已开始分批试点新课程标准改革,但湖北省直到2009年才列入第六批试点;其三,黄冈中学精于对高考全国卷的研究,甚至直接参与阅卷和命题,但分省命题让它失去了话语权;其四,奥赛成绩与高考脱钩,削弱黄冈中学影响力。
  这些分析当然都有一定道理,也是黄冈中学在教育改革浪潮中难以回避的转型阵痛。但不容忽视的是,黄冈中学出现没落迹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与武汉、襄阳等地的名校之间的竞争是不对等的。一个地方的教育实力与经济实力息息相关,黄冈中学终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所非省城中学,它难以抵抗武汉等大城市对优质生源、优质师资的“虹吸效应”。
  《教育》记者:是什么原因让“超级牛校”走下神坛?
  李春华:黄冈中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家庭贫困,他们过去只需要勤学苦读就有可能实现命运的“逆袭”。这样的黄冈中学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也与素质教育改革目的背道而驰。素质教育培养的无疑是多元的人才,不是“唯分数是论”的一种模式。具体来说,便是要让教育多元发展,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平等发展;摆脱唯学历论;建立科学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在关注学生高考学习之外,还要重视生活教育的发展。毕竟,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学子,而不是考试的机器。
  魏勇:
  超级中学伤害拔尖人才
  魏勇,特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教育》记者:为什么在经济越落后的地方,超级中学模式越有市场?
  魏勇:落后地区的孩子在想怎么保二(本)争一(本),或者保三(本)争二(本);大都市的孩子在想究竟要不要去华盛顿大学。落后地区的教师们在想,怎么把踩线生抓上去;大都市的教师在想,怎么保住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的名次。落后地区的家长在想,全家的命运就在高考这一锤子上了;大都市的家长在想,孩子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最重要。从根本上来说,超级中学模式是中国高考制度和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必然结果,是基层教育千锤百炼之后长出的奇葩。   马克思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如果把所有的批评加在超级中学模式身上,我认为是不公平的。首先,超级中学是基层教育为了应对高考挑战而被迫采取的措施,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不追责楚王的爱好,只批评宫女谄媚,有避重就轻的嫌疑。
  《教育》记者:请您谈一谈超级中学的利与弊。
  魏勇:超级中学对于中差生来说,是有相当帮助的,对部分较好的学生也有一定益处。在地方一所重点中学时,我曾经带过一个班。当我在高二接手这个班时,这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三分之一在打牌,三分之一在睡觉或看漫画,三分之一在听课。一到晚上,学生成群结队去网吧打游戏。去网吧逮人成了我的日常工作,我还不时去派出所把打群架的学生领回来。这就是中国基层许多学校的生态,高度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超级中学模式,是地方上大多数家长的共同愿望。
  说到弊,便不能不提超级中学模式对拔尖人才的伤害。拔尖人才具有以下特点:无须很多次重复和练习,就能比大多数孩子学得快,对常规课程和重复任务感到厌烦;对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对感兴趣的事情能长时间地高度集中注意力;高度个性化,善于屏蔽与自己的思维、兴趣无关的人和事;发展往往不均衡,极端痴迷某事,极端厌倦另一事。
  《教育》记者:超级中学这种模式对社会有哪些影响?
  魏勇:超级中学模式是中国应试教育模式的极端,它把中国应试教育的优点和缺点都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如果超级中学模式不加改变的话,我们将培养出大量中低技术岗位的人才,而这些岗位极有可能在未来被机器人和3D打印机取代,那样,未来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仍然不会在中国。我们要想占据整个世界发展的制高点,要想在科技创新领域赶上美国,就必须在拔尖人才的培养方面抛弃超级中学模式,而向欧美学习。
  熊丙奇:
  期待用数据评价超级中学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教育》记者:超级中学一直是公众争议的焦点,赞成方和反对方各执一词,您是批判还是赞成呢?
  熊丙奇:如果仅围绕理念进行讨论,在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之间,就会一直是“白天不懂夜的黑”。我国讨论教育问题,眼下最缺的是用强有力的教育数据说话。30年来,我国对应试教育有很多的理论批判,可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任何跟踪调查数据,来揭示应试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究竟如何。
  我建议,有关研究者可成立联合课题组,立项对衡水中学进行全面跟踪调查,用跟踪调查事实数据说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打口水仗。如此才能从以前的经验主义,转向重视科学研究、数据积累,在现在大数据时代,教育数据对教育改革、教育决策极为重要。
  《教育》记者:有人认为,超级中学为农村底层孩子提供了上升的通道,增加他们上名校的机会,事实是这样吗?
  熊丙奇:很多人以为超级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生;其实,农村生在超级中学中的比例并不高。来自超级中学、考进名校的农村生,远远少于来自普通中学、考进名校的农村生。这还不能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超级中学的本质吗?
  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理性的教育思维。地方政府、学校因追求功利的教育利益而不顾教育思维。这从利益角度可以理解,而还有很多家长站出来维护超级中学,就令人匪夷所思。假如整个社会缺乏理性的教育思维,那么,政府部门办教育、学校办学,就会更加功利,不会从建设教育良好的生态出发,而会坚持“锦标主义”迎合功利的教育追求。
其他文献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刊登吴钢、刘晓红的文章指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分析当代农民工群体对亲职教育的迫切需求,描述当前我国亲职教育发展状况及农民工亲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农民工家长对亲职教育的迫切需求与当前亲职教育发展较为薄弱之间的矛盾。  中小學是开办家长学校的主力军,但是现有的家长学校基本上都是教授同样的内容,家长没有可选择性,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民工群体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新课标应用之后,数学教学活动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当仅仅将目光局限在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内,更为重要的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数学思维能力建立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生对知识本身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数学思维的建立,学生们才能够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也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思想,运用全新的教学观念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注重教学质量的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移动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支撑,对于高校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微信等通讯载体,优化高校移动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