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长度对深埋回采巷道支护效果影响规律

来源 :四川建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淮南矿区潘三煤矿17102(3)运输顺槽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FLAC 3D计算软件对深埋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模拟计算,获得不同锚固形式对深埋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并结合现场不同锚固区围岩变形实测,获得全长锚固支护对巷道围岩抗变形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全锚支护下巷道围岩变形整体增加但速率较为平缓,而端锚支护下巷道围岩变形存在急增现象,说明深埋回采巷道围岩全锚支护更有利于对巷道岩层的变形移动控制.研究结果可为深埋回采巷道锚杆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为研究阻尼器在结构中的优化布置及其减震效果,以某5层医技楼为例,将46个消能支撑体系逐层渐变地安装在原结构上,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建筑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对减震与非减震结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及结构底部剪力的对比,对阻尼器典型滞回曲线的分析得出附加的粘滞阻尼器在地震下拥有饱满的滞回曲线,能够充分发挥减震耗能作用.工程主体结构增设粘滞阻尼器后,很好地减少了地震响应,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为探究中法沥青路面设计的差异性,以多哥共和国Agou-Notse公路项目为例,分别基于中法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应用ALIZE-LCPC软件和好路网程序,对两国设计理论及指标、设计参数以及计算方法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法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主要考虑的指标为沥青层底的拉应变和土基顶面的压应变,而中国规范使用路表弯沉与层底拉应力作为验算指标;其次,在相同交通量条件下,按法国规范设计得到的路面厚度比中国规范厚13 cm.本文通过对中法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差异进行实例分析,为中国工作者在国外工程项目中提供参
在钢结构当中,可通过添加耗能支撑的做法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经验表明,耗能支撑在实际工程当中的作用仍然存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Y形耗能支撑端部添加钢环(耗能环)能明显改善系统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已有试验结果,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环的参与作用进行了参数分析,包括连接板长度以及钢环厚度,分析结果显示,增加连接板长度时承载力增大,且钢环中部应力增大,增加钢环厚度时,承载力及耗能明显增加,并减小应力强度.
随着我国建筑水平在不断提升,“绿色健康”的提议逐渐显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资源的节约,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日常建筑领域的施工中,极易造成能源流失以及环境污染,所以相关建筑部门应提倡节约资源实现绿色环保建筑.本文重点分析生态环保理念下的绿色建筑结构设计,并给予一些相关建议,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在实现绿色建筑的同时,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通过对比分析铝模板两种加固方式的布置参数,并以此构建铝模板有限元模型,模拟两种加固方式的铝模板在实际施工荷载下的变形,从而获得背楞及拉片(对拉螺杆)等布置参数对铝模板变形的影响.
以山西太原至陕西佳县高速公路为例,从技术、工艺、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真正搞清楚导致各项问题出现的症结所在,研究结果表明:完善制度、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从技术上解决,在管理上创新,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达到从根本上遏制问题再次发生的目的.
桩基施工技术依靠自身成本低、速度快等优势,在港口工程中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但是在具体建设中,如果施工技术应用不合理,其质量不仅难以得到根本保证,而且后期修补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为此,施工技术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巴基斯坦三号油码头修复项目工程,主要针对该工程中的桩基施工展开探讨,阐述技术要点和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新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相变储能,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与以往的温度控制技术相比,理想的相变储能混凝土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效果显著、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向混凝土中添加相变能量贮藏材料,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热性质,而且为了达到不影响混凝土的机械性质的目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性、实验性研究.
滨海地区覆盖层多为厚层软弱土层,且含有多层液化土,桩基承载力较低.通过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可提高桩侧、桩端阻力,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桩的承载力.但桩基后注浆技术在高含水量粉土-粉质黏土沉积地层中的效果及适用性难以确定.本文结合某核电站工点对滨海地区的超长大直径灌注桩的承载力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分析,为类似工程的桩基设计提供参考经验.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患者的急症护理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88例重症创伤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分别采取急症护理分析以及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4.09%、平均抢救时间88.14±9.54min,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72%、平均抢救时间60.41±9.58min,两组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创伤者采取急症护理后能显著改善护理质量,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