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兴趣 教学情景 数学即生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应当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数学谜语,巧设悬念。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一些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人类对它的研究、它的广泛应用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渗透“数学即生活”的思想,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如在“确定位置”中,让学生以电影院找座位的场景展开教学,能够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原来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身边处处都是数学。这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展,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
  
  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要以吃透大纲、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内容的特点、知识的结构层次,课题的训练项目为依据,而且还要熟知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教学可选择“谈话法”;对新知识的教学,可选择“尝试教学法”;对原有知识的迁移教学可选择“自学讨论教学法”等等。总之,无论选择什么方法,始终都要以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践为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课堂,给死板、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在数学教学中,一般应该遵循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一切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既新颖又自然。屏幕上生动有趣的画图,特别是动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直观、形象和动态的图象的演示过程,则给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插上了形象和想象的翅膀。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动画能够很好的把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较为直观的显现出来。
  
  五、利用课堂小结多样化,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小结是数学的重要一环,它总结全节所学内容,并纳入知识系统,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型,富于变化地采取不同形式的课堂小结。常用的课堂小结如下:
  (1)对照式。教师把一节课应有的“收获”板书到黑板上,在由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自己的“收获”。(2)讨论式。由学生们自己讨论,系统归纳总结。(3)独立式。教师出示一组小结问题,以课堂作业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4)悬念式。教师归纳总结时制造一个“悬念”,促使学生再思考再探索。
  
  (作者单位:山东章丘市白云湖镇中心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新课程 学习过程 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