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国留学生社区系统管理的构建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非洲留学生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针对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群体特征以及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梳理并形成思路,提出了留学生社区系统管理的构建设想,以及构建留学生社区实现系统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最终呈现为留学生社区系统管理的具体构架。
  关键词 留学生;社区;系统管理;文化背景;群体特征;非洲
  中图分类号 G6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3-0066-03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背景
  在政治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非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非洲留学生选择到中国学习。据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统计,2011年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2611名各类留学人员来华学习,与2010年相比,总人数增长27521名,同比增长10.38%。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达25687名,同比增长14.73%。按洲别统计,非洲来华各类留学生20744名,同比增长26.46%。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国家教育部首批非洲教育援外基地,承担着培养培训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工作,自2006年到2012年,非洲生源地国家从最初的4个增至32个,从开始接收的不足百人增至500人,总人数和生源国家数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留学生特别是非洲留学生来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留学生整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非洲来华留学生文化和群体特征以及管理中的问题
  非洲留学生来华时大都已经年满18周岁,不论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宗教信仰,还是生活习惯均已基本形成,生长国的文化背景在其身上形成了较深的烙印。在华学习期间,不论在气候、水土、语言,还是日常生活习惯上都出现很多的不适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障碍[1]。
  分析非洲来华留学生文化背景和群体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非洲来华留学生自我防卫本能、民族意识强。非洲过去长期处于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压迫,非洲来华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就会与“种族歧视”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我防卫本能。二是非洲来华留学生法律意识强。非洲现行的法律,几乎都是从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照搬而来,多年殖民者的教化,使非洲来华留学生法律意识较强,学习、生活中经常对照法律条款维护自身权益。三是非洲来华留学生严守宗教礼法,宗教观念强。非洲留学生多信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原始宗教,宗教在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的言行受到宗教礼法的严格控制。四是非洲来华留学生比较团结,群体意识强。虽然宗教信仰不同,来自国家不同,但是他们有重视团结的传统,这使他们更容易相互支持与配合,产生群体内聚力。五是非洲来华留学生感情比较丰富,具有歌舞天赋。
  面对非洲留学生较为复杂的文化背景和群体特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对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往往停留在政治、教学和日常事务应对上,针对不断变化的留学生群体,始终缺乏宏观统筹和微观规划。除了专业教学以外,在文化管理上一直都缺少抓手,难以实现深入对接和深度融合管理。在安全问题上,校内管得过严,而对校外则显得无能为力,因此存在安全隐患。留学生的教育与生活需求日益多元,而在管理服务上过于粗糙和单一[2]。
  三、构建留学生社区实现系统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在翻译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著作《Community and Society》(1887年)时,把“Com- munity”翻译成“社区”。这个词经许多学者引用,逐渐流传下来。以现在的视角看,社区是指某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和福利体系。可见,社区所包含的要素有4个,即成员、区域、关系、认同;所体现的功能主要是管理、服务、保障、教育、安全。校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社区,高校校区完全可以借鉴社区的形式,实施特定管理。
  (一)实行留学生社区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考虑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天津职师”)非洲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群体特征,构建特定社区进行系统管理十分必要。首先,非洲留学生社区符合天津职师国际交流学院留学生管理中心“创新留学生管理模式”的愿景。其次,以特定社区形态搭建可容性强、生活服务功能好、规范健全的留学生管理服务平台,有利于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第三,一系列留学生管理制度更便于落实。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认为,“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缺乏一个社区形态,再多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可能只是一张纸[3]。第四,将使跨文化的沟通、理解和融合更有效,提升人文关怀与文化渗透的质量。第五,留学生社区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留学生各种日常活动的需求,使留学生的时间更多地成为社区时光。实际上,许多高校的留学生都是有专门居住区域的,而留学生社区只需要进行区域拓展、实现功能多元即可成为特定的区域。
  (二)留学生社区的区域性和开放性
  留学生社区的区域划分不是封闭的,而是通过地缘来进行管理,这个区域是开放的。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对留学生管理采取的是封闭式的差异管理,吃、住等日常生活都在校园内部解决。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扩大,部分地区的高校尝试对留学生实行趋同管理。以我国国情和高校的具体情况来看,对留学生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机制还远没有建立。封闭式的差异管理有利于留学生的人身安全,但减少了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日常交往的机会。趋同管理导致的校外打工、住宿等行为,不仅不利于留学生的学业,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留学生社区不仅能利用清晰的区域进行差异管理,同时也可利用区域特定的和开放的架构实现融合管理。
  四、留学生社区系统管理的具体构架   (一)渗透文化的生活服务系统
  留学生社区设置的模式包括:生活型服务和公益型服务,根据非洲留学生的基本生活和文化需求设计项目,参考社区商业综合体的基本一站式服务模式。设置的固定业态有:满足基本生活的超市、电信移动通讯和邮政服务,符合非洲留学生文化背景的酒吧(咖啡厅),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茶馆、中医理疗诊室等。可选择的灵活业态有:可用于演出、展览及歌舞交流的文化娱乐中心,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书报亭,网球场和健身房,以及满足其更高端需求的其他项目。
  这个服务系统中的项目,采取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一方面积极调动学校原有优势资源介入,另一方面以招标方式吸引校外商家。同时,留学生和国内学生均可申请参与经营或打工,经营服务面向校内外辐射。
  (二)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培训系统
  拟在留学生社区建立体验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微型“百工坊”。首先是整合学校在数控机床、汽车维修、教仪设备等方面的优势项目,建立小型工坊。其次是利用所在城市资源,引进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建立作坊。可选择的项目有:布艺、折扇、刺绣、泥雕、木刻、剪纸、书画及装裱等。留学生社区“百工坊”的建立要做到几个结合:中国民间手工艺体验与留学生的专业和个性相结合,拜师学徒与考级取证相结合,手工艺品制作与产品营销相结合,休闲与培训相结合等。
  (三)虚拟与实体融为一体的管理系统
  留学生社区要尝试利用网络实施管理,以校园局域网的网络资源为后台建立留学生社区社交管理平台。留学生社区主要功能有四个:管理功能,即各种规章制度的上传下达,各种信息意见的上传下载;服务功能,即与实体社区的功能完整对位,使虚拟社区与实体社区融为一体;论坛功能,即对各项服务的意见反馈和讨论;社交功能,即补充实体社区交往中没有或暂时没有的一些信息发布活动或栏目,如问答、二手交易、聚会活动等。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非洲留学生校园危机管理系统的研究》,编号:SK11-09,主持人:郑江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非盟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来华非洲留学生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编号:FMY12-03,主持人:郑江华)
  参考文献:
  [1]吴红霞.浅谈来华留学生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0(4):142-143.
  [2]郑江华,候芳,张雷.高等院校非洲留学生校园安全管理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4):76-78.
  [3]陈柳钦.论现代城市社区的内涵、特性与功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32.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Management System Ideas of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The Case of Management Practice of Students from Africa in Ti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University
  ZHENG Jiang-hua, ZHAI Feng-jie, HOU Fang, ZHANG Lei
  (Research Center for Teaching Ability and Vocational Capability, Ti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for African students in China, Ti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University took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group characteristics into consideration, unscrambled the problems in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oposal for system management of communities of students abroad while demonstrat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system management by constructing communities of students abroad, which appeared finally to be the specific framework of system management of communicates of students abroad.
  Key words foreign students; community; system management; cultural background; group characteristics; Africa
其他文献
背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在已经完成高职高专录取的省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高专院校遭遇“零投档”。陕西省的统计数据是,在陕西参加招生的文史类院校,有139所院校遭遇“零投档”;理工类多达181所。安徽省文理科累计有约120所高职专科院校线上零生源,贵州省今年同样有近160所高职专科院校“零投档”。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零投档”现象展开热议。  对高职“零投档”绝不能反应迟钝
入选理由 明确提出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制度创新平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以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配套为重点,建立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  主要内容
摘 要 上海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切入点,严格遴选学校和专业,制定一体化培养方案,注重贯通专业的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改革并严格学生管理,贯通培养制度实施顺利。但这一培养模式也为师资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激励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建议了解分析学生需求,规划好贯通专业;强化教学管理,实施多维度开放式教学评价;创新教科研形式,提高教师素质。  关键词 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实
【摘要】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网上调查平台,对全国14所高职院校、17435名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6个满意度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求出各指标与总的满意度均值,绘制各指标象限分布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满意度总体较好,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建议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以及重视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互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 要 秋山木工的学徒制,既是一种工作法,也是一种教育法,准确地说就是“工学合一”,它的核心是磨砺心性。现代化社会对秋山木工的传统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然而,秋山木工的传统也恰恰是它得以引人关注的魅力所在。矢志培育具有“匠人精神”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产品,才有不衰的企业,才有不衰的国家和民族。  关键词 秋山木工;学徒制;匠人精神  中图分类号 I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
摘 要 职业核心能力对高职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用人单位普遍性的要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自我管理”“人文素养”,以及“义乌市场认知”五大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并在校外实训中过程中通过培训、团体辅导、任务驱动等方式在英语专业中实施,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 校外实训平台;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应用型人才素质目标的达成。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机制等要素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因素是多元的,其中,以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以及教学内容方法为主。为此,应当提高教师及学生的思想认识、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学习辅导读物、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关键
摘 要 普通师范院校在开办工科专业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共性问题。以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4个工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为例,围绕地方应用型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构建由图学课程群、力学课程群、材料课程群和电学课程群构成的“大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关键词 大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普通高师院校;工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
以教学和学习为主题的《2014年全民教育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提醒我们:目前出现了全球范围的学习危机,而教育质量又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好的教师。这一点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教师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TVET教师指的是那些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教学能力的教师。然而,我们常常会忘记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进行TVET的教学?
摘 要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观,职业教育价值观可概括为:崇尚劳动,职业导向——职业性;经世致用,技能核心——技能性;服务社会,生涯发展——社会性;尊重个性,面向人人——人民性;兼容并蓄,与时俱进——时代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价值观;职业性;技能性;社会性;人民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