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膀胱控制器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

来源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inxt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众多的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方法中,以Brindley等1976年创用并发展的应用膀胱控制器重建膀胱功能,即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排尿(SARS)疗效最好,至1999年已应用约1200余例。膀胱控制器结合骶神经后根切断去传入除了可以增加膀胱的顺应性和贮尿容量,获得电刺激下可控制性排尿,还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排便功能,男性病人可获得电刺激下持续性的阴茎勃起,从而重建了性功能。我院骨科于1999年5月为1例T_(7-8)骨折脱位并完全性截瘫的女性病人施行了国内首例膀胱控制器植入术,术后获得电刺激下可控制性排尿,彻底根治了尿失禁。随访至今,膀胱控制器工作正常,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肾功能良好。下面以Brindley膀胱控制器为例将这一技术作一简单介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患者自我效能及手术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该院行TKR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O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均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两者合并存在,危害更大,积极的治疗尤为重要,主要为COPD和SAHS的综合治疗,目标应是改善
目的 观察自护情境模块互动演练对肿瘤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自护能力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 ~3月于该院肿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是固有淋巴细胞家族中新发现的成员之一.ILC2s在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和GATA结合因3调控下由骨样淋巴祖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分布于皮肤、肺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表面活性蛋白B (SP-B)对维持肺泡结构、气道功能和肺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其稳态或生理特性的改变可导致肺功能异常,近年来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研究包括基因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盆底重建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行盆底重建术治疗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芯片肺”是近年来一种在微流控芯片上利用微加工技术制造出具有部分生理功能的仿生肺三维模型.未来该模型可能代替动物实验,在体外模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育过程,并对呼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