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兴业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现状;发展对策;广西兴业
中图分类号 F3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20-0268-02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区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美丽乡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兴业县从2014年开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扎实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过2年多的努力,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1 示范区创建现状
1.1 部分示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经过不断的创建,兴业县大部分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初具生产规模,创建面积、种养规模均已达到或超过了创建目标要求。如江岭黄金桔产业核心示范区,以广西春茂集团作为依托,由兴业县江岭黄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以“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创建面积达到了233.3 hm2,主导品种为黄金桔,推广应用新品种2个、新技术2项,并实现了设施化,2015年开始示范区黄金桔开始挂果收获。2015年初,通过了市级验收并获得了首批“玉林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蒲塘镇鸡母塘生态农业示范区、石南镇六联火龙果种植示范区、广西百谷米业公司优质稻产业化示范区等大部分正在创建的示范区,连片创建面积均超过了33.3 hm2,并已建设和安装了部分设施,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1.2 示范区组织化程度较高
兴业县在示范区创建中,立足当地实际和优势产业资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为实施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创建示范区。目前,全县创建较为成功的示范区,均表现出组织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在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带领群众增收中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示范区积极探索“代耕、代种、代管”等土地流转服务,带动农户开展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五个统一”的产业化经营,连片发展特色种养,带动农民增收[1]。
1.3 现代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兴业县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在创建中,依托农业技术部门,大力推广应用各项现代农业新技术。目前,主要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有节水滴(喷)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太阳能诱虫灯、黄板防治虫害技術、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作物“三避”技术等,部分示范区新技术应用率达到了100%,提高了示范区建设的科技含量。
1.4 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充分展示了特色品种的市场前景、先进技术的增产增效优势,对群众的触动较大,发挥了明显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2]。目前,全县参与禽畜养殖、粮食生产、果蔬种植等特色农业生产的农户达8万多户,初步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养殖科技化的格局。如蒲塘镇鸡母塘生态农业示范示范区建成后,目前已示范带动全镇发展沙糖桔种植300.0 hm2;大平山镇江岭黄金桔产业种植示范区,辐射带动了兴化县的大平山镇、龙安镇、葵阳镇以及玉州区仁东镇等4个镇的群众,发展黄金桔种植逾333.3 hm2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示范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兴业县重点创建的13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虽然创建工作都得到了较快推进,各有关镇、部门以及创建主体也重视并花了较大力气,但受发展基础、财力支持等诸多因素影响,各个示范区之间发展并不平衡。有的推进较快,效果较好;有的推进缓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创建面积达不到连片20 hm2以上的要求、种植(养殖)管理粗放、特色不明显、现代化装备设施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创建主体带动能力不强等。
2.2 设施装备条件建设还有待加强
兴业县目前创建的13个示范区虽然都高度重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建设,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投入能力的限制,当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水平落后的情况还未根本改变,这成为了制约示范区发展的重要瓶颈。
2.3 农业特色品牌、名牌少
兴业县的特色农业品牌不算多,尤其是叫得响的名牌少,虽然有春茂的“金大叔”、百谷米业的“春云直上”等少数几个在区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其他品牌仅在县内有些名气,品牌知名度仍然不高。“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还比较滞后,尤其是产品地理标识,能够谈到产品就知道是兴业品牌的产品还不多。
2.4 扶持政策不完善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目前还缺乏相对优惠的扶持政策,导致示范区创建受到制约。主要表现在示范区项目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用地审批方面,程序繁多。在资金扶持、信贷、科技投入等方面没有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到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政策还没有出台。
2.5 示范区创建资金不足
各级财政在农业投入特别是示范区创建的投入上虽然有所增加,但离创建自治区级、市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3]。
3 发展对策
3.1 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指导意见为指南,坚持科学可行的原则,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制规划,多征求基层的意见和建议;编制规划要充分考虑产品市场因素,确立主导产业,并要做好风险评估,不能搞“一刀切”。要按照“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要求,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考虑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农业、产品加工业、林下养殖业等产业结合,规划并打造出示范作用明显、现代化生产要素集聚的示范区[4]。 3.2 切实提高现代设施装备水平
兴业县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要围绕提高示范区水利设施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目标,持续加强示范区道路、水利、现代农业机械、节水滴灌以及诱虫灯、大棚等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生产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示范区的现代化设施装备水平。
3.3 大力打造农业品牌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品牌建设是基础。要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宣传,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和企业充分认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意义。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向规模化、多元化、外向型方向发展。政府部门从项目、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牵动力的品牌企业。同时,要建立奖励机制,发展著名品牌。县财政从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建立品牌奖励基金,对打造出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品牌的企业及合作社进行奖励。
3.4 完善示范区创建扶持政策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出台发展现代农业相关配套政策性文件,在示范区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在重點产业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贷体系服务、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
3.5 加大对示范区创建的投入力度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投入是关键。县级财政每年要落实专项经费用于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兴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时,组织县直各有关涉农部门积极整合项目,尽量向示范区建设倾斜,确保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此外,政府和部门要在加大财力投入基础上,建立“政府主导 金融扶持 龙企带动 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重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4 参考文献
[1] 熊元德.加快建设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J].社会主义论坛,2014(3):30.
[2] 李锦华,何晓霞.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抢占现代农业制高点: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谢泽宇[J].农村工作通讯,2015(13):26-28.
[3] 潘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规划:以南宁市“十里花卉长廊”(核心)示范区建设规划为例[J].广西林业科学,2015(2):206-209.
[4] 谢泽宇.筑平台推动新改革 抓示范引领新农业:广西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实践[J].广西经济,2015(2):14-15.
关键词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现状;发展对策;广西兴业
中图分类号 F3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20-0268-02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区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美丽乡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兴业县从2014年开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扎实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过2年多的努力,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1 示范区创建现状
1.1 部分示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经过不断的创建,兴业县大部分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初具生产规模,创建面积、种养规模均已达到或超过了创建目标要求。如江岭黄金桔产业核心示范区,以广西春茂集团作为依托,由兴业县江岭黄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以“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创建面积达到了233.3 hm2,主导品种为黄金桔,推广应用新品种2个、新技术2项,并实现了设施化,2015年开始示范区黄金桔开始挂果收获。2015年初,通过了市级验收并获得了首批“玉林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蒲塘镇鸡母塘生态农业示范区、石南镇六联火龙果种植示范区、广西百谷米业公司优质稻产业化示范区等大部分正在创建的示范区,连片创建面积均超过了33.3 hm2,并已建设和安装了部分设施,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1.2 示范区组织化程度较高
兴业县在示范区创建中,立足当地实际和优势产业资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为实施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创建示范区。目前,全县创建较为成功的示范区,均表现出组织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在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带领群众增收中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示范区积极探索“代耕、代种、代管”等土地流转服务,带动农户开展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五个统一”的产业化经营,连片发展特色种养,带动农民增收[1]。
1.3 现代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兴业县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在创建中,依托农业技术部门,大力推广应用各项现代农业新技术。目前,主要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有节水滴(喷)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太阳能诱虫灯、黄板防治虫害技術、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作物“三避”技术等,部分示范区新技术应用率达到了100%,提高了示范区建设的科技含量。
1.4 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充分展示了特色品种的市场前景、先进技术的增产增效优势,对群众的触动较大,发挥了明显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2]。目前,全县参与禽畜养殖、粮食生产、果蔬种植等特色农业生产的农户达8万多户,初步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养殖科技化的格局。如蒲塘镇鸡母塘生态农业示范示范区建成后,目前已示范带动全镇发展沙糖桔种植300.0 hm2;大平山镇江岭黄金桔产业种植示范区,辐射带动了兴化县的大平山镇、龙安镇、葵阳镇以及玉州区仁东镇等4个镇的群众,发展黄金桔种植逾333.3 hm2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示范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兴业县重点创建的13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虽然创建工作都得到了较快推进,各有关镇、部门以及创建主体也重视并花了较大力气,但受发展基础、财力支持等诸多因素影响,各个示范区之间发展并不平衡。有的推进较快,效果较好;有的推进缓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创建面积达不到连片20 hm2以上的要求、种植(养殖)管理粗放、特色不明显、现代化装备设施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创建主体带动能力不强等。
2.2 设施装备条件建设还有待加强
兴业县目前创建的13个示范区虽然都高度重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建设,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投入能力的限制,当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水平落后的情况还未根本改变,这成为了制约示范区发展的重要瓶颈。
2.3 农业特色品牌、名牌少
兴业县的特色农业品牌不算多,尤其是叫得响的名牌少,虽然有春茂的“金大叔”、百谷米业的“春云直上”等少数几个在区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其他品牌仅在县内有些名气,品牌知名度仍然不高。“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还比较滞后,尤其是产品地理标识,能够谈到产品就知道是兴业品牌的产品还不多。
2.4 扶持政策不完善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目前还缺乏相对优惠的扶持政策,导致示范区创建受到制约。主要表现在示范区项目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用地审批方面,程序繁多。在资金扶持、信贷、科技投入等方面没有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到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政策还没有出台。
2.5 示范区创建资金不足
各级财政在农业投入特别是示范区创建的投入上虽然有所增加,但离创建自治区级、市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3]。
3 发展对策
3.1 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指导意见为指南,坚持科学可行的原则,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制规划,多征求基层的意见和建议;编制规划要充分考虑产品市场因素,确立主导产业,并要做好风险评估,不能搞“一刀切”。要按照“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要求,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考虑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农业、产品加工业、林下养殖业等产业结合,规划并打造出示范作用明显、现代化生产要素集聚的示范区[4]。 3.2 切实提高现代设施装备水平
兴业县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要围绕提高示范区水利设施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目标,持续加强示范区道路、水利、现代农业机械、节水滴灌以及诱虫灯、大棚等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生产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示范区的现代化设施装备水平。
3.3 大力打造农业品牌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品牌建设是基础。要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宣传,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和企业充分认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意义。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向规模化、多元化、外向型方向发展。政府部门从项目、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牵动力的品牌企业。同时,要建立奖励机制,发展著名品牌。县财政从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建立品牌奖励基金,对打造出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品牌的企业及合作社进行奖励。
3.4 完善示范区创建扶持政策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出台发展现代农业相关配套政策性文件,在示范区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在重點产业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贷体系服务、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
3.5 加大对示范区创建的投入力度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投入是关键。县级财政每年要落实专项经费用于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兴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时,组织县直各有关涉农部门积极整合项目,尽量向示范区建设倾斜,确保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此外,政府和部门要在加大财力投入基础上,建立“政府主导 金融扶持 龙企带动 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重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4 参考文献
[1] 熊元德.加快建设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J].社会主义论坛,2014(3):30.
[2] 李锦华,何晓霞.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抢占现代农业制高点: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谢泽宇[J].农村工作通讯,2015(13):26-28.
[3] 潘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规划:以南宁市“十里花卉长廊”(核心)示范区建设规划为例[J].广西林业科学,2015(2):206-209.
[4] 谢泽宇.筑平台推动新改革 抓示范引领新农业:广西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实践[J].广西经济,2015(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