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ouj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兴业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现状;发展对策;广西兴业
  中图分类号 F30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20-0268-02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区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美丽乡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兴业县从2014年开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规划,扎实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过2年多的努力,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1 示范区创建现状
  1.1 部分示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经过不断的创建,兴业县大部分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初具生产规模,创建面积、种养规模均已达到或超过了创建目标要求。如江岭黄金桔产业核心示范区,以广西春茂集团作为依托,由兴业县江岭黄金桔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以“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创建面积达到了233.3 hm2,主导品种为黄金桔,推广应用新品种2个、新技术2项,并实现了设施化,2015年开始示范区黄金桔开始挂果收获。2015年初,通过了市级验收并获得了首批“玉林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蒲塘镇鸡母塘生态农业示范区、石南镇六联火龙果种植示范区、广西百谷米业公司优质稻产业化示范区等大部分正在创建的示范区,连片创建面积均超过了33.3 hm2,并已建设和安装了部分设施,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1.2 示范区组织化程度较高
  兴业县在示范区创建中,立足当地实际和优势产业资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为实施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创建示范区。目前,全县创建较为成功的示范区,均表现出组织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在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带领群众增收中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示范区积极探索“代耕、代种、代管”等土地流转服务,带动农户开展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五个统一”的产业化经营,连片发展特色种养,带动农民增收[1]。
  1.3 现代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兴业县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在创建中,依托农业技术部门,大力推广应用各项现代农业新技术。目前,主要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有节水滴(喷)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太阳能诱虫灯、黄板防治虫害技術、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作物“三避”技术等,部分示范区新技术应用率达到了100%,提高了示范区建设的科技含量。
  1.4 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充分展示了特色品种的市场前景、先进技术的增产增效优势,对群众的触动较大,发挥了明显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2]。目前,全县参与禽畜养殖、粮食生产、果蔬种植等特色农业生产的农户达8万多户,初步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养殖科技化的格局。如蒲塘镇鸡母塘生态农业示范示范区建成后,目前已示范带动全镇发展沙糖桔种植300.0 hm2;大平山镇江岭黄金桔产业种植示范区,辐射带动了兴化县的大平山镇、龙安镇、葵阳镇以及玉州区仁东镇等4个镇的群众,发展黄金桔种植逾333.3 hm2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示范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兴业县重点创建的13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虽然创建工作都得到了较快推进,各有关镇、部门以及创建主体也重视并花了较大力气,但受发展基础、财力支持等诸多因素影响,各个示范区之间发展并不平衡。有的推进较快,效果较好;有的推进缓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创建面积达不到连片20 hm2以上的要求、种植(养殖)管理粗放、特色不明显、现代化装备设施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创建主体带动能力不强等。
  2.2 设施装备条件建设还有待加强
  兴业县目前创建的13个示范区虽然都高度重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建设,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投入能力的限制,当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水平落后的情况还未根本改变,这成为了制约示范区发展的重要瓶颈。
  2.3 农业特色品牌、名牌少
  兴业县的特色农业品牌不算多,尤其是叫得响的名牌少,虽然有春茂的“金大叔”、百谷米业的“春云直上”等少数几个在区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其他品牌仅在县内有些名气,品牌知名度仍然不高。“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还比较滞后,尤其是产品地理标识,能够谈到产品就知道是兴业品牌的产品还不多。
  2.4 扶持政策不完善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目前还缺乏相对优惠的扶持政策,导致示范区创建受到制约。主要表现在示范区项目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用地审批方面,程序繁多。在资金扶持、信贷、科技投入等方面没有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到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政策还没有出台。
  2.5 示范区创建资金不足
  各级财政在农业投入特别是示范区创建的投入上虽然有所增加,但离创建自治区级、市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3]。
  3 发展对策
  3.1 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指导意见为指南,坚持科学可行的原则,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制规划,多征求基层的意见和建议;编制规划要充分考虑产品市场因素,确立主导产业,并要做好风险评估,不能搞“一刀切”。要按照“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要求,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考虑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农业、产品加工业、林下养殖业等产业结合,规划并打造出示范作用明显、现代化生产要素集聚的示范区[4]。   3.2 切实提高现代设施装备水平
  兴业县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要围绕提高示范区水利设施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目标,持续加强示范区道路、水利、现代农业机械、节水滴灌以及诱虫灯、大棚等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生产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示范区的现代化设施装备水平。
  3.3 大力打造农业品牌
  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品牌建设是基础。要加大对农业品牌建设的宣传,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和企业充分认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意义。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向规模化、多元化、外向型方向发展。政府部门从项目、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牵动力的品牌企业。同时,要建立奖励机制,发展著名品牌。县财政从预算中划拨专项经费,建立品牌奖励基金,对打造出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品牌的企业及合作社进行奖励。
  3.4 完善示范区创建扶持政策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出台发展现代农业相关配套政策性文件,在示范区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在重點产业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贷体系服务、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
  3.5 加大对示范区创建的投入力度
  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投入是关键。县级财政每年要落实专项经费用于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兴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时,组织县直各有关涉农部门积极整合项目,尽量向示范区建设倾斜,确保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此外,政府和部门要在加大财力投入基础上,建立“政府主导 金融扶持 龙企带动 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重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4 参考文献
  [1] 熊元德.加快建设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J].社会主义论坛,2014(3):30.
  [2] 李锦华,何晓霞.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抢占现代农业制高点: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谢泽宇[J].农村工作通讯,2015(13):26-28.
  [3] 潘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规划:以南宁市“十里花卉长廊”(核心)示范区建设规划为例[J].广西林业科学,2015(2):206-209.
  [4] 谢泽宇.筑平台推动新改革 抓示范引领新农业:广西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实践[J].广西经济,2015(2):14-15.
其他文献
为了在土壤热物性测试过程中精确的进行数据采集和仪器设备自动化智能控制,通过运用LabVIEW的VISA串口通讯技术与互连接口技术及PLC的自由口通讯技术,开发了土壤热物性测控系统
采用热脱附-气质联机法测试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对热脱附仪工作时的解析温度、解析时间、载气流速及冷阱温度等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最优化的热解析条件,以提高分析准确度,
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主办、北京泰格尔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CIHE2005第五届中国国际采暖、供热暨国际空调产品与技术展览会",于2005年3月8日~10日在北京中
我在二十岁以前就没关心过窗户,不知道钢窗是什么,更想不到我的一生会有这么长的时间与钢窗有关.直到一天和我一起插队的同学告诉我钢窗厂来招工,我被招走了,我还以为是"钢床
自1982年第一届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免疫学研究在天然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免疫应答的调控和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等免疫学基础科
摘要 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对于科研院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现状,阐述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合优化资源、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强实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合作与交流等一系列管理对策。  关键词 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287-0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雷达资料,对2010年8月9日山东省西部一次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形势、环境场条件、云图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发生在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里,低层暖湿切边线的南侧,地面辐合线南侧偏南气流里;水汽辐合强弱对应降水强度的大小;强降水开始前,低层θse逐渐增大,并有高能舌出现,高能舌从地面伸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