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批判性思维教育课程化,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产生学习的根本问题是问题意识,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深入思考,真正进入学习的状态。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如今“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本”等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更加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欲望,这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不相适应,知识经济型时代是“批判性思维”的时代,因此批判性思维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倘若离开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将是一句空话”。
  批判性(Critical)一词来自希腊词“Cutie”(Kritikos),其意思是提出质问,弄清楚,进行分析。钟启泉教授认为所谓的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做出主张的思考。”在现有研究中,对批判性思维的性质存在两种代表性的意见:一种意见把批判性思维看作一种能力,另一种意见就是把它定义为一种思维过程。其实这两种意见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语文教材中包括诸多文本,不同的文本蕴含着不同的人文信息,从不同题材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进行反复分析。王丽老师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忧思路》一书中《突破僵化的模式》一文中引用一位家长在《北京文学》上的话:“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写过扶残疾人过街、给老师送伞、借同学橡皮一类的故事,他们快乐的共同编着同一个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到老师那领一个好分。”仔细想一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到了学生那里却是少之又少,他们都困在一个“鸟笼”里,毋庸置疑,不懂得反思,更别说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材中是按照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进行教材编排的,学生在小学开始接触《诗经》的学习,在初中时学过《关雎》《蒹葭》,对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以及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也有一定的了解,在高中时学习《氓》,教师要教的重点并不是字词的解释、文本大意,而是通过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了解女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对于诗歌的学习,由于诗歌含义本身并不表露,加之鉴赏者心情意境各不相同,所以对诗歌鉴赏也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氓》描述的都是男子氓的过错,对女子丝毫没提,可是高中生学过问题就有两面性,应该具有最基本的哲学意识。没有一个学生提问:女子一点过错也没有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审视前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
  汉语言的模糊意会可以使学生从多维角度对文本进行阐释,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意识。《红楼梦》中黛玉临死前说了一句:“宝玉!宝玉!你好……”这里的“你好”两个字蕴含着黛玉对宝玉全部的感情。有人认为她说“你好狠”“你好好保重”“你好生害了我”,无论他说了什么,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模糊性有时要比清晰准确无误的表达更具有表现力。这种模糊美使得文学内容更加复杂,更有利于学生在探究语言内涵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语文问题意识。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利用模糊性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教师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开放的胸怀,对教材创意使用,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批判思考,有技巧的质疑,适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使用元认知。其次教师要具有反思思维,所谓反思就是对自己已有的观念进行修改、删减和替换的过程。第三教师要深入了解本门课的基本特征,不断吸收国内外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成果,找准批判性思维与本门课的契合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批判性思维实施的最佳方案。最后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批判性思维的鲜明特征都决定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存在于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当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相互尊重。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念和见解,营造生生不息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批判性。”这与原来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相比较,突出了思维的“批判性”要求,并把它作为思维品质的核心和终极目标而加以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是语文课堂成为全体学生参与并求知成功体验的课堂,师生共同成长,散发“生命力”的课堂。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所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宁鸿彬老师长期致身于语文教学的一线,积极参加语文教学改革和实验。在实践中,他注重吸取先进的教育理论,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宁鸿彬老师的语文教育思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票据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票据市场。但是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票据市场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
本文对双丙酮丙烯酰胺的性能和其聚合物的特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合成工艺,以及该化合物及其聚合物在各个生产行业中的应用给予了较详尽的评述.
【摘要】语文网站专题生动有趣、信息量大、自主互动、即时反馈,具有强大魅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创意表达等多方面的核心能力。但目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在网站建设时加以重视。  【关键词】语文专题网站;学习指导;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利用ANSYS软件中的子空间迭代法,分析了张弦梁结构的自振特性,针对不同的参数如矢跨比、垂跨比、撑杆数、横索数、预应力度和整体倾角等进行了大量参数分析,得出了各参数对张弦
【摘要】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能唤起美感、培养语感、丰富积累。文言文朗读是读者根据自己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将自身的情感融汇在其中的一个过程,这种行为不仅可以把文章内容通过艺术形式完整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运用语气、语调等传达出那些“不可言传”的蕴藉、“意在言外”的储蓄。文言文的朗读者只有精细地感受文体言语的色彩,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情理,才能让听众感受到作者所要反映的真实景象。学生通过这种熟读达到背诵的境地,
本文研究了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仪附荧光检测器测定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黄曲霉毒素用甲醇-水(70+30)提取,提取液经免疫亲和柱富集、净化,于液相色谱仪上测定.本实
分子印迹技术是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等学科的有机集合.本文就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原理、制备方法和医药化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分子印迹
在有机溴化物的生产过程中,往往副产大量氢溴酸废液.由于这种废液成分复杂,大多数厂家没有很好的利用,为了使这些副产品的氢溴酸废液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