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把学生从传统的体育课模式带入了充满活力激情的新的教学模式中来了,那么体育活动课是否也需要改革呢?传统的理念是否要改变呢?这是摆在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值得探讨。我们就新课程理念指导创设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已作了尝试,并在实践中有所感悟。
一、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的基本理念
传统的体育活动课模式既然不受学生的喜爱,那么改革活动课模式势在必行,应以课程改革为促进剂、润滑剂,明确健康第一的目的,充分发展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把活动的自主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当然也有人担心,自主性活动把准备活动也交给了学生自主处理,会不会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损伤。我们认为,凡是运动,就难免有损伤,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体现,就是要在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中放手让给学生处理。至于活动中的损伤是否与准备活动有直接的关系,本就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更不能因为有损伤而因叶噎废食,观念的误区往往会导致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发生偏差。其实高中学生不但已从课堂教学中学到了防范损伤的知识和方法,并且从社区活动或电视节目中的体育比赛或训练中也能了解和完善这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况且,终身体育、全民健身活动本就是自主性的参与。还给学生自主,首先要相信学生,不要怕这怕那。
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的另一个观念的立足,就是运动需要提倡,但不能强制。对学生而言,喜欢运动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活动课,把一些不喜欢运动或不喜欢某一运动的学生禁锢住了,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损伤,违背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宗旨。因此,活动课给予学生自主,学生各自的喜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喜欢运动的运动,喜欢比赛的比赛,喜欢欣赏的可观赏比赛,喜欢散步的可以散散步,各求所好,各尽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新课程理念得到了体现和拓展。
二、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应具备的条件
1. 要有良好的活动环境
我们所指的活动环境是与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对应的,只要是体育运动,就一定会产生声浪,没有声浪的运动,目前大概就棋牌类项目。体育运动首先是身体的运动,学校体育,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青少年的激情表露,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欢笑声,这种声浪势必会影响安静的学习环境。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最忌的就是在教室周围。因此,学校的运动区与教学区应有一定的距离,并具有封闭性能。学生在这样的运动环境中活动,无所顾忌,没有心理负担,对身心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另外,具有封闭性能的运动区,还可以解决学生活动时的管理问题,学生进入这样的运动区后就不会随意地进入教学区和教室。不论参与何种运动或观赏比赛或散步,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守活动要求,优化了体育活动课的管理。因此,良好的运动环境,是自主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保证。
2. 要有观赏性的运动竞赛
自主性体育活动,给学生留了活动的自主空间,没有强制,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但对有些不喜欢运动的学生而言,就等于放弃了活动的机会。因此,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的参与能力,为培养学生对体育竞赛具有的欣赏能力,在体育活动课中,有计划地安排具有欣赏性的运动竞赛,无疑能起到调节活动氛围的作用,使那些不喜欢运动却喜欢观赏运动的学生参与,或对本不欣赏但却在激情奔放的叫好声、助威声的吸引中不由自主地参与观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赏竞赛的兴趣和能力。
3. 要有全民健身理念作支撑
人是有个性差异的,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兴趣、喜好,差异性很大。一堂体育活动课,几十人参与,运动场地、器材是否能满足学生,这对自主性体育活动课开展得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而言,众多学校的体育场馆的建设基本上仍是按竞技项目设置的,特别是田径场中央的足球场浪费现象严重。还有一些诸如单双杠等设施,并不太受学生喜欢,倒是联合器械的秋千、爬绳、天梯等器械颇受学生喜欢。因此,对运动场地的布局,器械的设置,有必要的重新组合。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学校体育的理念应随之更新,传统的学校体育竞技化观念要转变。场地器材的布局和设置,应以学生喜好的运动项目为主,并以全民健身理念作支撑,引进全民健身活动器材,设置健身长廊,健身路径等。
综上所述,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不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体,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积累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而且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调节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应变能力,对提高国民的竞技体育欣赏水平,促进竞技体育市场化、商业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活动课的功效远比课堂教学更实际、更显性、更能使学生认可。
一、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的基本理念
传统的体育活动课模式既然不受学生的喜爱,那么改革活动课模式势在必行,应以课程改革为促进剂、润滑剂,明确健康第一的目的,充分发展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性。把活动的自主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当然也有人担心,自主性活动把准备活动也交给了学生自主处理,会不会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损伤。我们认为,凡是运动,就难免有损伤,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体现,就是要在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中放手让给学生处理。至于活动中的损伤是否与准备活动有直接的关系,本就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更不能因为有损伤而因叶噎废食,观念的误区往往会导致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发生偏差。其实高中学生不但已从课堂教学中学到了防范损伤的知识和方法,并且从社区活动或电视节目中的体育比赛或训练中也能了解和完善这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况且,终身体育、全民健身活动本就是自主性的参与。还给学生自主,首先要相信学生,不要怕这怕那。
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的另一个观念的立足,就是运动需要提倡,但不能强制。对学生而言,喜欢运动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活动课,把一些不喜欢运动或不喜欢某一运动的学生禁锢住了,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损伤,违背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宗旨。因此,活动课给予学生自主,学生各自的喜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喜欢运动的运动,喜欢比赛的比赛,喜欢欣赏的可观赏比赛,喜欢散步的可以散散步,各求所好,各尽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新课程理念得到了体现和拓展。
二、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应具备的条件
1. 要有良好的活动环境
我们所指的活动环境是与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对应的,只要是体育运动,就一定会产生声浪,没有声浪的运动,目前大概就棋牌类项目。体育运动首先是身体的运动,学校体育,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青少年的激情表露,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欢笑声,这种声浪势必会影响安静的学习环境。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最忌的就是在教室周围。因此,学校的运动区与教学区应有一定的距离,并具有封闭性能。学生在这样的运动环境中活动,无所顾忌,没有心理负担,对身心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另外,具有封闭性能的运动区,还可以解决学生活动时的管理问题,学生进入这样的运动区后就不会随意地进入教学区和教室。不论参与何种运动或观赏比赛或散步,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守活动要求,优化了体育活动课的管理。因此,良好的运动环境,是自主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保证。
2. 要有观赏性的运动竞赛
自主性体育活动,给学生留了活动的自主空间,没有强制,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但对有些不喜欢运动的学生而言,就等于放弃了活动的机会。因此,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的参与能力,为培养学生对体育竞赛具有的欣赏能力,在体育活动课中,有计划地安排具有欣赏性的运动竞赛,无疑能起到调节活动氛围的作用,使那些不喜欢运动却喜欢观赏运动的学生参与,或对本不欣赏但却在激情奔放的叫好声、助威声的吸引中不由自主地参与观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赏竞赛的兴趣和能力。
3. 要有全民健身理念作支撑
人是有个性差异的,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兴趣、喜好,差异性很大。一堂体育活动课,几十人参与,运动场地、器材是否能满足学生,这对自主性体育活动课开展得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而言,众多学校的体育场馆的建设基本上仍是按竞技项目设置的,特别是田径场中央的足球场浪费现象严重。还有一些诸如单双杠等设施,并不太受学生喜欢,倒是联合器械的秋千、爬绳、天梯等器械颇受学生喜欢。因此,对运动场地的布局,器械的设置,有必要的重新组合。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学校体育的理念应随之更新,传统的学校体育竞技化观念要转变。场地器材的布局和设置,应以学生喜好的运动项目为主,并以全民健身理念作支撑,引进全民健身活动器材,设置健身长廊,健身路径等。
综上所述,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不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体,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积累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而且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调节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应变能力,对提高国民的竞技体育欣赏水平,促进竞技体育市场化、商业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活动课的功效远比课堂教学更实际、更显性、更能使学生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