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离子诱变烃降解菌所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来源 :微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o200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菌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直接影响其对石油烃的降解和利用,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胶束来渗透、润湿、乳化、增溶、发泡、消泡等作用促进石油的利用,有效提高石油烃的降解,加快油污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对菌株23产表面活性剂和菌株生长的关系,发酵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提取鉴定,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对温度、pH、盐度的稳定性,对石蜡的乳化活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为该菌株进一步的研究以及今后实际应用提供较多的资料和信息,为其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以便更好的发挥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功能。
其他文献
通过体内外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对C57BL/6小鼠CD4^+ 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以及细胞因子产生量的变化,来阐明MENK对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应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
对研究室保藏、无拮抗作用的菌种大豆根瘤菌R12和磷细菌S7进行不同的培养处理,根据生物量及解磷量的变化,探讨二者间相互作用的效应。试验共设5个处理:R12单独培养,S7单独培养
对于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全基因组样品,使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以及荧光绝对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建立了WSSV全基因组快速定性定量的方法。定性实验
以出芽短梗霉IFO 4464为实验菌种,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了出芽短梗霉IFO 4464产普鲁兰多糖的发酵培养基.通过实验得到出芽短梗霉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蔗糖59.8 g/L,硫酸铵0.7 g/L,
探讨霉菌、幽门螺杆菌(Hp)单菌种感染和霉菌、Hp(双菌种)同时感染在胃癌及胃溃疡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发病情况及意义。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PAS、Giemsa特殊染色、免疫组织
以苯乙酮为底物,从成都某化工厂污水池及其附近土壤中分离到224株可将苯乙酮不对称还原成S-苯乙醇的菌株。经过多次复筛,最终获得了1株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酵母菌bs5-1。在以该
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介绍了在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建设规划的制定,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记载了2011年在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米林县、波密县,海拔高度在2700~3500m范围内采集的野生食用菌,共9个目25个科35个属115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