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之中的渺小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x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巨作,《堂吉诃德》塑造出一个兼具伟大和渺小、喜剧与悲剧的经典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去追求,显示了其超强的英雄本色,而他作为时代洪流中不可能靠自己扭转社会的一分子,又是渺小的。本文主要从《堂吉诃德》的写作背景和内容介绍入手,对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的伟大和渺小进行分析。
  关键词:《堂吉诃德》 背景 人物形象 伟大 渺小 解析
  引言
  堂吉诃德的形象从诞生开始,就受到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时代的读者们各个角度的审视。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的纯粹理想主义者,他对专制残暴深恶痛绝,对被压迫的劳苦大众的同情使得他像巨人一样锄强扶弱,将对人的正当权利和尊严进行保护当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他又是一个性格矛盾而复杂的人物,除了可歌可敬的一面外,还具有可悲可笑的一面,他的发疯和愚蠢行为将他渺小的一面暴露无遗。堂吉诃德伟大又渺小的矛盾,除了堂吉诃德自身的原因外,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很大的关联。在对《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伟大和渺小进行具体分析前,我们首先应该对《堂吉诃德》的写作背景和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
  一、《堂吉诃德》的写作背景和内容
  《堂吉诃德》的产生是西班牙时代的产物,当时的西班牙刚刚经过光复战争,将阿拉伯人的统治进行颠覆和驱逐,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完成统一后,西班牙又依靠其骑士队伍的庞大,不仅雄霸欧洲,而且远征美洲,使得西班牙进行“黄金世纪”。这一时期同样繁荣发展起来的还有西班牙的文学,各大流派如田园小说、流浪汉小说以及骑士文学和戏剧等都开始争奇斗艳。骑士文学作为西班牙曾风靡一时的文学流派,各种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骑士小说能够表现出对个人人格的爱护和尊重,骑士们能够为了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将自己的生命和全部力量都转交出去,这种为了公民甘愿牺牲的精神使得骑士小说深受那一时期人们的喜爱。对冲破中世纪神学禁欲主义束缚和人性解放来说,骑士文学同样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火枪火炮在军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封建经济的解体使得骑士文化与时代越来越不合时宜。到了十五世纪,一些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强盗骑士开始出现,骑士文学也由最初的神圣变得越来越庸俗。塞万提斯生活的时期就是西班牙骑士小说已经开始粗制滥造、荒谬愚昧的时期。正是因为如此,塞万提斯才本着将骑士文学的地盘完全摧毁的态度创作了《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在写作形式上仍然沿用骑士小说中骑士为主角的思路,将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漫画化。随着《堂吉诃德》小说的出版,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也基本走向了最没落的时期。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的序言中就已经声明,《堂吉诃德》不过是一种对骑士文学的讽刺,但从实际意义来说,《堂吉诃德》的社会意义远远比塞万提斯所预想的超出很多。《堂吉诃德》将近一百万字,将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初的整个西班牙社会基本都囊括其中,书中前前后后出现了大约七八个人物,对西班牙这一时期的政治、法律、道德以及宗教、文学等全面地进行了批判。这部作品也被人们称为“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是十分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堂吉诃德》,顾名思义,以堂吉诃德这一人物为主线。堂吉诃德是个爱读骑士文学的小贵族,他瘦小、面带愁容,但由于骑士小说的刺激,他最终骑上了一匹与他一样瘦弱的老马,拿着一根生锈了的长矛,带着有破洞的头盔,雇了一个侍从,开始了自己一直渴求的骑士冒险生涯。塞万提斯一路以锄强扶弱的信念闯了许多祸,他把风车当做敌人,把羊群当成军队,将罪犯看成受迫害的绅士,救下他们后反而被打成重伤,好心不得好报,闹了很多笑话,甚至差点丢了性命。当他辗转回到家乡时,才明白自己以前的荒唐,后悔看了那些荒谬的骑士小说,并要求自己唯一的侄女不能与看骑士小说的人结婚。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双面性的人物,他一方面代表着无畏和正义,一方面又疯疯癫癫,搞不清楚事情,只有深入探索,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堂吉诃德这个矛盾的人物形象。
  二、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伟大之中的渺小
  堂吉诃德是一位典型的理想主义者,社会现实与他幻想中的理想社会存在着巨大差距。正是这种差距,使得他更加向往和追求理想社会,他对社会黑暗的痛恨使得他散发出一定的英雄本色,这种义无反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们能够从堂吉诃德的身上看到他伟大的一面。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等原因,堂吉诃德对历史事件和事物的认识上的偏差,比如主子心态、反人性的禁欲主义实践等都表明了堂吉诃德的渺小之处。
  (一)堂吉诃德的伟大之处
  欧洲的中世纪与宗教裁判所基本是挂钩的,被宗教裁判判处火刑的无辜者在历史上成千上万。宗教裁判所除了从肉体上将异端者消灭外,连灵魂和意识上的控制也不放过。销毁了大规模的书籍。在中世纪,神性与人性始终都处在此消彼长的决斗中。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表现出了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对禁欲主义的谴责。但这些毕竟都纠结于个人,而堂吉诃德则是一个摆脱了个人烦恼和羁绊的人物形象,他关注的是整个社会,为了解放人性勇往直前、主动出击,甚至不顾及自己的生命,与那些为了个人命运纠缠的英雄来说,堂吉诃德的形象要高大很多。
  堂吉诃德一身正气和侠气,他的整个行程都体现着独特的人文主义精神,时时处处想着帮助弱势群体,尤其是对女性的呵护和关怀上,最能体现堂吉诃德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堂吉诃德》将近700个人物中关于女性的描写很多,这些女性遭遇不同、性格不同,既有我行我素的女性,也有背叛宗教反对婚姻包办的女性,更有因为男子违背诺言而将其刺杀的女性,以及忍气吞声的女性。不管是美女还是村姑,堂吉诃德都给予平等的对待。他对自己的意中人更是忠心耿耿,即使美女用各种方法都无法引诱他对意中人的赤子之心。在男权社会中,堂吉诃德对女性的另眼相看和平等对待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是很少见的,“女性主义者”使其显现出了超出当时社会的伟大一面。   堂吉诃德的理想社会与天主教的天国虽然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天主教通过训诫教徒们顺从、宽容来实现修来世、进天国,堂吉诃德的愿望则是在禁食里,主要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而努力。天主教虽然同情众生,但并不反对强权和黑暗势力,而堂吉诃德则可以为了拯救弱小者无所畏惧,他的这种对现世的强调及行侠仗义通过暴力对理想社会进行建立的人物形象,不得不说是比天主教还伟大的存在。堂吉诃德虽然不断努力,但结果却总是失败,这些都是对西班牙社会残酷和黑暗的暴露。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堂吉诃德挺身而出,他的铲除强暴和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思想正好符合当时西班牙的社会情况,因此造就了堂吉诃德英雄形象的一面。
  (二)堂吉诃德伟大之中的渺小
  堂吉诃德这一人物虽然有其伟大的一面,但由于时代等限制,更多的则是其渺小的一面。西班牙曾经被摩尔人统治了将近半个世纪,在摩尔人统治时期,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相处都很融洽。但西班牙打败了伊斯兰教徒摩尔人后开始采取专制统治,对摩尔人和犹太人进行驱逐,独尊基督教,西班牙文化最终只剩下了基督教一种文化。文化的单一性非但没有使西班牙强大起来,反而使其一度陷入困顿。《堂吉诃德》中的摩尔人瑞科特和他的女儿安娜就是被西班牙国王严令驱逐的对象,瑞科特最终去了德国,安娜则去了阿尔及尔,虽然他们安分守己、真诚善良,但却还是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堂吉诃德对瑞科特和安娜都十分同情,一度想要帮助他们,却苦于没有门路。堂吉诃德虽然同情父女俩,但却并不反对西班牙驱逐摩尔人的规定,对这一指令他不仅没有愤慨,还将摩尔人堪称西班牙人的宿敌。狭隘的种族主义,显示出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思想中的渺小和短见。
  除了在“驱魔排忧”上存在一定的认识失误,堂吉诃德还是一个禁欲主义者。虽然堂吉诃德反对教会对人性的泯灭,主张张扬个性,但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堂吉诃德在深山老林中的修炼就是体现,他赤身裸体的修炼犹如苦行僧,仅仅是对意中人杜尔西尼亚的忠贞的一种表达,这种行为与宗教的禁欲主义如出一辙。堂吉诃德的这种禁欲主义是对人性的压迫,十分不利于社会的进步。除了时代的局限外,堂吉诃德还受到阶级的局限,封建贵族等级思想始终都铭记在他的灵魂中,他对桑丘的指责与谩骂都体现了堂吉诃德内心保守的封建阶级思想的一面。堂吉诃德的死是由于郁郁不得志引起的,他在死前还告诉自己的侄女不能嫁给喜欢骑士小说的男人,否则剥夺她的财产继承权,这些都体现了堂吉诃德思想中渺小的一面。
  从《堂吉诃德》中我们可以看出堂吉诃德既有严肃认真、崇高伟大的一面,又有荒谬绝伦、滑稽渺小的一面,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在他的身上,兼容了戏剧性和悲剧性,塞万提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悲又可敬的双重性格人物形象。堂吉诃德甘愿用生命来捍卫道德和正义的一面,体现了他的伟大,而他狭隘的种族主义和禁欲主义等又体现了他渺小的一面。但归根结底,堂吉诃德的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还是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的。语
  参考文献
  [1]田一坡.塞万提斯的哲学遗产[J].名作欣赏,2010,6(12):128-129.
  [2]王峥,宁晓静.论《堂吉诃德》的问世与人文主义思想[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1(03):54-55.
  [3]曾庆富,祝秉权.简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21):31-32.
  [4]童燕萍.写实与虚构的对立统一——《堂吉诃德》的模仿真实[J].外国文学评论,2009,5(15):87-88.
  [5]李彦美,杨洁,姜宇.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及意义[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2(04):173-174.
  [6]田洁.塞万提斯的文化遗产——浅析欧洲各个时期对《堂吉诃德》的不同诠释[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90-91.
  [7]李宁梓.喜剧视野下的理想主义奇观——堂吉诃德的精神和形象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9,3(09):26-27.
  [8]王宪伟.可笑可爱可悲的疯子——堂吉诃德疯子形象分析[J].新东方,2011,8(16):109-110.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且,审美情趣也是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一。  的确,语文教学既要承担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任,又要兼顾语文本身所包含的德育、美育功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多年的教书育人中,笔者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优
编者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家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基因,代代相传。中国古人在“家学”这个概念上,有着强烈的血脉传承意识,从古至今流传着的优秀“家学”的家庭可谓是汗牛充栋。在文学界,有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诗书相传,父子三人皆为大文豪;历史上号称“三曹”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也是著名文学家。在书法界,有著名的书法家王羲
卢忠东《天地做画卷绘就新时代》  卢忠东  中国摄协会员,中国职工摄协会员,中国电力摄协会员。2013年被新华社四川分社聘为签约摄影师。“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拍摄万余幅摄影作品,制作《不熄光亮》宣传画册和电视专题片,多幅作品被中央电视台采用。作品被《人民日報》(中央厨房)、人民网、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多家中央级主流媒体及《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等行业、系统媒体采用。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语文教学特点,提出大学语文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引言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在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教育学界更加重视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和质量,纷纷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确保学生通过语文课外阅读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拓展知识面,最大限度增强文学素养。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语文课外阅读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提出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语文阅读 课
拿到语文出版社泛着墨香的一本新书《谐音词里的民俗》,我急不可耐地读下去。270多页的内容,一口气读完,没有丝毫滞碍。下面,我就把读后感和读者朋友分享一下。  这是一部接地气的著作。  翻开书页,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随便举一个例子,如第147页的“面”字条:“在我国,传统上过生日一般都要吃面条,是因为古音中‘面’与‘命’谐音,吃面象征长命,有祝寿星长命百岁的意思。吃拉面、手擀面的地方,面条是
大主题、小场景,聚焦生活、学习、工作、出行与应急中常见情境,1029个句子,约1400个用字,配有手绘插图……2018年6月,教育部语言应用管理司(以下简称“语用司”)委托语文出版社编写的《普通话1000句》甫一出版,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受到使用者的好评。截至目前,这本书已经5次印刷,印数达13万册。时隔9个月,2019年3月,语文出版社又推出了一本普通话的学习用书《幼儿普通话365句》。  一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因其文质兼美而备受师生的喜爱。一些教师上公开课时也喜欢选取此篇,但大多数还停留在教学好词好句的层面上,并没有走向“教育”的层面。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如何由“教学”走向“教育”,凸显学科育人的功能,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焦卉老师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她的实践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一、创设学习情境,建构阅读框架  核心素养的实现需要真实的学
摘要:语文写作教学与体育训练的有机结合是未来体校学生在文化课和体育训练方面发展的典型方向和趋势,对于实现学生体育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双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体校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并对当前体校体育训练与语文写作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为体校教育的探索和创新提供帮助。  关键词:体校 体育训练 写作教学 有机结合 思考  体校教学中语文写作教学是提升学生们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
大学英语是我国现代大学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孙静的《大学英语教学及改革新思维》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与现状等进行总结,阐述创新改革的教学理念,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研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该书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征。  从研究内容来看,该书内容完善,层次清晰。该书研究内容立足于实际,共分为十一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分析大学生、教师等教育主体对于教学改革的新认知,提出要深刻认识大学英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