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段目标的小学哲理诗教学策略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ouxizhiw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诗与咏物诗、写景诗、抒情诗一样,是小学古诗文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哲理诗主要是借助于具体、形象的物或景,来阐释抽象的哲理。它化无为有,赋理于形,将深邃的哲理融于司空见惯的鲜明形象之中,再编织以诗人独特而真挚的情感,用浅白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哲理诗中的形象大多常见,因此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哲理诗的类别不同,所处的年段不同,教学目标自然有所不同。有研究者曾从“诵读能力”“翻译能力”“想象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古诗教学“情感体验能力”的学段目标[1],笔者以为,古诗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特殊范本,“语言感受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诗歌教学,多种能力应有所增删和调整。比如,在哲理诗教学中我们应多关注“哲理感悟能力”这一目标。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及个人思考,笔者遵循哲理诗教学的意脉重新建构了小学哲理诗教学的学段能力发展目标(见表1),以厘清哲理诗教学要点,使学生能感受哲理诗平中见奇、言近旨远的独特性。

从表 1可以看出,在哲理诗教学中,学生可以培养的能力是多元的,然而若是每一首诗都想完满地达到所有能力目标,教学必是臃肿而低效的。这就决定了在不同的学段,我们采取的教学策略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从而实现学生在不同学段古诗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第一学段:识字为主,重视诵读与想象,初步感知哲理
  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古诗教学也不能忽视这一重点。这一学段的哲理诗教学应顺应儿童喜欢读背、喜欢重复的特点,加强诵读训练,在诵读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并

其他文献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顾客感知价值的视角研究网络团购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了网络团购企业顾客感知价值维度组成,及其对团购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问卷调查收到138份有效问卷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企业的经济模式与管理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与创新,在生产制造类企业中,企业管理中的生产管理依旧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生产异常问题的出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基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如何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点之间寻找平衡点,有效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挥好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对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进行了统筹设计。具体指人文主题  “双线”和语文
由于目标、理念、选文、组元方式等的差异,统编教材与其他版本的衔接过渡明显断层,六年级所需补学的内容最多,时间最紧。如何让六年级的孩子更多地分享到"统编的红利",补学是
小微企业受自身规模、实力的限制,在“互联网+”时代不宜四面出击。要注意发挥优势,看准目标,抢占商机。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认知困难,合理的应用对比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知,全面掌握化学概念。文中以化学必修1中几
<正> 一九七九年九月七日下午九时,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不幸病逝,这是中国化学界的重大损失。傅鹰是全国政协五届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原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