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理诗与咏物诗、写景诗、抒情诗一样,是小学古诗文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哲理诗主要是借助于具体、形象的物或景,来阐释抽象的哲理。它化无为有,赋理于形,将深邃的哲理融于司空见惯的鲜明形象之中,再编织以诗人独特而真挚的情感,用浅白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哲理诗中的形象大多常见,因此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哲理诗的类别不同,所处的年段不同,教学目标自然有所不同。有研究者曾从“诵读能力”“翻译能力”“想象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古诗教学“情感体验能力”的学段目标[1],笔者以为,古诗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特殊范本,“语言感受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诗歌教学,多种能力应有所增删和调整。比如,在哲理诗教学中我们应多关注“哲理感悟能力”这一目标。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及个人思考,笔者遵循哲理诗教学的意脉重新建构了小学哲理诗教学的学段能力发展目标(见表1),以厘清哲理诗教学要点,使学生能感受哲理诗平中见奇、言近旨远的独特性。
从表 1可以看出,在哲理诗教学中,学生可以培养的能力是多元的,然而若是每一首诗都想完满地达到所有能力目标,教学必是臃肿而低效的。这就决定了在不同的学段,我们采取的教学策略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从而实现学生在不同学段古诗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第一学段:识字为主,重视诵读与想象,初步感知哲理
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古诗教学也不能忽视这一重点。这一学段的哲理诗教学应顺应儿童喜欢读背、喜欢重复的特点,加强诵读训练,在诵读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