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教学更出“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othn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对当今的教育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新的教学理念是今天的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要想教育取得高效益,就必须和传统教学决裂,研究新课标、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仅得到了快乐、得到了知识、还能学会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想学、乐学,学中有乐、乐中得知。本人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做法如下:
  一、巧设计,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 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一”,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让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美术基础知识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做实验:把红、橙、黄、绿、青、蓝、紫几种颜色混合到一起,让大家看会得到什么颜色;再将红和黄混合、红和蓝混合、黄和蓝混合,看看各得到什么颜色;学生们对色彩的调配知识不懂,都瞪大了眼睛。并对美术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问题意识,学会探究方法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然而,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由于观点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等,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针对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其次,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联系语文、音乐等其他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探索、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色彩的鲜灰问题的理解时,就是由教师首先直接提出探究性问题:“作画时怎么运用美术的鲜灰对比?”于是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什么是鲜灰对比?”、“怎么调美术的鲜灰?”、“鲜调子和灰调子是怎么回事?”、“鲜灰对比有什么作用?”、“怎么运用鲜灰对比?”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教师要给学生进行筛选、梳理与引导,让他们先解决“①什么是鲜灰对比?”“②鲜灰对比的作用是什么?”然后解决“③作画时怎么运用美术的鲜灰对比?”。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以后,通过查阅资料、尝试作画、分析、研究、讨论很快就能得到第一个问题答案。第二个问题是关键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研究和讨论中去,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分析有代表性的画面,有的进行实践操作,画出几块有代表的美术来研究对比,有的查阅相关资料等等,然后各小组将得到的研究成果汇集到一起,很快就能得到第二个问题答案:美术的鲜灰对比的作用是鲜艳的颜色前进,灰暗的颜色后退。第三个问题“作画时怎么运用美术的鲜灰对比?”物体的亮部要鲜艳一些,物体的暗部要灰一些;前面的物体要画的鲜艳一些,后面的物体要灰一些;画面的前景要鲜艳一些,背景要灰一些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和意识。
  三、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协作配合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设计中,作为美术教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美术学习探究过程。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即经过教师对课程的精心设计,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这也是符合美术教学的教学特点,把課程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展现绘画个性和性格特点的艺术舞台,这样,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对于能力重于知识的现代社会来说,意义是深远的。
  四、把握过程性评价,注重探究实效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 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 这就是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要多鼓励,给予学生积极、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可以是自己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评价、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评价是伴随学习的全过程,及时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可以提高学生效率。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引导性,有教师的评价,有学生的评价,有个体的评价、有集体评价等。这些评价鼓励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兴宏:“关于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构想”
  [2]应俊峰 研究型课程
其他文献
创新是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久动力,创新思维教育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怎样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每个初中数学老师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从丰富教学方式入手,培养学生创
我国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是由国家和各级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公用事业体制所带来的弊端日益明显:经济效率低下,缺少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缺乏竞争力,缺乏提高产
高中新课程设置模块是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推进新的高中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因此,如何理解模块及实施模块教学,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程。由于社会改革的深入,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  一、对体育课模块选修的认识与态度  普通高中新课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包括田径、体操、健康知识教育,选修模块则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实际和学生
从我国学校教育的实质来看,艺术教育的开展还是极其薄弱的。如何才能使美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如何为培养新时代人才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大问题,也是美术教师面临的严肃课题。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在理论上、观念上的缺陷,影响和剥弱了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理论认识始终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大问题”。多年来,出于急近功利,满足于数字的提高和表面的繁荣,不仅仅在导向上出现混
【摘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在自己数万年乃至数十数万年中积淀的文明智慧和艺术心智的产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特性和本质价值,我们要将工艺美术即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  【关键词】: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特性;价值  中国传统工艺诸如青铜工
美术是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视觉形象的“造型艺术”, 美术也是视觉艺术。视觉离不开大量具体的视觉形象或作品,缺乏视觉形象的美术教育将事倍功半。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美术教学成效明显。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教师滥用信息技术,造成了美术资源的泛化,冲淡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信息时代,我们不是缺少资源,更重要的是缺乏对资源的选择和应用。本文立足点是考虑怎样在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