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阐述了高职“双创教育”项目财务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总结和提炼了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双创教育”项目启动、实施、收尾三个阶段的财务策略,对现阶段推动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双创教育; 项目财务管理; 实践与创新
“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是高等教育的一项新任务,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安排去引导、激励和规范,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双创教育”财务管理的内涵和特征,实践和创新“双创教育”项目的财务管理,对助推 “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双创教育”项目财务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高职的“双创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从事工商企业活动的综合能力为目的,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创造者的活动。高职 “双创教育”的财务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财务策略去引导、激励和规范项目开展的活动。与一般项目相比,财务管理有自身显著的特征。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性
一般项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全过程的价值管理。“双创教育”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引导、激励、规范高校“双创教育”工作,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通过采取不同的财务策略,实现阶段性的目标,有效推进“双创教育”的进程。它既有显性的目标,又有隐性的目标,目标是多元的。
(二)预算管理的动态性
一般项目建设标的明确,且可以货币计量,预算是稳定的。“双创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新任务,对“双创教育”内涵的认识,是在不断探索中深入的,其建设目标是明确的,而具体的建设内容处于不断创新中,因此,项目的预算处于动态的调整中,预算管理具有动态性。
(三)绩效考核的创新性
一般项目的绩效以投入产出来衡量,效益是可以量化的。“双创教育”项目因建设内容的探索性,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性,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多种指标来考核、衡量项目的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有效完成情况,绩效考核内容和形式需要创新。
(四)财务管理的拓展性
一般项目的财务管理从立项开始至收尾结束。“双创教育”项目财务管理,要通过制定财务政策去引导项目的启动,在项目收尾时,要通过考核去完善下一轮项目的财务政策,因此,管理内涵更丰富,管理链条向二端延伸。
二、“双创教育”项目财务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项目的生命周期有启动、实施、收尾三个阶段,项目的财务管理包括经费估算、预算、规划、使用、考核等内容,分别贯穿于项目的生命周期。根据项目常规的财务管理和“双创教育”项目财务管理的特征,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丰富和创新了项目的财务管理内涵。
(一)项目启动阶段的财务策略
1.积极争取“双创教育”试点院校
为推动高校“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2007年浙江省财政厅从存量预算中划出一部分专款,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在企业处归口管理的省公办高职学院中遴选文、理各一个学院进行试点,作为“种子基金”,引导高职学院开展“双创教育”工作。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设学生“创业园”、申报项目、制定相关制度,积极争取成为浙江省高职文科试点院校,当年获专项资助100万元,学院配套投入822万元。
2.设立专项经费
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财务部门从预算中安排一部分经费,作为专项资金,要求相关部门量化申报,开展刚性启动项目。
3.选取试点项目
选取具有“双创教育”最明显的特征三类项目进行试点,具体是大学生“创业园”的入园项目,校内外各级各类的大学生竞赛项目,教师和学生的科技创造发明。为鼓励和鞭策教师带领学生积极投入“双创教育”的建设,不仅出台力度较大的奖励政策,还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财务策略
1.加大投入力度
项目启动后,为推进“双创”工作的深入,学院加大了投入力度, 2009年起学院按文科生均不低于450元、理科生均不低于750元投入“双创教育”,不足部分申请财政专项资助。2008年至2010年投入为1 583.5万元,其中学院投入为 953.5万元,是浙江省财政专项投入的 151.35 %,这些投入还不包括对大学生“创业园”、“双创教育”实训基地与实训室的硬件投入等。投入主要用于学生“双创”技能教育,“双创”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创”的教育、教学改革,资助的项目大类超过20个,经费使用惠及全体师生。
2.构建了项目和科目双重核算的控制体系
实行项目核算,以归集每个项目的经费来源、年度的使用总额、经费的经济用途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即以末级子项目作为核算单元,以末级子项目的责任人作为责任中心,按不同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年限归集支出,控制不同来源渠道的资金使用进度、支出总额;实行会计科目核算,按使用的经济用途进行归类,对项目支出的经济用途进行监控。平行设置的项目核算和科目核算二个体系,立体、全面地监控资金的性质、执行的进度、支出的用途、使用的额度,发挥了项目和科目核算的双重控制作用。
3.优化项目财务管理
一是主动式的项目预算管理。即财务处积极探索“双创教育”项目建设内涵,积极参与学院“双创教育”规划的制定,对项目小组提出的子项目及经费安排申请,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审核,再根据对项目实施情况的判断安排不同的资金来源,执行过程中预算需要调整的,项目小组论证通过,向财务处提出预算调整申请,规范预算管理。这种模式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制定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要是通过明确资金来源、使用的范围、控制方式,要求合理、合法使用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在明确资金使用范围上采用了两种做法:一是排除法。明确不予开支的费用,如规定经费不准用于设备投入;二是“比例法”。如业务接待费不超过个人或团队建设子项目的20%。控制上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授权审批、“经费卡”管理、立项结题审核法。这些做法使资金的使用得到了有效的监控。
三是对子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双创教育”项目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涉及面广、子项目多,如按常规全部使用“经费卡”管理,工作量增加,管理难度大。因此,在实践中实行分类管理,以教师为项目负责人的子项目,采用“经费卡”管理,支出必须用原始凭证在财务处核销;对学生为项目负责人的子项目,以立项和结题控制支出,以成果奖励为主,分立项和结题二次奖励,支出的原始凭证作为结题材料的一部分,在结题时一次审核,不在财务处以原始凭证核销;其它子项目以职能处室为责任人管理。实行分类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管理的效能。
四是定期反馈、分析执行进度情况表。分资金来源编制执行情况统计表,定期反馈给项目小组,同时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从财务角度提出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率。
(三)项目收尾阶段的财务策略
1.开展财务绩效评估
2008—2009年采用书面总结、专题会议交流的方式,2010年自行设置考核指标,进行自我评价,2011年接受社会中介机构聘请业务、财务专家评审。总结或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项目的会计核算。主要考察是否实行项目核算,设立专账进行专户核算;子项目设置是否合理,项目核算是否细化,如能否做到分预算内资金、学院配套等不同资金来源核算,是否能细化到每一个子项目。
【关键词】 双创教育; 项目财务管理; 实践与创新
“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是高等教育的一项新任务,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安排去引导、激励和规范,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双创教育”财务管理的内涵和特征,实践和创新“双创教育”项目的财务管理,对助推 “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双创教育”项目财务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高职的“双创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从事工商企业活动的综合能力为目的,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创造者的活动。高职 “双创教育”的财务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财务策略去引导、激励和规范项目开展的活动。与一般项目相比,财务管理有自身显著的特征。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性
一般项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全过程的价值管理。“双创教育”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引导、激励、规范高校“双创教育”工作,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通过采取不同的财务策略,实现阶段性的目标,有效推进“双创教育”的进程。它既有显性的目标,又有隐性的目标,目标是多元的。
(二)预算管理的动态性
一般项目建设标的明确,且可以货币计量,预算是稳定的。“双创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新任务,对“双创教育”内涵的认识,是在不断探索中深入的,其建设目标是明确的,而具体的建设内容处于不断创新中,因此,项目的预算处于动态的调整中,预算管理具有动态性。
(三)绩效考核的创新性
一般项目的绩效以投入产出来衡量,效益是可以量化的。“双创教育”项目因建设内容的探索性,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性,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多种指标来考核、衡量项目的阶段性目标和总目标有效完成情况,绩效考核内容和形式需要创新。
(四)财务管理的拓展性
一般项目的财务管理从立项开始至收尾结束。“双创教育”项目财务管理,要通过制定财务政策去引导项目的启动,在项目收尾时,要通过考核去完善下一轮项目的财务政策,因此,管理内涵更丰富,管理链条向二端延伸。
二、“双创教育”项目财务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项目的生命周期有启动、实施、收尾三个阶段,项目的财务管理包括经费估算、预算、规划、使用、考核等内容,分别贯穿于项目的生命周期。根据项目常规的财务管理和“双创教育”项目财务管理的特征,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丰富和创新了项目的财务管理内涵。
(一)项目启动阶段的财务策略
1.积极争取“双创教育”试点院校
为推动高校“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2007年浙江省财政厅从存量预算中划出一部分专款,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在企业处归口管理的省公办高职学院中遴选文、理各一个学院进行试点,作为“种子基金”,引导高职学院开展“双创教育”工作。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设学生“创业园”、申报项目、制定相关制度,积极争取成为浙江省高职文科试点院校,当年获专项资助100万元,学院配套投入822万元。
2.设立专项经费
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财务部门从预算中安排一部分经费,作为专项资金,要求相关部门量化申报,开展刚性启动项目。
3.选取试点项目
选取具有“双创教育”最明显的特征三类项目进行试点,具体是大学生“创业园”的入园项目,校内外各级各类的大学生竞赛项目,教师和学生的科技创造发明。为鼓励和鞭策教师带领学生积极投入“双创教育”的建设,不仅出台力度较大的奖励政策,还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财务策略
1.加大投入力度
项目启动后,为推进“双创”工作的深入,学院加大了投入力度, 2009年起学院按文科生均不低于450元、理科生均不低于750元投入“双创教育”,不足部分申请财政专项资助。2008年至2010年投入为1 583.5万元,其中学院投入为 953.5万元,是浙江省财政专项投入的 151.35 %,这些投入还不包括对大学生“创业园”、“双创教育”实训基地与实训室的硬件投入等。投入主要用于学生“双创”技能教育,“双创”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创”的教育、教学改革,资助的项目大类超过20个,经费使用惠及全体师生。
2.构建了项目和科目双重核算的控制体系
实行项目核算,以归集每个项目的经费来源、年度的使用总额、经费的经济用途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即以末级子项目作为核算单元,以末级子项目的责任人作为责任中心,按不同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年限归集支出,控制不同来源渠道的资金使用进度、支出总额;实行会计科目核算,按使用的经济用途进行归类,对项目支出的经济用途进行监控。平行设置的项目核算和科目核算二个体系,立体、全面地监控资金的性质、执行的进度、支出的用途、使用的额度,发挥了项目和科目核算的双重控制作用。
3.优化项目财务管理
一是主动式的项目预算管理。即财务处积极探索“双创教育”项目建设内涵,积极参与学院“双创教育”规划的制定,对项目小组提出的子项目及经费安排申请,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审核,再根据对项目实施情况的判断安排不同的资金来源,执行过程中预算需要调整的,项目小组论证通过,向财务处提出预算调整申请,规范预算管理。这种模式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制定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要是通过明确资金来源、使用的范围、控制方式,要求合理、合法使用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在明确资金使用范围上采用了两种做法:一是排除法。明确不予开支的费用,如规定经费不准用于设备投入;二是“比例法”。如业务接待费不超过个人或团队建设子项目的20%。控制上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授权审批、“经费卡”管理、立项结题审核法。这些做法使资金的使用得到了有效的监控。
三是对子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双创教育”项目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涉及面广、子项目多,如按常规全部使用“经费卡”管理,工作量增加,管理难度大。因此,在实践中实行分类管理,以教师为项目负责人的子项目,采用“经费卡”管理,支出必须用原始凭证在财务处核销;对学生为项目负责人的子项目,以立项和结题控制支出,以成果奖励为主,分立项和结题二次奖励,支出的原始凭证作为结题材料的一部分,在结题时一次审核,不在财务处以原始凭证核销;其它子项目以职能处室为责任人管理。实行分类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管理的效能。
四是定期反馈、分析执行进度情况表。分资金来源编制执行情况统计表,定期反馈给项目小组,同时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从财务角度提出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率。
(三)项目收尾阶段的财务策略
1.开展财务绩效评估
2008—2009年采用书面总结、专题会议交流的方式,2010年自行设置考核指标,进行自我评价,2011年接受社会中介机构聘请业务、财务专家评审。总结或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项目的会计核算。主要考察是否实行项目核算,设立专账进行专户核算;子项目设置是否合理,项目核算是否细化,如能否做到分预算内资金、学院配套等不同资金来源核算,是否能细化到每一个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