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笔下人物的语言闪现出个性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2007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则笑话:
  贪玩的丈夫很晚才回家,刚到家门口,当售票员的妻子没好气地把门关上,随即甩出一句:“等下一趟吧!”
  “等下一趟吧!”栩栩如生地活画了妻子作为“售票员”的职业特点。
  我们在写作时,如能抓住人物各有一行的职业,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村子里有家哥俩闹分家,吵吵闹闹的,分了好几天也没分清,决定请裁缝、厨师、船老大、车把式四人来调解。这四个人觉得事情棘手,于是相邀先到厨师家碰个头,讨论一下对策。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呀碗呀拎不清。”裁缝说:“咱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过去才行。”车把式接过话茬儿:“嗨,咱原先也不是没有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大格就行。”船老大听得不耐烦了:“我看别在这里啰嗦了,不如到他家后再见风使舵,顺水推舟吧。”这时,厨师的妻子扑哧一声笑了:“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
  上述例子中的“锅呀碗呀”、“针过去、线过去”、“前有车,后有辙”、“见风使舵,顺水推舟”这些极具职业特点的用语,显示出了人物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卖什么的吆喝什么”更透露出了厨师妻子的身份是一个商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点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出每个说话的人物。”鲁迅之言很好地说明人物语言能够表现鲜明的个性特征。
  写好人物,必须写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呢?
  首先,在动笔写人物语言之前,先得对笔下的人物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如他们的年龄、职业、身份、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等,这些都决定着他们说话的内容、用词,乃至语气、语调。
  其次,要根据人物个性,结合平时对某类人观察的结果,把笔下的人物放到文中的特定情景中去分析,以确定说话内容和说话风格。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个例子:
  四个爱唠叨的妻子聚在一起,交流对丈夫的不满。
  厨师的妻子说:“我最讨厌丈夫再说一遍的事情叫做‘炒冷饭’。”
  电视导演的妻子说:“我丈夫说我总是喜欢‘旧节目反复重播’。”
  广告商的妻子说:“我那个他最讨厌,他谈话兴致很高,总是一个人说个够,我一插嘴,他就说你又‘插播广告’了。”
  相声演员的妻子控诉说:“我丈夫说话像说单口相声,我一插嘴,他就说,我终于有一个好的‘捧角’啦。”
  这段话,是严格按着人物的个性去说话的。说话人是三句不离本行,人物语言高度职业化和个性化,取得了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表达效果,充满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要让笔下人物语言闪现个性,我们平时应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苏光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提升自我的精神品质。阅读教学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如此有效的进步或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对贯穿整个课堂的教材定位不容忽视。那么,在实施有效阅读教学时,教材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表寸见。  从历史和中国特有的教育实践看,教材在教学中被视
“蚁穴溃堤”教学法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法,它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或语段进而吃透全文,达到重点把握、难点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下面请看我的《风筝》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工整地在黑板上板书“虐”字)  师:这字在文章中出现过吗?  生:出现过,在文章第5自然段。  师:请用笔圈出这个字,说说这字怎么读?  生:读nuè  师:和这“虐”结构相似的字还有吗?请举例。  生:有虚、虑、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书面表达要思路清晰连贯。”“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句子,不用病句并学会修改病句。因为病句不但影响句子的正确表达,有碍正常的语言交流,而且也会降低对说话者的社会评价。因此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体现了对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更体现了语文
期刊
《孔雀东南飞(并序)》的第八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话:“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很多版本都翻译为,刘兰芝的这些东西留给了焦仲卿作纪念。比如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高二语文教材知识详解》翻译道:“人卑贱物品也被轻视,不配送给后来的人,留着作纪念吧,(我们)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让这些物品留下)时时作为(你的)安慰,(你)永远不要忘记我!”再如,百度上择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