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食用籽粒玉米挥发性香味物质组分分析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籽粒玉米是我国居民,尤其是北方居民的重要口粮,但其食用香味品质国内外鲜有报道.取样5个优质黄粒玉米品种的籽粒,磨碎成全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测定不同处理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组分和含量,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101种,单个品种60~70种,可分为12类.其中的酯、烷、酮数量较多,其次是醇、醛、酰胺等.对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发现峰面积在106水平的高含量成分20余种,其中所有品种均含有的共有成分13种,品种特有成分4~16种,这些成分构成总含量的80%以上.峰面积107水平的高含量成分2种,分别为正十二烷和叔丁醇,是籽粒玉米中重要挥发性物质.检测结果还显示,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相对总含量为36.660~68.001 mg/kg,品种间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产地、不同贮藏条件含量差异也显著.新收获籽粒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籽粒自然保存1年,含量耗损约1/5,全粉自然保存1年,耗损近1/3,真空包装,损耗轻微.这些结果表明,玉米香气物质含量具品种特性,选择优良品种并在特殊地区生产,能有效提高含量;贮存时间和贮存条件显著影响玉米品质,低温真空条件贮存可有效保持香气品质.这些结果为优质食用玉米品质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其他文献
为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食品中碘的测定方法,利用循环伏安法(CV)构建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检测碘离子(I-)体系.利用甲烷氧化菌素(Mb)原位还原纳米金(Mb@AuNPs),电沉积法制备自组装修饰电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Mb@AuNPs表征,CV考察碘离子的电化学行为.确定碘离子检测的优化条件为:电沉积扫描速率0.11 V/s、扫描圈数30圈、缓冲溶液浓度0.05 mol/L、缓冲溶液pH6.5.氧化峰电流与I-浓度在0.01~10.00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2,检出限为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技术,对枇杷叶水提组分进行分析,并且对萜类物质进行解析.采用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水+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共检测到120个化合物;包括18种萜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1452.693μg/mL;24种黄酮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10378.081μg/mL;18种酚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36967.955μg/mL;5种香豆素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214.778μg/mL;
基于保留指数原理,利用正构烷烃C9~C33标准溶液和智能农药数据库(Smart Database Pesticides),建立草莓中32种杀菌剂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对草莓中杀菌剂残留进行提取、净化,使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仪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32种杀菌剂在5~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2,在10、50、100μg/kg三个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在70.3%~11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01%~8.50%之间,
为检测烘焙类食品中的叶黄素酯以及筛选无乙醚的萃取溶剂,本文对烘焙产品中的叶黄素酯皂化时间、KOH浓度以及不同萃取溶剂的萃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烘焙食品中叶黄素酯的皂化最优条件为:2 g样品(面糊/面团),0.2 g BHT,10 mL无水乙醇,10 mL 60 g/100 mL KOH水溶液,室温振荡3 h.萃取溶剂环己烷:正己烷:乙酸乙酯=1:2:2为最佳萃取剂,回收率为94.31%~103.83%,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表明该方法适合于烘焙类食品中叶黄素酯的提取及检测.
生氰糖苷含量的高低对评估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性及其重要.以木薯块根和木薯粉为试材,本研究建立了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2种生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s,CNGs)的快速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木薯块根、木薯粉及其制品中CNGs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食用木薯块根及木薯粉中CNGs提取最佳的硫酸溶液浓度分别为0.025和0.100 mol/L;HPLC-ELSD检测方法可有效分离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其浓度在4.1~820.0 mg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泡面桶中总壬基酚迁移量的分析方法,并对市售泡面桶中壬基酚迁移进行了风险分析与评估.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和固相萃取条件,线性范围1~50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壬基酚的方法检出限为0.002~0.004μg/L,对实际样品迁移液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9.8%~10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s)在1.74%~9.88%之间.应用该方法对市售54批泡面桶中壬基酚总迁移量进行测定,其中45件样品的迁移液中检出了壬
使用3M PetrifilmTM快速测试片法(3M测试法)和滤膜法对饮料中的菌落总数进行定量测定,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程度.选用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爱媛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Asia Siamensis、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七种菌,对饮料样本进行人工接种并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菌株及不同污染水平的测试,3M测试法和滤膜法的线性拟合度较好(决定系数R2均>0.95).且3M测试片法结果回收率均>70%,RSD值(2.9%~34.3%)也均在2020《中国药典》的规定范围内,说明3M测试片法
采用静态顶空(Headspace,HS)联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陕西、山东、四川、甘肃4个省份共45个产地花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利用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Kováts保留指数(RI)分析,共得到9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产自陕西、甘肃、山东和四川省的花椒分别鉴定出79、69、68和63种挥发性组分.建立多种数学模型进行产地鉴别,其中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
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鸡蛋中的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鸡蛋样品通过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UPLC-MS/MS测定.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在0.2~5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μg/kg.在添加水平为10、20、50μg/kg时,回收率为69.3%~107.6%,相对标准偏差低于9.21%.该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准确,回收率高,能够满足鸡蛋中1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
硅基QPD探测器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激光制导、激光准直、激光光斑探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光辐照致使其处于失灵状态在应用中不可避免地,这对硅基QPD的应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毫秒脉冲激光与硅基QPD探测器相互作用的电学参数对硅基QPD探测器防护、抗干扰等应用领域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本论文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对毫秒脉冲激光与硅基QPD作用的温度、输出电流、目标探测定位和暗电流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