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使命: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校本探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w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学校育人理念和学科发展特点,提出“打开认识原味世界的窗户,拥有直接国际对话的钥匙”的英语学科使命。为将英语学科使命转化为教学实践,学校整体建构了包括英语学科使命、學期课程纲要、单元学习方案、课时学习方案的转化体系,并就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评价、支持四大实践系统展开校本实践。
  关键词:学科使命;学期课程纲要;单元学习方案;课时学习方案;小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5B-0020-05
  在学校教育中,每一门学科都具有特有的育人价值,承载独有的教育使命。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学校育人理念和学科发展特点,进行了各学科学科使命的提炼,其中英语学科使命为“打开认识原味世界的窗户,拥有直接国际对话的钥匙”。我们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将来能不需要转译地面对真实的国际社会、理解真实的多元文化,能在未来的全球交往中实现直接对话、进行文化交流;而小学英语教学的使命在于,帮助儿童打开一扇面向真实世界的窗户,找到一种可以直接交流的工具,为后续进一步的学习奠基。学校英语学科以这一学科使命为核心,找到了英语学科使命的校本实践路径。
  一、英语学科使命提出的背景
  (一)基于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学科使命必须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我们提倡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来鼓励学生“积极对话”,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打通教材与生活,为学生打开朝向英语原味世界的“一扇窗户”,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为学生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落实学校育人理念
  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提出“以积极生长者造就积极生长者”的育人理念,各学科虽承担着和而不同的学科使命,但都指向这一育人理念。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沟通工具,与世界、文化、思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英语学习,能在价值、行动、状态三个维度丰盈英语素养、塑造积极形象,能不断地与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经典对话,在对话中敞开自己,成为积极的英语学习者。
  (三)适应英语学科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学科要教会学生不仅用英语学习世界文化的能力,还要在世界舞台上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小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英语学习的口子开得小一点,即打开一扇通往“原味世界”的窗户。在后续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再逐次推开一扇门、走出一座城、越过一座山,直至走进、融入世界。小学生尽管“小”,但在他们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就要让其认识“原汁原味”的英语世界,在真实的英语世界中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点点地打开,一步步地走进,最终拥有与世界直接对话的钥匙。
  二、英语学科使命的转化体系
  学科使命需要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我们对“打开认识原味世界的窗户,拥有直接国际对话的钥匙”英语学科使命的实践转化体系进行了整体架构(如图1)。学科使命是学校英语学科教学的原点,围绕学科使命整体规划小学六年的英语教学,并依托学期课程纲要、单元学习方案、课时学习方案逐层落实,将学科使命转化为教学实践。
  (一)学期课程纲要:学科使命的行动合约
  学科使命的落实首先以学期课程纲要的校本实践为重要保障。英语教研组组织编制了6年12个学期的课程纲要,并利用每年的暑假和寒假对下学期的课程纲要进行迭代升级,不断优化学期课程纲要体系。学期课程从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对一学期的英语教学做全面设计。课程背景主要基于英语课程标准、学校育人理念和学科发展趋势来分析;课程目标主要围绕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来制订;课程内容包括各单元主题、话题、任务,以及所使用的评价工具、课外配套阅读和课时安排;课程实施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建设和学习活动安排;课程评价则包括学习表现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通过研制学期课程规划,我们将学科使命落实为一张师生可见的知识地图,让知识点面清晰连贯;落实为一个检测使命完成情况的评价导航系统,让教学不偏离航线。学期课程纲要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达成共识,就像师生共同确定的一份教与学的“合约”。师生只有清晰了解一学期的教学设计、知识体系和评价设置等,才能教得清楚、学得明白。因此,每个学期的第一课时,师生共同分享本学期的课程纲要,了解“合约”的主要内容,以方便在后续的教学中有效履行“合约”。学期中和学期终时,师生双方通过课程评价来检验“合约”的履行情况。
  (二)单元学习方案:学科使命的施工蓝图
  单元学习方案是履行学期课程纲要这份英语学科使命合约的阶段性施工蓝图。单元学习方案从单元主题入手,设置单元学习的大情境,对标核心素养制订近、远期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组织教材、运用资源、发挥经验,采用“逆向设计”的思路设计单元学习的评价任务及评价工具。关于单元大情境,我们将单元主题情境设计成“原味世界”的缩影;在设定单元目标时,我们将“培养积极生长者”校本育人目标融入其中;在单元评价任务的设计上,我们告别知识碎片化,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课时,尽可能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用英语“直接”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拓宽国际视野,进行国际对话。以译林版《英语》五上Unit 6 “My E-friend”的单元学习方案(2020年秋学期设计)为例:
  1.单元主题:One World,One Family。
  2.单元目标:
  目标一:学生能熟练掌握Unit 6的内容以及国家、职业、爱好等相关知识。
  目标二:学生能理解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借助“信息卡”评价工具完成“My E-friend”信息收集、处理、表述等任务。(学生从6封难度不同的电子邮件中挑选一封适合自己水平的邮件进行阅读)   目标三:学生能深刻领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的主题思想,学会关爱他人,关心世界,并尽己所能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3.评价任务:借助信息卡,开展“My E-friend”信息收集、处理、表述的任务(检测单元目标一、二、三)。
  4.评价工具:“信息卡”评价工具。
  5.课时安排:
  Period 1:Story time。
  Period 2:Cartoon time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圆函数和通过Matlab程序语言进行圆拟合的方法,该方法对实际盾构管片状态还原度高,拟合出的圆心半径也较为准确,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摘要:生长型家校合作机制从家校合作“双新”队伍(新一代教师和新一代家长)的特点出发,共建和谐教育场。它具有持续性、整体性、主动性、成长性、差异性特点,可以通过设置家校合作指导课程、拓宽家校合作内容和建立家校合作评价体系三条基本路径整体建构,旨在突破家校合作的困境,释放家校合作的育人动能和效能。  关键词:生长型;家校合作;意义;特点;路径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教师似乎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毫无变化,实则每一天都在生长。教师的生长未必都可见,但的的确确在发生,潜移默化地在细微处改变着教师,并在某一时间节点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一  在教育生涯的前16年,我踏踏实实地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每一堂课、每一份作业都经过精心设计。我希望在自己的帮助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地学好英语。我自己也很享受这样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教师生涯,无论
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7位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发现,教师工作环境、教师专业发展、政策薪酬体系、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是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主要因素。提升农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