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韧性城市建设要遵循"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价值导向、"有为政府"的治理逻辑和数字化转型的特殊理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治理方式的变革不断塑造城市新样态,通过重塑与整合韧性城市物质系统使其数字化、智能化与智慧化,推进韧性城市社会系统的经济结构、组织形式等总体性改变,再造物质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耦合方式,不断促进数字化转型中韧性城市建设的演化.同时,物质系统智慧化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和生态韧性的同时形成新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风险导致其脆弱性,数字化转
【基金项目】
: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新发展阶段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研究"(21LLLJB0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韧性城市建设要遵循"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价值导向、"有为政府"的治理逻辑和数字化转型的特殊理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治理方式的变革不断塑造城市新样态,通过重塑与整合韧性城市物质系统使其数字化、智能化与智慧化,推进韧性城市社会系统的经济结构、组织形式等总体性改变,再造物质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耦合方式,不断促进数字化转型中韧性城市建设的演化.同时,物质系统智慧化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和生态韧性的同时形成新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风险导致其脆弱性,数字化转型不断促进经济社会虚拟化形成新的冲击形式,物质系统与社会系统数字化过程中易产生错位使社会系统建设滞后于物质系统建设的要求,这些问题与风险成为我国建设韧性城市道路上的阻碍,其解决应以我国特殊国情为基础,构建我国建设韧性城市的现实路径.韧性城市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于我国制度背景与现实条件制约,发挥政府数字治理功能,分类型、分阶段推进韧性城市物质系统智慧化,构建抵御新型冲击的防御机制,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城市韧性网络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
其他文献
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升,数字时代对政府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基于数字有针对性地解决多样化个体需求,把握“整体性治理”和“精准化趋向”两个核心特征,建设整体性精准治理的数字政府.“整体性治理”是“精准化趋向”的前提和基础,“精准化趋向”是“整体性治理”的目标和追求.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地区间、层级间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同时,也面临着整体性治理的协同困境、精准性服务的供给困境、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的融合困境以及数字时代的伦理困境.推进整体性精准治理的数字政府建设需
近年来,全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为使城市系统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下能够实现"软着陆",就必须提升城市韧性.2020年,我国首次在中央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建设韧性城市.共享经济新业态因其具有的多重优越性,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演进韧性相关理论,将城市经济韧性的内涵分解为防御力、维稳力和适应力三个层面,结合共享经济相关属性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共享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共享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并尝试将共享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程度以指标的形式予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