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效率;理论;做法;情境;提问;合作学习;习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2(B)-0087-01
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中学数学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正逐渐成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教师还不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很好地运用教学策略,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如何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掌握课堂教学策略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有关理论
1.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为:(1)学生的主体性是天然具有的,而非外界赋予的,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2)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3)关于学习的条件,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作用,注重情境的作用,特别是实际情境,还要注重协作学习;(4)知识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形成的网络结构。不是层级结构。
2.弗赖登塔尔的“数学现实”与“再创造”原则。(1)“数学现实”原则。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育应该是现实数学的教育,它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现实世界进行教学,为社会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数学人才。(2)“再创造”原则。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真正的数学教育应该是活动或创新的教育,应教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用再创造的方法去学习。
二、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1.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情境。合理、适度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进行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在课堂上较为常见。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提问,所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教师问得精,学生才能想得深。如果问题显得过于直白,则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自主地去探索问题。
3.进行高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高效呢?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动手操作对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4.设计有效的习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相匹配。把握练习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原则。克服练习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的、無效的问题,能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练习中不断得到发展。
5.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就要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知识。具体的一堂课,到底选用什么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加以考虑。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教师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教学方法。
编辑:刘立英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2(B)-0087-01
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中学数学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正逐渐成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焦点。但由于教师还不能深刻地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很好地运用教学策略,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如何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掌握课堂教学策略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有关理论
1.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为:(1)学生的主体性是天然具有的,而非外界赋予的,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2)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3)关于学习的条件,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作用,注重情境的作用,特别是实际情境,还要注重协作学习;(4)知识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形成的网络结构。不是层级结构。
2.弗赖登塔尔的“数学现实”与“再创造”原则。(1)“数学现实”原则。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育应该是现实数学的教育,它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现实世界进行教学,为社会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数学人才。(2)“再创造”原则。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真正的数学教育应该是活动或创新的教育,应教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用再创造的方法去学习。
二、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1.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情境。合理、适度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进行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在课堂上较为常见。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提问,所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教师问得精,学生才能想得深。如果问题显得过于直白,则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自主地去探索问题。
3.进行高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何让合作学习高效呢?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动手操作对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4.设计有效的习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相匹配。把握练习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原则。克服练习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的、無效的问题,能使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练习中不断得到发展。
5.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就要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知识。具体的一堂课,到底选用什么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加以考虑。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教师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教学方法。
编辑:刘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