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水杨酸处理对蓝莓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来源 :西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er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研究外源水杨酸对蓝莓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云南澄江地区主栽的“夏普蓝”蓝莓为实验材料,用浓度分别为0.5、1.0和1.5 mmol/L的水杨酸溶液进行处理,测定其感官品质、果实硬度、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总酚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探讨其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结果]0.5 mmol/L外源水杨酸处理能延缓果实衰老,显著抑制蓝莓果实采后生理代谢,有效保持其低温贮藏品质.对不同浓度外源SA处理蓝莓果实的8个生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将特征值大干1的生理指标综合为2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0.563%,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MDA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信息.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硬度与感官品质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OD和SOD与感官品质评分、果实硬度间相关性不显著;总酚与感官品质评分、果实硬度、POD和SOD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坏血酸(ASA)与感官品质评分、果实硬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蛋白质与POD和SO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DA与感官品质评分、果实硬度、总酚和ASA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知,外源SA处理的蓝莓采后品质与果实细胞的完整性和抗氧化能力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主成分的综合评分结果表明,0.5 mmol/L外源SA处理的采后蓝莓果实的综合得分最高.[结论]0.5 mmol/L外源水杨酸处理能明显降低果实腐烂率,保持果实硬度,提高SOD和POD活性,减缓MDA含量的上升.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RUSLE模型,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Landsat TM和OLI数据,采用RUSLE模型与空间信息技术(GIS和RS)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黄河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特征,分析得出土壤侵蚀敏感区.[结果]①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②2000-2018年研究区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除轻度侵蚀面积上升外,其余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即土壤侵蚀高等级逐步向低等级转移.③研
[目的]为研究不同树龄的茶树土壤细菌群落变化规律.[方法]采用16S rRNA高通量绝对定量测序的方法,选取树龄10年(10yrs)、40年(40yrs)、80年(80yrs)和100年以上(100yrs)的茶树土壤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相邻没有茶树种植历史的林地(0yrs)土壤作为对照.[结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表现为10yrs> 0yrs> 40yrs> 80yrs> 100yrs;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Chlorotlexi(绿弯菌门)、P
[目的]为充分了解甘肃省玉米水分利用状况,为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农业制度的制定以及农业工程灌溉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近50 a甘肃省3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并借助GIS技术计算甘肃省近50 a玉米需水量、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①近50 a甘肃省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属于正常波动,平均值分别为545.51和423.51 mm;②不同生长阶段玉米需水量和缺水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长发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分别占整个
[目的]为了确定争议小牛的生物学母亲,利用mtDNA(mitochondrial DNA)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hort tandem repeats)技术对送测牛样本进行亲子鉴定.[方法]以送测牛外周血液样本为研究材料,利用PCR扩增、胶回收测序、Sry雄性特异性基因扩增、STR微卫星标记分型等方法对送测样品雌雄个体检测、母系来源检测.[结果]①牛B mtDNA D-loop区的47个位点与牛C突变方式完全一致,证明来源于同一母系个体.②Sry雄性特异性基因检测,牛C可见Sry雄性特异性基因条带.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为农田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每月在保山市4种农田生态系统(咖啡田、玉米田、烟田、茶园)中采集土壤样品,用黄粉虫诱导法分离虫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鉴定物种,分析不同类型农田虫生真菌物种和数量的变化特征.[结果]共获得3340株虫生真菌,分属于3科6属20种.4种类型农田中全年均有虫生真菌的分布,夏季(6-8月)菌株检出率较高;虫生真菌的发生主要受作物种类和栽培模式影响,多年生作物(茶和咖啡)农田中虫生真菌的种类和
[目的]探讨河蟹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设置生物有机肥田和河蟹生物有机肥复合种养稻田的水稻大田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稻田土壤进行16S rRNA基因分析,并解析土壤理化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河蟹引入生物有机肥田后,水稻的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的pH和速效磷含量均提高,同时促进了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的Shannon指数及拔节期和抽穗期Ace和Chao指数的提升.两种稻田的优势菌门相近,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
[目的]基于广西扶绥县亚热带典型丘陵区,探究1980-2020年间耕地土壤pH的时空变异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为提高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0年广西扶绥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20年耕地土壤监测数据,分析坡度、海拔、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耕地土壤pH变化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其土壤pH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与1980年相比,2020年扶绥县西部地区渠旧镇和渠黎镇的立地条件较差,其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pH分别下降1.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S62R5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53 bp(登录号:KR002908.1),与稻黑孢菌菌株(登录号:EU529994.1)的同源性达100%.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PSA,最适菌丝生长温度25、28℃,致死温度为53℃,10 min;菌丝适宜生长
[目的]科学评估县域生态脆弱性并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长远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SRP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和有序加权平均(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OWA)法分别分析2005-2018年万年县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不同风险水平下生态脆弱性结果,同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其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结果]①2005-2018年万年县生态脆弱性呈现下降趋势,生态脆弱性指数均值由0.2633下降至0.1914,累积下降27.31%.区域生态脆弱性总体呈现“西
[目的]探讨茶坯原料嫩度对窨制玫瑰红茶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玫瑰红茶加工工艺,提高玫瑰红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嫩度的红茶坯来窨制大马士革玫瑰红茶,从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组分等多个方面探讨茶坯原料嫩度对窨制玫瑰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茶多酚、儿茶素及其主要组分EGCG含量、游离氨基酸及茶氨酸含量在窨制后显著减少,且在茶坯嫩度为一芽二、三叶时减少幅度最大,分别达到了12.54%、24.90%、25.71%、12.54%、17.26%,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窨制后显著增加,在茶坯嫩度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