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多房性囊性肾瘤1例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巨大多房性囊性肾瘤临床病理资料和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分析超声与CT平扫的影像表现。结果 病理呈多囊性,囊壁衬以扁平上皮,囊腔间见纤维细胞及一些平滑肌,无成熟肾单位。结论 多房性囊性肾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由间胚叶组织发展而来的错构瘤,又称为多房性肾囊肿。
  [关键词] 肾; 多房; 囊性; CT表现
  [中图分类号] R73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102-01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27岁。腰痛3月余,近日加重,伴胃区不适。查体:一般状况良好,腹部略饱满,自剑突至下腹部可扪及一足球大小肿块,质地软,有波动感,活动度差,无压痛。右侧肾区扣击痛明显,妇检未见异常。尿常规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超声检查:腹腔内巨大囊性肿物,其内有分隔光带。诊断:腹膜后囊性肿物,性质待定。
  CT表现:腹腔右侧有1个19.7cm×15cm×35.5cm的巨大囊性肿块,密度均匀,CT值12hu左右,呈大分叶状,内有多发条状分隔影,各房腔内壁光滑,肿块边缘清晰。右肾结构消失,肝脏、胃、胰腺被推挤移位,左肾未见异常,(见封三图7~8)。CT诊断:右肾巨大囊肿可能性大。
  手术所见:腹腔内1个20cm×15cm×36cm的囊性肿块,表面呈灰白色,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腹腔侧壁有轻度粘连,右肾脏未探及,行肿块切除术。
  病理:剖开囊肿见黄色液体溢出,壁厚度较均匀,多分隔,囊壁衬以扁平上皮,囊腔间见纤维细胞及一些平滑肌,无成熟肾单位。病理结果:多房性囊性肾瘤。
  
  2 讨论
  
  多房性囊性肾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由间胚叶组织发展而来的错构瘤,又称为多房性肾囊肿。发病年龄双极性:儿童多在5岁以下发病,男性多见;成人多40~70岁发病,女性多见。儿童常表现为无症状的腹部肿块,偶尔出现疼痛、血尿、高血压或尿路感染等症状;成人常表现为腹部、腰部疼痛和血尿,肿瘤较大时出现其它症状。本病常由体检或其它检查时发现。囊肿大小在5~15cm,包膜完整,外有厚壁,内有多发分隔,囊腔大小不等,互不交通,密度多较均匀,囊肿小时和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楚,有时可占据整个肾脏。10%~15%可有多种形状钙化。儿童应与局灶性肾囊肿性疾病和含囊肿的肿瘤鉴别,成人应与多房囊性肾癌鉴别。超声和CT对于该病诊断有特异性[1,2],CT对较大囊肿能较好地反应其大小、位置、范围、分隔情况、密度是否均匀及钙化程度。且可通过重建技术,进一步明确组织学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 腹部CT[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83-184.
  [2] 李松年. 现代全身CT诊断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866.
  
   (收稿日期:2009-12-22)
其他文献
为贯彻"从严治警"要求,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加强科学管理,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卫勤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等工作的落实,制定"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
过敏性休克猝死的病例在临床上颇为多见,但是过敏性休克的死后诊断工作却并不轻松,给法医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临床上对于过敏性死亡的诊断一直没有十分合适的检测指标作为
前言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方涵(以下简称矩形顶管)是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应用的新型顶管技术,由于其具有断面利用率大、覆土浅、施工成本低等优点,该项技术可用于城市交通人
本文介绍应用LM324运放如何便捷地发现机房前端每个频道伴音输出是否正常。
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阐述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主要措施.
目的用分形维数刻画肝脏图像的纹理特征.方法以差分盒计算方法计算肝脏CT图像表面灰度的分维数值.结果正常肝组织CT图像表面灰度的分维数值小于癌变肝脏组织CT图像表面的分维
综述了地下水中侵蚀性CO2对混凝土的侵蚀机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的代表性结果及混凝土抗地下水中CO2侵蚀性能的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矿物掺合料并控制掺量、适当降低水胶比和
研究了不同粒径分布填料对导热硅脂热导率、黏度的影响。用硅烷偶联剂、表面活性剂等对填料进行处理,对比了不同处理剂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合适的表面处理剂与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