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考上大学当一个城里人,是很多农村孩子的梦想,可如今,在浙江省的很多地区,保留农民身份却成为了当下大学生的“共识”。2009年,浙江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时的57.7万人降到18.9万人,降幅高达67%。
至少我还有土地
一个月前,浙江省衢州市黄家乡的徐波接到宁波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了户籍问题,一家人特地慎重地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徐波说,他的第一打算是保留农村户口,而他的十几名高中同学,都表示愿意继续做“农民”。“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毕业后很可能会面临失业。保留农村户口,到时候至少我还有土地,如今城市越扩越大,土地越来越紧俏,这些土地就是保障。”
徐波的父亲算了一笔账——徐波念的是民办本科,学费每年1.6万元,生活费8000元左右,徐波的父母在村附近的工厂上班,两个人平均每个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
“现在村里的土地一年比一年值钱。政府征用老百姓的地,几年前每亩1万多元,去年已经涨到2万多元了。这几年村里都有土地征用金的分红,户口放在农村,至少可以拿到村里分红、征地补偿、青苗补助等,缓解不小压力。一旦把儿子户口迁到城市上学后,就会损失一笔不小的收入。”
有宅基地就有房
杭州城郊,余杭区某村。小林家的新房位于一个池塘边,精致的三层别墅,外墙黑白色调与周围的农田、小池相互映衬着,一派江南民居的韵味。
小林很庆幸自己一直没有“农转非”,有了农村户口,就有宅基地。
2006年,大学毕业的小林留在杭州市中心工作。对于大城市,小林至今仍保有着一段“拥挤”的记忆:每天清晨7点30分,闹钟规律性地响起,自己在杭州某社区的群租房内醒来。三室一厅房共被隔成5个房间5个家,他的私人空间仅10平方米。
2008年时,他和女友觉得,应该买房结婚了。“双方父母都是农民,不能要求他们资助我们什么,自己的存款不多,只能买首付不超30万元,全价80万元上下的房子。”当时,杭州城郊的房价也已近每平方米8000元。
2009年年底,两人本想把房子定下来,此时房价涨的速度让人心寒。“市区的房子起码200万元,一算还得贷130万元,分30年还,一个月7000元左右。”小林说。
面对攀升的房价,小林放弃了买房落户市区的梦想。今年年初,他开始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房,“原先购房时觉得紧巴巴的60万元,没想到用起来还略有剩余。”
小林说,如今家里有宅基地有房,遇到拆迁不仅能分一百多万元拆迁款,还能分几套回迁安置房。早几年村里“农转非”的孩子,看到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后悔自己没有眼光,都在做各种“努力”迁回来。
“逆城市化”呼唤社会保障公平
“逆城市化”,是美国学者在1976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于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浙江社会科学院杨建华教授指出,目前在我国提出“逆城市化”还太早了一点。很多大学生保留农村户籍,是一种出于利益的考虑。“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公共福利等各方面的构建,还不到位。所有均等的制度、服务都没有到位,转为非农户口后,社会待遇上仍与城区有一定的区别,如没有好的工作,生活缺乏保障,风险性可能增大。”因此,城市居民户口吸引力、向心力也在不断减弱。
“逆城市化”现象也衍射出了一些信号:要推进城市化,尤其是推进中小城镇快速发展,相对的配套设施建设需要真正能扎下根来,使进了城的农村大学生和本地城市居民能够真正地享受到实质上的平等待遇。
(摘自《法制日报 》2010.8.19)B③
至少我还有土地
一个月前,浙江省衢州市黄家乡的徐波接到宁波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了户籍问题,一家人特地慎重地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徐波说,他的第一打算是保留农村户口,而他的十几名高中同学,都表示愿意继续做“农民”。“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毕业后很可能会面临失业。保留农村户口,到时候至少我还有土地,如今城市越扩越大,土地越来越紧俏,这些土地就是保障。”
徐波的父亲算了一笔账——徐波念的是民办本科,学费每年1.6万元,生活费8000元左右,徐波的父母在村附近的工厂上班,两个人平均每个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
“现在村里的土地一年比一年值钱。政府征用老百姓的地,几年前每亩1万多元,去年已经涨到2万多元了。这几年村里都有土地征用金的分红,户口放在农村,至少可以拿到村里分红、征地补偿、青苗补助等,缓解不小压力。一旦把儿子户口迁到城市上学后,就会损失一笔不小的收入。”
有宅基地就有房
杭州城郊,余杭区某村。小林家的新房位于一个池塘边,精致的三层别墅,外墙黑白色调与周围的农田、小池相互映衬着,一派江南民居的韵味。
小林很庆幸自己一直没有“农转非”,有了农村户口,就有宅基地。
2006年,大学毕业的小林留在杭州市中心工作。对于大城市,小林至今仍保有着一段“拥挤”的记忆:每天清晨7点30分,闹钟规律性地响起,自己在杭州某社区的群租房内醒来。三室一厅房共被隔成5个房间5个家,他的私人空间仅10平方米。
2008年时,他和女友觉得,应该买房结婚了。“双方父母都是农民,不能要求他们资助我们什么,自己的存款不多,只能买首付不超30万元,全价80万元上下的房子。”当时,杭州城郊的房价也已近每平方米8000元。
2009年年底,两人本想把房子定下来,此时房价涨的速度让人心寒。“市区的房子起码200万元,一算还得贷130万元,分30年还,一个月7000元左右。”小林说。
面对攀升的房价,小林放弃了买房落户市区的梦想。今年年初,他开始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房,“原先购房时觉得紧巴巴的60万元,没想到用起来还略有剩余。”
小林说,如今家里有宅基地有房,遇到拆迁不仅能分一百多万元拆迁款,还能分几套回迁安置房。早几年村里“农转非”的孩子,看到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后悔自己没有眼光,都在做各种“努力”迁回来。
“逆城市化”呼唤社会保障公平
“逆城市化”,是美国学者在1976年提出的概念,是指由于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浙江社会科学院杨建华教授指出,目前在我国提出“逆城市化”还太早了一点。很多大学生保留农村户籍,是一种出于利益的考虑。“与城市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公共福利等各方面的构建,还不到位。所有均等的制度、服务都没有到位,转为非农户口后,社会待遇上仍与城区有一定的区别,如没有好的工作,生活缺乏保障,风险性可能增大。”因此,城市居民户口吸引力、向心力也在不断减弱。
“逆城市化”现象也衍射出了一些信号:要推进城市化,尤其是推进中小城镇快速发展,相对的配套设施建设需要真正能扎下根来,使进了城的农村大学生和本地城市居民能够真正地享受到实质上的平等待遇。
(摘自《法制日报 》2010.8.19)B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