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13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将于2013年11月6—9日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会议将围绕胸心外科质量控制与技术发展、心血管外科、胸外科、体外循环和胸心外科护理5个方面的临床与基础的新进展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和讲座,容量大,具有前沿性、导向性、实用性,并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13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将于2013年11月6—9日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会议将围绕胸心外科质量控制与技术发展、心血管外科、胸外科、体外循环和胸心外科护理5个方面的临床与基础的新进展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和讲座,容量大,具有前沿性、导向性、实用性,并开展技能演示与培训、论文交流、壁报展示、分组讨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参会者将获得国家I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性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2006年2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49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男29例,女20例;年龄1个月~ 14岁;体质量3.2 ~47.0 kg.轻度狭窄2例,中度狭窄21例,重度狭窄26例.术前跨瓣压差45~123 mm Hg(1 mm Hg =0.133 kPa),平均(74.9±20.4)mm Hg.单纯主动脉瓣狭窄14例,伴有
历史回顾Bentall和DeBono最早于1968年报道带瓣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1],自此主动脉根部病变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开创了主动脉外科的新纪元.随后Cabrol和Kouchoukos分别改良经典Bentall手术的技术细节[2].目前,Bentall手术已成为外科治疗主动脉根部瘤和主动脉A型夹层合并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标准术式[3],其优点是术后效果良好,可以彻底切除病变主动脉组
目的 探讨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6665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AKI组1779例,非AKI组48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KI组中102例(1.53%)进行了肾脏替代治疗(RRT),院内死亡44例;
目的 比较使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微创小切口直视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和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A-CAB)3种不同方式行左前降支(LAD)血运重建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接受单纯LAD血运重建患者102例,其中OPCAB组31例,MIDCAB组45例,RA-CAB组26例.MIDCAB手术方式为左胸小
目的 总结并探讨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TOF-CAVC)的外科治疗方式及时机.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4月,11例TOF-CAVC患儿行双心室或部分双心室修补,男6例,女5例;年龄5 ~32个月.手术经右心房或右心室流出道纵切口,采用“双片法”修补房室通道,其中8例通过单一的右心房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所有患儿均行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扩大补片修补手术,其中7例由于肺动脉瓣发育欠佳
1990年底,电视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内镜缝合切割器的临床应用促成了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ic surgery,VATS)的诞生.几年后,VATS成功应用到绝大多数胸外科疾病的临床诊疗之中,给传统胸外科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年,一批中国胸外科医师及时抓住了这一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于1992年将其引入国内.如今,VATS在我国不断普及和发展,已成为胸外科临床中最常用的新技术,
目的 探讨一种能与受体气管愈合成为一体的人工气管.方法 异体新鲜(羊)心包,经过0.625%成二醛处理后,包绕长6 cm Sigma不锈钢丝网支架,预制成人工气管.实验动物(羊)切除颈段气管5 cm.用人工气管与气管上下断端吻合.手术后50、90、150天行X线片、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人工气管愈合情况.定期获取人工气管组织,观察吻合口愈合、血运及人工气管内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结果 8
目的 探索全腔镜下(胸/腹腔镜下)经口腔置入吻合器底钉座的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新方法.方法 4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经口置入钉砧头技术(OrVil技术)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男30例,女10例,年龄42~76岁.胸食管上段癌4例,中段癌29例,下段癌7例.术前均经内镜取得病理,37例为鳞状细胞癌,3例为高级别瘤变;利用钡餐和超声内镜检查获得相对准确的术前分期.结果 术中右下肺静脉破裂出血、吻合口瘘和底钉座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肺静脉狭窄(PPVS)不同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手术方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年3月至2011年9月,11例PPVS患儿进行再手术,心上型5例,心内型3例,混合型1例,单心室伴TAPVC 2例,其中心上和心下型各1例.初次手术年龄23天~28个月;体质量5~19 kg,平均(10.7±5.1)kg;再手术年龄4个月~6年,平均(27.1
患者 男,58岁.体检发现"左肺占位",并出现咳嗽、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月余.影像学CT示左肺上叶可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49.2 mm ×35.9 mm,其内可见细点状钙化;平扫CT值约为21Hu,增强后动脉期中度不均匀强化、肿块周围较中心区强化明显,延迟后肿块强化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