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新闻发言人要有合理的定位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发言人根据授权发布信息、阐述立场,名单及工作机构联系方式要定期向社会公布。
  近年,教育部在加强推进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很显然,要求高校设立新闻发言人,是促进高校公开、透明办学,满足师生和公众知情权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在信息发布上,国内高校与国际接轨,通过设立新闻发言人,让高校新闻发布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从党政机关开始设立的。早在1983年,中央政府部门就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04年这一制度在地方政府建立,到2009年,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开始建立。2006年,时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就曾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从10多年前开始,我国就有部分高校尝试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由新闻发言人代表学校,联系校外媒体,统筹学校新闻(校内外)发布。客观而言,有的高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回应师生、社会公众关切的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包括学校的重大政策、成果发布和学校舆论危机应对,改变了以往被动、迟缓的形象,建立了与媒体良好的合作关系,赢得公众的认可,也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但是,还有的高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形同虚设,只有其名,而无其实。基本的操作,就在原来的宣传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由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新闻发言人几乎“不发言”,尤其在学校出现教育腐败、学术不端丑闻,最需要发言人面对公众的时候,发言人却消失了,就是媒体找上门,有的发言人也“无可奉告”,这让高校在舆论危机中越陷越深,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015年4月,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14年我国教育舆情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厦大博导诱奸门”事件成为2014年最热“负面”新闻。这和学校处理不当有关,在该校宣布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之后,连续三个月,没有任何消息发布,而在媒体紧追不放之后,学校也只发布概要性的通报,令公众对学校的处理严重不满。
  有的高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后,反而收紧了对学校新闻的管理,严格限制学校师生,不经允许不得接受校外媒体采访,这是对新闻发言人职责的错误界定。学校的新闻发言人是授权发布学校新闻的权威渠道,对于学校事务,师生没有获得授权,确实不得随意代表学校官方发布,但是,师生可以发表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和观念,不能禁止师生连自己的看法也不能表达。大家所见的是,某高校发生一件引起社会关注的事件,可学校内没有一个师生愿意接受采访发表意见(即使接受,都一再要求匿名),就与学校对师生的要求有关。另外,如果师生发表与学校事务无关、纯属于自己的学术观念,那更不应该受学校限制,但有的高校,还会规定只要师生接受媒体采访,都需要得到新闻中心的同意。开放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却走向封闭办学的结果,这是出乎很多人想象的。
  这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新闻发言人没有获得充分的授权,一切都听学校领导的指令,当学校领导对舆论关注的热点事件不表态时,新闻发言人也就没有了方向,不敢说话,更担心说错话。新闻发言人代表学校,对外发布信息必须获得校方授权,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领导并不支持、不信任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要求任何一个信息的发布,都必须向领导请示,那么,这是很难做好新闻发布工作的。不少学校的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无可奉告”,是因为学校没有授权他们怎么说。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发言人就变成了为领导服务、对领导负责,而不是为学校服务、对公众负责。在目前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高校新闻发言人是学校领导的下属,这也很容易让新闻发言人只对领导负责,甚至可能对个别领导负责。这是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时必须注意的。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学校要给新闻发言人足够的处理新闻事务空间,要让他们给予新闻发言人宽松的发言环境,要敢于发言,就是发错言也应给予理解。认识事务总有一个过程,这次发言错误,下次发言纠正就是。应该遴选合适的有丰富经验的人担任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在学校重大事件发布时,需要按照学校的意图发布,而在处理日常新闻信息发布、突发新闻事件时,应放权给新闻发言人依据其专业素养和学校的基本规则处理,不能事无巨细都向领导请示,在烦琐的请示之后,重要的发布时机都错过了。
  二是高校对新闻发言人没有合理的定位,尤其在面对舆论危机时,对新闻发言人的要求,不是发布新闻,而是“堵新闻”,不是和媒体保持沟通,而是想方设法防住记者。有一些高校领导,对学校“负面新闻”曝光,感到十分恼火,都把责任推给新闻中心,指责新闻中心,没有和媒体搞好关系,防止负面新闻被报道。还有一些领导,在学校负面新闻曝光后,不是想着怎样处理,而是想着在媒体上“灭火”,并把“灭火”的责任交给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如果不能完成领导的灭火任务,就可能被调离岗位。更有甚者,有学校在发布重大成果信息之后,媒体要求采访,或者有一些问题要求证,学校却拒绝,所谓只发布信息,不回答问题,结果引来对成果真实性的质疑。这是完全落后于时代的陈旧新闻观。而且,也暴露出高校在用人上存在“人治”的问题,往往由个别领导凭自己的喜好说了算。
  高校必须意识到,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避免出现所谓的“负面新闻”。校外公共媒体有责任报道学校的负面新闻,让公众知情,进行舆论监督,以让高校对负面新闻事件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校内的新闻机构(包括学校官方主办的媒体以及学生媒体),也应该履行舆论监督职责,否则,就只有赞扬声,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中让问题变得更为严重。近年,我国高校内部的媒体,几乎没有任何的批评报道,全是一团和气的内容,如果某校内媒体报道批评校内不良风气,引起校外媒体关注,在高校内会成为严重的“事故”。正是由于这方面原因,高校新闻发言人“谨小慎微”,还限制禁止师生发言,担心师生发言给自己“添乱”。
  反观国外一流大学的校内学生媒体,不少是针对学校办学中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有的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学校“丑闻”,比如,大批学生作业抄袭,就是被校内学生媒体曝光的,从近期看,这似乎有损学校形象,可是,从学校办学的长远看,这却是十分有益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让校园更加开放、自由、透明的制度。
  我国高校还没有形成这样的开放心态,以及以“问题导向”来推进学校办学质量、水平提高的意识,这和大学没有现代学校制度有关。在现代制度治理中,高校处理各类事务,有明确的原则和程序,权责分明,而且,要求处理过程公开透明。比如,处理学术不端事件,这由学术委员会独立启动调查、处理,不会受制于行政领导,学校新闻发言人会按照规范的流程,向社会公开学术委员会启动调查的情况。在我国,处理学术不端事件,不是由学术委员会做主,而是要看行政领导眼色,行政领导如果不愿意启动,学术委员会也就没有声音,进而学校新闻发言人也失语,这时的新闻发言人就被放在“火山”上烤。——要知道,明知是学校的问题,却不按正常的逻辑去处理,反而要粉饰,这不该是现代大学新闻发言人的作为,却在行政领导追求所谓的政绩要求下不得不为。这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必须直面的问题。
  在现代学校制度中,学校的用人决策,也不是某个领导拍板,学校聘用、考核、评价教职员工的能力与贡献,不是只看领导意愿,而是要看同事和学生的评价。目前的学校人事制度,却由行政主导,主管领导掌握着评价、晋升的大权,因此,唯“领导之命”是从、“官本位”的风气十分严重。倡导开放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很难和“官本位”融合的。近年,有的高校,就围绕领导打造新闻,搞行为艺术和新闻炒作。
  新闻发言人制度,说到底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最重要的内容。我国大学,要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发挥新闻发言人作用,促进学校开放、公开办学,以此来推进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此同时,也要通过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明确学校各类事务的议事原则,为新闻发言人拓宽空间,让大学有良好的舆论环境。
  责编:赵 东
其他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男性平均寿命 77岁,其中最后7年会在重病或慢性病中度过。而男性患癌症的比率比女性高70%,寿命平均比女性低5~7岁。那么,怎样帮助男性延长寿命呢?请把握住以下6个关键点:  1.愛护心脑血管 少吃肉类,尤其是红肉类,可以把患心脏病的危险降低29%。红色肉类一般是指猪、牛、羊肉,这些肉里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如果食用过多,会沉积在血管壁中,造成动脉硬化导致心血管病。尤其要少吃牛
前几天下雨出门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被玻璃扎了一下,医生处理完建议我打破伤风针。伤口很小,已经消毒处理了,还有必要打破伤风针吗?  苏州 刘女士  答:面对医生打破伤风针的建议,很多人内心充满的是不理解。不就是玻璃扎了一下、肉里刺进一根小木刺,有必要这样兴师动众吗?殊不知,破伤风杆菌的发病潜伏期可以很长,有些伤口看着虽小,若不谨慎处理,会酿成大祸。  因此,一些特殊的小伤口也是必须打破伤风的。  打破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上市,郎中下岗”。白萝卜是很多家庭冬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除了煲汤、炒菜,白萝卜还有很多对症治疗的效用和很好的美白功效。  萝卜中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尤其是白萝卜或者水萝卜,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通常,酶能够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积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预防胃痛和胃溃疡。  节日期间,菜肴比较丰盛,此时可以
儿子说我的进步很大,要号召全家人向我学习,学习我这种不怕老,不服老,学到老的精神。  儿子在广州安家落户后,我很为他自豪。儿子三番五次接我去城市住,虽然我婉言拒绝了,但孩子的孝心可嘉,朋友们羡慕我,说我有福气。  我给自己订的晚年计划是:在农村种一亩薄田,栽些无公害蔬菜,放养一群鸡鸭,闲时和邻居打打牌、聊聊天,或者看看电视打发时光,我没想过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丧偶这么多年,我早习惯一个人的生活。 
本研究在简要概括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现状和学生视角下的辅导员工作队伍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辅导员队伍角色转型、深化职能内涵建设、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以促进
当今,"工具理性"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高校过度崇尚"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呈现失语状态。"工具理性"强调实用性和效益最大化,如果过分强调这些
女人为啥老觉得自己胖?美国新研究发现,这种自我认知的差异可能与基因有关,而这种基因影响对于女性更为明显。  遗传因素影响肥胖认知  同樣的体重、相近的体形,有些人会觉得自己胖,有些人则认为刚刚好。美国新研究发现,这种自我认知的差异可能与基因有关,而这种基因影响对于女性更为明显。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研究人员领导了这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新一期英国《社会科学与医学》月刊上。这项调查从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