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荣幸,我参加了2010年钦州学院国培班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观摩课,更精彩的是学员间的互动讨论。通过这一轮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下面谈谈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乐观对待教育事业
回首这三个月的教师培训,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特别是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有关《〈中长期规划纲要〉与课程改革的深化》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学校教育优先发展是基本战略、育人为本是根本要求、改革创新是主要动力、促进公平是社会民主、提高质量是核心任务。让我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师”之间的距离。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离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缺乏激情和创新
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紧迫感、危机感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的时间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教师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三、教师要善于改革
听了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的专题讲座后,我再次悟到 “小课堂大智慧,小课堂大舞台”,知道了改革对教师
提出的新要求,认识到教师本身要善于改革。
改革首先表现在课堂上。课堂变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课堂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其次,变革表现在备课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不能价值单一,不能过程单向,不能反思苍白;要把学生放在心里,要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要创造性地解读和使用教材,还要设置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目标、弹性化的教学方案;此外,变革还体现在上课中。教师上课要克服模式化、静态化、单一化,尽量做到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策略综合化,评价多样化。总的来说,要避免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要善于将学生的资源运用到自己身上,评价学生要点出学生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三尺讲台上展现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合新时代的善于变革的教师。
四、做教育家型的教师
听了郭元祥教授的专题讲座后让我认识到,教师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直接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修炼自身的外在形象,而在形象上教师的微笑极为关键,教师的表情应该比他身上穿的服装更重要,我培训回来后,坚持每天带微笑面对我的学生;然后教师还得保持语言美。因为声音是师生交流中最有力的乐器,教师有义务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此外,教师还得是个机智的人,要对自己本身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努力做个情感充沛的人;教师要乐于助人,以帮助学生为己任,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要永保童心,宽以待人,养成合作的品行,有强烈的责任感,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作为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此次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
我相信,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理论沉积,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我的思想有多远,我就能带着我的学生走多远。
(责任编辑袁妮)
一、乐观对待教育事业
回首这三个月的教师培训,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特别是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有关《〈中长期规划纲要〉与课程改革的深化》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学校教育优先发展是基本战略、育人为本是根本要求、改革创新是主要动力、促进公平是社会民主、提高质量是核心任务。让我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如此重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师”之间的距离。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离
“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缺乏激情和创新
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紧迫感、危机感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的时间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教师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三、教师要善于改革
听了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的专题讲座后,我再次悟到 “小课堂大智慧,小课堂大舞台”,知道了改革对教师
提出的新要求,认识到教师本身要善于改革。
改革首先表现在课堂上。课堂变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课堂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其次,变革表现在备课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不能价值单一,不能过程单向,不能反思苍白;要把学生放在心里,要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要创造性地解读和使用教材,还要设置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目标、弹性化的教学方案;此外,变革还体现在上课中。教师上课要克服模式化、静态化、单一化,尽量做到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策略综合化,评价多样化。总的来说,要避免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要善于将学生的资源运用到自己身上,评价学生要点出学生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三尺讲台上展现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合新时代的善于变革的教师。
四、做教育家型的教师
听了郭元祥教授的专题讲座后让我认识到,教师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直接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修炼自身的外在形象,而在形象上教师的微笑极为关键,教师的表情应该比他身上穿的服装更重要,我培训回来后,坚持每天带微笑面对我的学生;然后教师还得保持语言美。因为声音是师生交流中最有力的乐器,教师有义务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此外,教师还得是个机智的人,要对自己本身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努力做个情感充沛的人;教师要乐于助人,以帮助学生为己任,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要永保童心,宽以待人,养成合作的品行,有强烈的责任感,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作为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将此次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
我相信,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理论沉积,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我的思想有多远,我就能带着我的学生走多远。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