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天津发展亮点频现、成绩显著。滨海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端产业加快聚集,农村城镇化加快推进,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台阶,发展的质量效益水平明显提升……天津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引起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3年3月9日,81家境内外媒体的123名记者参加了天津代表团开放日活动。谈及天津的未来发展,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表示:“我们要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彰显业已形成的优势,不断增创新优势,为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定位继续奋斗。”
按照中央部署努力实现新跨越
当前,中央对天津的发展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到2020年努力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更高要求。
面对这一顶层布局,上任不久的孙春兰信心百倍,她在天津市委十届二次全体会议上表示,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
按照中央部署,结合天津的发展实际,天津确定了积极而具体的发展路径。
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经济规模,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完善服务功能,着力增强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建设拥有雄厚综合实力的北方经济中心。
第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找准科技与经济结合点,大项目承担,小巨人应用,科技平台整合,要素分配激活,科技金融助推,扩大开放做强,推动科技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构筑引领驱动作用明显的科技创新高地。
第四,构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快捷高效的大交通体系,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第五,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全面增强发展活力,构建我国北方改革开放先行区。
着力建设滨海新区 提升核心竞争力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式与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并列。其后几年,滨海新区便以其强大的发展活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655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的目标。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上升到第九位,超过了南京、大连、沈阳、宁波。
作为天津新的“当家人”,孙春兰深知滨海新区对天津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上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孙春兰就两次到滨海新区视察。“她甚至还利用一个周末双休日,到滨海新区调研,看得很仔细。”有滨海新区区政府相关人士透露。
“滨海兴则天津兴”。经过多次认真的调研和细致的研究,孙春兰认识到,作为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在资源聚集度上,都代表了天津市的核心竞争力。“但滨海新区要有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对照先进,加快发展步伐。”
孙春兰在天津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分组审议时明确提出:滨海新区未来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即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功能完善。
——创新体制机制,在重点难点领域先行先试,完成综合配套改革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规范建设创新型交易市场,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和金融服务区,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收入分配、户籍制度等改革,完善“新区事新区办”机制,健全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成为改革开放新的桥头堡。
——增创高端产业新优势,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全面加快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等功能区开发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和生态组团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全面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要增创和谐稳定新优势,深入推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率先建成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积极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建设城市主中心和两个副中心等重点地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促进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着力提高投资强度、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区。
着力推进民心工程 千方百计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是孙春兰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到天津就职后,她再次强调,要加强民生保障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
孙春兰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天津要以保障房建设和旧房改造、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为群众创造整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天津将着力推进民心工程,进一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开发400个“职业培训包”,全年新增就业48万人。落实好各项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居民基础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城乡低保、特困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补助标准。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人均300元提高到420元。新建保障性住房8万套,新增租房补贴1万户。
天津介绍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
天津蓝图
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和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到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30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3%以上。
故事;
天津提案
紧密联系天津发展实际,天津代表团深入思考、精心准备,提出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8件议案和75件建议。
2013年3月9日,81家境内外媒体的123名记者参加了天津代表团开放日活动。谈及天津的未来发展,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表示:“我们要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彰显业已形成的优势,不断增创新优势,为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定位继续奋斗。”
按照中央部署努力实现新跨越
当前,中央对天津的发展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到2020年努力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更高要求。
面对这一顶层布局,上任不久的孙春兰信心百倍,她在天津市委十届二次全体会议上表示,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
按照中央部署,结合天津的发展实际,天津确定了积极而具体的发展路径。
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经济规模,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完善服务功能,着力增强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建设拥有雄厚综合实力的北方经济中心。
第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找准科技与经济结合点,大项目承担,小巨人应用,科技平台整合,要素分配激活,科技金融助推,扩大开放做强,推动科技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构筑引领驱动作用明显的科技创新高地。
第四,构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快捷高效的大交通体系,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第五,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全面增强发展活力,构建我国北方改革开放先行区。
着力建设滨海新区 提升核心竞争力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式与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并列。其后几年,滨海新区便以其强大的发展活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655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的目标。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上升到第九位,超过了南京、大连、沈阳、宁波。
作为天津新的“当家人”,孙春兰深知滨海新区对天津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上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孙春兰就两次到滨海新区视察。“她甚至还利用一个周末双休日,到滨海新区调研,看得很仔细。”有滨海新区区政府相关人士透露。
“滨海兴则天津兴”。经过多次认真的调研和细致的研究,孙春兰认识到,作为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在资源聚集度上,都代表了天津市的核心竞争力。“但滨海新区要有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对照先进,加快发展步伐。”
孙春兰在天津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分组审议时明确提出:滨海新区未来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即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功能完善。
——创新体制机制,在重点难点领域先行先试,完成综合配套改革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规范建设创新型交易市场,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和金融服务区,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收入分配、户籍制度等改革,完善“新区事新区办”机制,健全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成为改革开放新的桥头堡。
——增创高端产业新优势,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全面加快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等功能区开发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和生态组团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全面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要增创和谐稳定新优势,深入推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率先建成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积极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建设城市主中心和两个副中心等重点地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促进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着力提高投资强度、科技含量和产出效益,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区。
着力推进民心工程 千方百计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是孙春兰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到天津就职后,她再次强调,要加强民生保障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
孙春兰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天津要以保障房建设和旧房改造、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为群众创造整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天津将着力推进民心工程,进一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开发400个“职业培训包”,全年新增就业48万人。落实好各项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居民基础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城乡低保、特困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补助标准。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人均300元提高到420元。新建保障性住房8万套,新增租房补贴1万户。
天津介绍
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直辖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的地位。
天津蓝图
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和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到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2.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30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3%以上。
故事;
天津提案
紧密联系天津发展实际,天津代表团深入思考、精心准备,提出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8件议案和75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