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前壁导联ST段压低患者炎性因子改变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l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炎性因子水平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有无前壁导联ST段压低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07年5月至2012年9月急诊危重症中心因急性下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急诊行PCI治疗,并观察罪犯血管以外冠脉病变的情况。所有患者根据有无前壁导联ST压低分为对照组180例和前壁ST段压低组18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取静脉血8 ml,分离血浆,通过生物化学和ELISA方法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过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变化,并分析血浆炎性因子水平与有无前壁ST段压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前壁导联ST段压低患者双支病变、3支病变的比例更高(P<0.01);血浆Hs–CRP、Fib、IL–6、TNF–α水平升高更显著(P<0.01),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更高(P<0.01),抗氧化物质SOD含量更低(P<0.01)。

结论

血浆炎症因子及脂质过氧化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病变的程度,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XP11.2/TFE易位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 RCC)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CT及MRI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997年3月至2013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XP11.2 RCC和18例PRCC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2例XP11.2 RCC和18例PRCC,瘤内囊变(2例比11例,P<0.0
期刊
目的探讨上海社区抑郁老人与无抑郁老人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2011年由上海四个社区中应用SPSS统计软件随机抽样法选取老年人1 068名,由统一培训的心理测评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测评,本研究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10分的102例抑郁老人作为抑郁组,并从GDS评分≤10分的无抑郁老人946例中应用SPSS软件随机抽样法选取102例无抑郁老人作为无抑郁组。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应用蒙特利尔量表(M
期刊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分枝杆菌(MTB)相对分子质量11 000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至6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中疑诊活动性结核病的HIV–Ab阴性患者,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重组MTB–11kD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和ESAT–6与CFP10肽段库特异性T细胞反应(T–SPOT.TB),与患者最终临床诊断进行比较,计算诊断的敏感性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观察RNAi的基因沉默效应及对人膀胱癌细胞株(EJ细胞株)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基因TGF–β1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反转录(RT)–PCR及ELISA筛选出抑制效率最高的靶序列,分成EJ细胞组、对照组(TGF–β1组)、重组质粒组(TGF–β1 siRNA表达载体组)3组转
目的评判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核增殖标志物Ki–67与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并评判其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5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病理蜡块,其中男9例、女41例,年龄27~75岁,中位年龄49岁,所有的患者均有完整的随访资料。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两步法,检测并分析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组织中CD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的M1分期细化,以更加准确的指导发生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随访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666例,分析转移部位,转移灶的数目,转移瘤的大小及其相应治疗方式等因素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相关性,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肝转移与非肝转移者的转移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7个月比22.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