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用穴规律探析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人工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7~2016年国内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文献,统计主穴、配穴、归经及分布频次,并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用经特点及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90篇,经过统计分析得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选穴共76个,作为主穴使用的有66个,配穴51个,两者兼用41个,其中使用总频次较多的为迎香(77.37%)、合谷(66.31%)、肺俞(63.16%)、印堂(62.63%),作为主穴使用频次较多的为迎香(142次)、合谷(116次)、印堂(115次),配穴选用频次较高的是肺俞(38次)、肾俞(37次)、脾俞(28次);变应性鼻炎针灸治疗共涉及十二条经脉,其中腧穴选用频次较高的为足太阳膀胱经(410次)、督脉(318次)、手阳明大肠经(304次),此三条经络的频次总和占经络选用总频次的71.87%;腧穴分布主要集中在头面颈项部,其腧穴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39.42%,其次为腰背部腧穴。[结论]目前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在选穴上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和局部取穴的取穴规律,今后应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选出有效性最高的针灸处方,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筛选针灸腧穴处方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918—02  1 案例介绍  张某,女,19岁,大学一年级。入学两个月,不适应学校的生活,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同学没法交流,过得很压抑,想做的事不敢做,想说的话不敢说,总是犹犹豫豫,心情不好,睡眠差、食欲和体重有所下降,有时候一个人偷偷地哭。她说:“我很穷,一个月生活费只有600元,不敢和同学一起吃饭,也不敢和
期刊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E47和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47和LOXL2在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