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困惑与思考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at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美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让幼儿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文将对我园园本教研美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升教师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园本教研  指南  艺术領域
  实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是落实先进理念的过程。实践中教师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影响他们把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为此,我园从艺术领域教学活动的研讨入手,通过剖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存在的共性问题、困惑,为教师释疑、提供方法策略,促进他们自觉地将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我园教师普遍对于艺术领域的活动如何开展存在着较多的困惑,根据这一现状,本学期我园致力于研究艺术领域中幼儿美术教学的开展,在学习了相关理论后进行了实际教学,发现存在的问题后及时反思,对照理论知识再讨论梳理,形成了初步的思考和心得。
  一、梳理存在困惑,理论知识学习
  为了确保教研活动能切实解决教师组织活动时的实际困难,使教研活动更有计划性,我们先调研了教师对于美术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梳理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那么教师应该以一种什么形式教幼儿绘画?
  2.美术活动中,幼儿反复强调不会画时,教师该如何回应?
  3.如何评价幼儿的作品?
  针对这些困惑,我们通过早期的理论学习,制定了相关教研计划,以集体教学为载体,在活动中提前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艺术领域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教师们明确了教育思路。如不能提供绘画,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给幼儿欣赏,幼儿不会画,教师可以把绘画内容分解成形状让幼儿进行尝试,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注重对幼儿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为了让教师更加直观,我们还搜集了一些美术活动的视频,一起观摩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实际教学研细节,联系理论再反思
  案例一:活动内容未紧密联系幼儿生活实际
  小班手工活动《长长的面条》中,活动前教师精心准备了课件,通过课件让幼儿感知面条是细细的、长长的,启发幼儿制作的长长的面条粘在碗里。孩子们对撕纸非常感兴趣,但是随着幼儿的作品陆续呈现,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幼儿操作材料的图片上有碗,还有一双筷子,幼儿把面条粘在碗里,筷子似乎有点多余,还有的幼儿的面条是一团团的,有的面条悬在了半空中。反思时我们分析,幼儿没有用筷子吃面条的经验,因此,对于操作材料上的筷子,幼儿不理解是用来干什么的。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只说制作长长的面条,没有具体说筷子夹起来的面条是长长的,幼儿的操作显然脱离了生活经验。如果老师在引导的时候提醒幼儿仔细观察面条的位置,相信幼儿会更加清楚。其次,虽然老师提供了好几种颜色,但是幼儿却没有按照预期选择几种颜色的材料,因为幼儿平时吃的面条几乎都是同色。虽然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显然和幼儿的实际生活有出入。如果老师鼓励幼儿制作自己爱吃的面条,相信碗里的面条会有更多的颜色。最后,虽然老师一直强调面条要细细长长的,但是由于幼儿方法未掌握好,仍有很多面条是短短粗粗的。评价的时候教师虽然没有打击幼儿,但一直在表扬细细长长的面条,如果老师能换一个角度看待那些短短粗粗的面条,问问那些是不是刀削面,相信幼儿也许还会创作出其他品种的面条。教师在活动前的预设明显不够,活动中也未能及时发现幼儿的需求。作为教师应该明白,要让幼儿感受和欣赏世界,单靠教授幼儿艺术上的技能技法是远远不够的。
  案例二:活动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
  大班的手工活动:《暖暖的手套》,教师给幼儿欣赏了大量的手套图片,让幼儿了解对称图形的美,鼓励幼儿创作自己喜欢的手套。开始制作时,幼儿一只手放在纸上,另一只手画出模型,剪下来之后再进行装饰,教师要求幼儿用对称的方式来装饰手套,最后贴到底板上再加上手套线,幼儿从画到剪、再画出对称图形装饰,最后再贴在黑色的底板上。整个活动大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仍有部分幼儿未完成。装饰环节很多幼儿来不及设计,只能简单地画几个爱心或者花朵,最后的评价环节教师一带而过,匆匆结束。最后看幼儿的作品,手套的颜色、款式和装饰并无太大区别,不能体现出幼儿的创造性。整个活动老师的构思是很好的,但是没有预估出幼儿当前的水平和美术能力,操作内容明显偏多,此次活动如果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手套,了解对称的意义,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也许幼儿会创造出更具有特色的手套和更有新意的图案设计。美术评价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也促进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是美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在个体结束后,抓取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在集体中进行讨论和推广。
  三、思维导图理思路,注重感受与欣赏
  结合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们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对照教学实际出现的问题,每个教师制作了美术教学思维导图,把自己对于艺术领域的理解和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了分享。在分享中,教师们明确了教育目标,教育思路更加清晰,更加体会到了艺术领域的教育不仅仅在于教学活动当中,应该将美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点滴生活中引导幼儿感受和欣赏生活中的艺术美。
  通过园本教研,教师们深刻地感受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美的事物非常重要,教学设计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充分感受各种美,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美的感受,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和绘画热情!
其他文献
“办事的人都哪去了?有人吗?!”李宏看了一眼“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承诺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的标语牌,着急地敲着街道办事处的柜台。  李宏的母亲原来是小山村里的妇女主任,跟着丈夫一起进了城。李宏的父亲因为伤残,很早就病逝了。母亲谢绝了部队上的照顾,在街道工厂做了缝纫工。母亲微薄的工资不仅要养活哥哥和他,还要贴补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后来街道工厂倒闭了,母亲再一次拒绝了组织上的照顾,利用自己的手艺在家
最近几年,幼儿园个别化教育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其中,实施区角活动是提升个别化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开展区角活动,能够使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幼儿的自主操作和自主游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怎样使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得以有效开展,活动区如何创设、材料如何投放、怎样组织与指导区角活动?以下是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一、科学合理地创设活动区  (一)活动区的选择与创设  区角活
期刊
上官枝儿喜欢写作,但写了九年没有发表过一篇作品。就在她想放弃又舍不得的时候,一个人闯入了她的生活。  那晚八点许,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叫“知心”的网友,他自称是某省作协从事文学评论的。她并不想理他,觉得现在的骗子太多。但听到他的一番话,被吸引了: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像趟过一道河,有的人落水了,再也没有起来;有的人坚持奋力游泳,终于到达了彼岸,你愿意做哪种人呢?  上官仿佛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
二奶奶的院里有一棵杏树,每年杏熟季节,在院墙外都能看到那满树黄澄澄的杏,这对我们实在是无敌的诱惑。可二奶奶把那杏保护得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还说宁愿烂掉也不让谁吃。  几个胆大的孩子便萌生偷杏的念头,我也在其中。不幸的是每次都被二奶奶及时发现,无功而返,令大家气恼不已。不过我却例外,除了第一次没吃到杏外,后来每次二奶奶都会在追撵我们时瞅准机会偷偷塞给我两颗杏。我很意外,也很激动。  二奶奶是村里唯一的
大学毕业那年,我被分到了位于严陵河西岸的河西中学。  河西中学是我县一所三流的乡下高中,学生基础差,问题多,难管理,再加上附近庄上有几个“黄头发”,这货们经常翻越学校的围墙到学校小偷小摸,甚至骚扰住校女生,因此政教工作就成了学校的重头戏,校長甚至在会上这样说:“咱这学校,学生成绩好不好无所谓,管住学生不出事,这就中了!”  那年秋天,开学没几天,学校就连续发生几起被“黄头发”骚扰的事件,其中有两个
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深秋,付乡长的老爸来给他送棉衣。第二天才有返程的火车,无奈,只得在乡政府住一宿。  老爸二百多里来一趟不容易,付乡长吩咐伙房大师傅:晚饭多弄两个菜,老爸在乡下,平时很少吃上肉。  冰箱里还有一斤多猪肉,大师傅就把政府大院墙根处种的扁豆角摘一把,切豆角丝炒猪肉。把快拉秧的茄子扭两个,切茄片炒猪肉。大师傅说:“怎么着也得弄四个菜吧,要不也太寒酸了。”大师傅说:“付乡长,要不你去前边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户外联合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观察幼儿的活动体验并参与其中,对活动过程及要素进行剖析,从而保证评价活动真正科学、有效地实施,让评价活动为幼儿与教师共同成长助力。  【关键词】户外联合活动 评价 科学评价  户外联合活动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