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范下生态破坏责任制度的适用与完善

来源 :环境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u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破坏责任是目前立法中的热点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七章新增生态破坏责任,规定了侵权人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应承担的修复责任和赔偿责任,通过私法路径来救济生态环境损害。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涉及私法与公法的协动,以私法为主导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体系在发展环境法治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模式的选择争议、生态环境损害概念的界定、生态破坏责任的归责原则的适用、损害生态环境时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等问题。因此,我国生态破坏侵权民事责任立法应进一步完善:明确界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概念,建立生态环
其他文献
近年来,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但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生物栖息地逐渐减少或丧失、生态功能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退化等多重问题的制约,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异常艰巨。本文针对流域内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通过健全地方水生态监测技术标准、加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落实水生生物保护修复措施等对策,推进黄河流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工作。
基于光学显微镜、场发射电镜组织分析及系列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固溶处理对燃气轮机用GH4720Li合金组织特征的影响,分析了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和固溶时间的增加,合金一次γ′相回溶,平均晶粒尺寸增加,当固溶温度高于1 160℃,晶粒尺寸增大明显。GH4720Li合金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如下:经亚固溶处理后,室温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呈现出相似规律,并在1 130℃附近出现峰值;经过固溶处理后,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明显降低。在亚固溶处理区间,随着固溶温度的增加,持久寿命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