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是一名公务员,摄影对我来说是一种休息,但并不是普通的娱乐,它让我看到了世间被忽略的美。《如梦令》包含我自2012年学习摄影以来所拍摄的静物、风景照片。拍摄它们的过程是漫无目的的。疫情期间,我有充裕的时间整理和编辑往日的照片。慢慢检索记忆,问自己,为什么拍下了它们?

  我的青少年时期在上世纪80年代度过,步入中年以后,我强烈地感受到世界变化之快,我依旧生活在我的城市,但儿时的情景在现实中已找不到真实依托了,偶在小镇、乡村遇见的一些场景,会让我感觉仿佛梦一场,心灵找到了栖息的方向。我也知道,记忆、青春乃至生命之美,缘于它是有期限的。

  自然中的风景与瞬间,往往与我心灵相通。那些纤弱的小草和曼舞的蘆苇,那些有湿度的空气、薄雾和天色,带我进入沉醉的感觉,散淡随性,却有一根线穿引。我希望读者将这些照片看作一首词,生与死,聚与散,瞬间与永恒,虚幻与真实,脆弱与坚韧,自由与束缚,终结与开始,或许我们将得到些许安慰,坦然面对衰老与凋零。
其他文献
如果问哪一首歌最容易让人热泪盈眶,《我和我的祖国》一定名列榜单。“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词作者将“我”和“祖国”比喻为孩子和母亲,又将“祖国”和“我”比喻为大海和浪花,这两个具象而生动的比喻,准确又动情,表达了个人和祖国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感。  国庆节来临之际,不禁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表达个人对祖国的情意呢?有了上面两个比喻,思路就更清晰了。我们可以转而
[摘要]穆德远改编的电视剧《金锁记》从商业角度出发为了迎合大多数电视观众的接受习惯,以情节化,通俗化的方式将雅俗共赏的文学经典《金锁记》改编成通俗化的电视产品。  [关键词] 张爱玲 穆德远 《金锁记》    2004年,穆德远将电视改编的《金锁记》搬上荧屏,使张学研究界一片哗然。今天,笔者重提穆德远《金锁记》的电视改编,目的不在于讨论其应否或是否忠于原著,反而希望在接受了小说和电视乃两个不同媒体
由于这几只镜头都是较新发布的,在分辨率方面几乎难分伯仲,因此我们的对比更偏向于一些更专业的方面。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片对比各只镜头的焦外虚化效果,并直观的看到它们在近摄能力上的差异。  在焦外虚化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佳能的焦外最为柔和,光斑的圆度也最佳,尼康和腾龙次之,索尼则因为有非球面镜片的原因,光斑有洋葱圈现象出现。不过整體来看,各只镜头的表现都不错,在全画幅相机上的虚化很明显。近摄方面,腾龙镜
虽然不是F2.8镜头,但使用200mm端拍摄时,你依然能用二代“爱死小小白”获得明显而优美的背景虚化效果。畫质提升  “爱死小小白”是人们对于第一代佳能EF 70-200mm F4L IS USM的昵称,也道出了人们对这只镜头素质的肯定。不过时过境迁,当年那只镜头的相机还处于数码化的初期,而今天,佳能相机的像素已经超过了5000万,对镜头的要求更为严苛。  所以佳能适时推出了重点改善画质的EF 7
[摘要] 以新型传播媒介为核心的第三次信息革命,使工作方式产生了变化,数码技术极大地改变了视觉艺术传达的方式、范围和速度。现代商业插图设计作为现代视觉艺术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领域也随之迅速延伸渗透至社会各个经济文化的角落,并在各种媒体中快速传播。走到今天,其内涵、功能及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与相关的学科产生了新的融合。  [关键词]读图时代 设计 重构 突破平面    引言    当代数字化
[摘要] 媒介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书写对象、书写方式、书写心理等等都相应发生变异,其所折射出的更深层的问题是人类的认知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结构的裂变。高校影视课程的设立如果单纯从艺术审美出发是不够的,应当树立大影视观,重新思考定位影视教育。本文剖析了现代社会人类读写能力的变异,在此基础上对影视教育进行了认真思考。  [关键词] 读写能力 视觉 影视教育 影视观    一、读写能力的内涵
[摘要]本文通过影视作品中音乐的构成元素分析,说明它们的特点、功能,目的在于在影视作品中更好地运用音乐元素,拓宽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范围。  [关键词]影视 音乐 歌曲 音乐主题 运用    音乐是视听艺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即使在电影初期的默片时代,在放映影片时,人们往往在银幕旁边放上钢琴,为放映的影片进行伴奏,开始是伴奏一些与影片毫不相干的现成音乐。如使用贝多芬、巴赫等一些名家所
摘要 电影服饰作为一种道具,在装扮人物外部形象的同时,兼具传达人物内在心理特质和审美取向的作用。因此,服饰在电影中不仅要体现装饰美,还要配合剧情和角色的心理特征,构建起丰满有层次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电影服饰 人物 外部形象 心理特征    一、引言    服饰是人类所独有的,并且通过装扮人来实现其自身的存在意义。因此,服饰的本质就是装扮,通过人的穿着使人产生形象的改变。而电影的主体是人,其本
摘要: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观是学术界否定倾向较强烈的论点,但同时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观点。早在尼克松与肯尼迪角逐总统的大选时刻,麦克卢汉就运用这一理论对选举结果进行过惊人的预见和解释。如今这一理论在传播界也依然广为运用。基于这种用而不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进行更为深入反思和理性分析。本文就“冷热”媒介观的焦点之争一电视与电影“冷热”两分的媒介学依据展开论述,并且,将这种依据置于今天的发展的媒介环境中
[摘要]在新时期,“警匪”类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其新、奇、变等显著特色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尤其是青少年的目光,这类作品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的同时,同时也对社会治安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警匪”类 影视作品 社会治安 负面效应 对策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入,这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一项基本准则,判断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就是看其是否引人入胜,寓教于乐,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