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4g4354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其核心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高校校园精神文化面临着网络负面文化的冲击,高度重视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有其重要性、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本文从大学理想信念教育、科研创新、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创新宣传形式等四个方面阐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通常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角落,高校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探究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当下,高校校园精神文化面临着网络负面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网络群体,沉迷網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者、面对网络消极思想的侵蚀而预防能力较差者、追逐低级趣味的娱乐而乐此不疲者……网络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着高校正能量的精神文化传播;市场经济时代重物质、轻精神的功利性思想的蔓延,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大量涌入等直接干扰着主流价值观和主流精神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建设主流的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刻不容缓。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建设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更是意义重大。2013年,《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承文化、净化思想的圣地,肩负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明与文化交往功能、引领文化的功能等,这是大学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一、践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
  重建、彰显大学文化精神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主导作用,切实践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這样才能振奋师生的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约束师生的自我行为,维持学校长期稳定的发展。思想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世界各国之间交流频繁,思想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多,西方多元的价值观渗透、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部分师生理想信念动摇。随着逐年扩招,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商业化、大众化特征凸显,功利主义思想泛滥,在主流的思想文化积极向上的同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发起了新的挑战,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备受冲击。
  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源泉,更要明确自身的身份和定位,发挥好文化传承的作用,以正确主流的价值观为导向,切实践行理想信念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渭南师范学院切实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理念,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渭南师范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高校,肇始于1923年,经历了赤水职业学校和“抗大式”的赤水农业职业学校、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渭南师范学院、改革开放以来的渭南师范专科学校与渭南教育学院、新渭南师范学院,沧桑九十四载。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爱国将领杨虎城和革命先辈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等铸造了彪炳千秋的伟绩,这里“红色精神”闪耀、革命圣火不息,传承着“坚定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渭华照金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渭南师范学院在培养学生个人道德修养与人格完善的同时,更是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学校坚持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有“刘志丹习仲勋关中东部革命活动纪念馆”“科学馆”“河洛文化展览馆”等校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的红色精神浸润着每一位学子,激励着每位学子奋发图强,为学生的成人、成才起到了积极导向作用。
  二、崇尚科研创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更不能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这一隐形教育的载体,校风校训、师德师风、科研创新等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高校要给师生提供科研平台,举办学术讲座,激发师生科研创新的热情,增强学校精神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保证高校持续稳定的发展。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实行导师制度,学生入校配备新生学习导师、科研指导导师、创新创业导师,为大学生成才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学校经常举办学术性讲座、创新科研讲座等,把科研创新的理念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的课程课堂中,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在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学校每年都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师生参与各种科研活动、创新比赛活动等。
  另外,学校还突出协同创新特色,围绕学科、教学、科研三大主场,建设、整合、提升和创新各类平台。学校建有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基地、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等,《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与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基地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中国史记研究展览馆、中国史记研究网、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特色电子文库等形成面向全国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服务性的“史记学”研究阵地,撰著出版的《史记通解》《史记论著集成》等学术著作是史记学界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2)学校注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大学生众创空间。在同类院校中,渭南师范学院较早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设有“大学生创业创新校长奖”,是教育部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试点高校。学校传承“坚定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渭华照金精神,弘扬“经世致用,和而不同”的校训和“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学校精神,坚持先进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努力培养具有科学信仰、科学能力、科学品质、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校大学生肩负使命,刻苦学习,表现出时代赋予的优秀品质与良好精神风貌,。   (3)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为学生成长提供国际化的舞台。学校先后与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创建莫斯科艺术学院获教育部批准,2016年11月7日,中俄总理见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关于支持举办“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的谅解备忘录》。学校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共建“中俄教师教育国际协同创新中心”“中俄生活中的音乐艺术国际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中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研究生院”,合作培养教育博士;与泰国博仁大学共建“渭师—博仁研究生院”,合作培养教育博士;以项目形式持续开展互派留学生、教师访学、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工作。
  三、积极健康的社团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才、服务社会提供了思想保障
  社团和社团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最好的表现形式。渭南师范学院的前身赤职、赤农在特殊历史时期谱写了“青马”红校血与火的历史,是陕西省第一个团组织诞生地,也是关中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是渭华起义的重要策源地。1923年以来,学校坚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如今的青马工程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践行者,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大量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西部偏远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从医支教、从事基层服务工作,回报国家和社会。学校的阳光志愿者协会等多个志愿者社团更是走出校門,走向社会,深入留守儿童较多的山村进行帮扶、深入救助站为困难群体募捐,提供援助、联合其他高校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等,用具体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内涵。
  学校团委每年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民族文化节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大赛、音乐舞蹈大赛、渭华精神人物作品大赛、汉字听写大赛、大学生才艺大赛等,进一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培育大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文化育人的实效。
  四、创新宣传形式,让主流的校园精神文化深入人心
  多媒體时代,除了固有的展板、活动、讲座等宣传形式外,渭南师范学院还有自己的校园媒体——晨曦电视台,关注学校发展,了解师生新生,借助微信、微博、节目录制播放等形式,进一步创新了宣传形式,让主流的校园精神文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校园文化精神已经内化成一种行为习惯和准则,激发高校师生对生活的热爱,提升荣誉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才能增强凝聚力。渭南师范学院的校歌《向着幸福的方向前进》人人会唱,“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学校精神已经成为大学生奋斗的座右铭,“经世致用,和而不同”的校训激励着学子们刻苦努力,力争早日成才。
  (渭南师范学院 丝绸之路艺术学院传媒学部)
  作者简介:赵书英(1981-),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1956年出生的赵云龙先生,字旨藏,斋号静云堂,本科学历,职业书法家。祖籍山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炎黄书画协会特邀顾问,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副主席,世界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大中华区)专家成员,世界艺术家联合会理事等,在国内外30余家艺术团体任职。  书作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我国关于邮轮旅游的法律规范尚处于理论研究,还没形成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实践中邮轮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明晰,法律地位复杂.本文通过梳理旅行社、邮轮公司、旅客三者之间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首次系统性接触语文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时期,理应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成为了能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通过强化人本意识,我们便可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本文首先介绍人本意识的意义,进而探讨了如何强化人本意识,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关键词】人本意识 小学语文教育
期刊
本文主要针对中职院校中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从关于加强中职英语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阐述,进而提高中职英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中国民法典,不仅是法律工作者的热切期盼,而且主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
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只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快的适应社会.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促进意义.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