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964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上有一种职业,从干上的那一天起,就永远没有退休的可能,不准请假,不得偷懒,不可以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不仅没有工资,还需要大量投资。世界上有一种官权,是终生制的,从当上的那一刻起,就永远不会被罢免,只是有时候他带给你的不止是荣耀,还有压力,压得你有点儿喘不过气甚至弄不清他到底是官权,还是头箍。这无疑形容的就是我们家长。
  关键词:亲子关系;陪伴;管理情绪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031-01
  中国家长是全天下最辛苦的群体,特别是当妈妈的,把整个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在聊天的时候也最喜欢聊自己的孩子:别管是刚出生的还是已成家的,优秀的、勤奋的、懂事的、淘气的等等,孩子的话题是常聊常新。作为父母,如何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1.父母是决定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家庭,在家里,父母就像是孩子身边的一面镜子,而孩子自然就是父母复制的“作品”,父母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长,以及人格的塑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父母要学会鼓励孩子勇于面对;当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的时候,父母要适当进行戒骄戒躁的教育;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进行批评教育。总之,父母对孩子良好的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
  2.父母进行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要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成长。父母的陪伴分为显性陪伴和隐性陪伴,显性陪伴就是平常跟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玩耍。隐性陪伴就是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针对孩子出现的不同问题作出正确的回应,成为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要求助的人,隐性陪伴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陪伴。父母通过心灵陪伴给孩子传达爱意和信任,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尤其是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孩子的未来会越幸福。
  如何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其实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全情地投入,应该是双方都享受的亲子时光。倾听孩子的想法,每天放學后,跟孩子谈谈心,听孩子讲讲学校里的趣事。跟孩子讨论问题时,要建立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基础上,不要用父母的身份压制孩子。也不要一面鼓励孩子表达自我,一面又不断的打压。珍惜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要让孩子从语言,行动上,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
  3.除了陪伴,家长还要注意以下教育
  (1)困难和挫折教育
  其实,生活中打倒我们的是面对挫折时的消极逃避的态度。那我们就要教给孩子学会把每一次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转化成一次学习机会。而现今有大多数家长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让他们受委屈、让孩子少经历挫折,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本末倒置的。就像孩子要在跌跌撞撞中学会走路一样,成长也要有磕磕碰碰,为了避免过分的伤害,父母们在一旁默默守护,随时准备冲上去拦住大事件导致的伤害,就足够了。
  (2)幸福教育
  我们深信父母永远是最爱我们的人,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是最爱孩子的那个人,如果教育方法不对,那份沉重的爱会深深地伤害着孩子的成长。如果爱孩子,请先读懂孩子的内心,从而科学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怎样引导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呢?最后,来谈谈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就是先用行为培养孩子的幸福感:不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孩子,不让孩子在冷暴力中受伤。
  (3)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情绪本身是一种感受,喜、怒、哀、思、悲、恐、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七种原始情绪感受。情绪是由大脑产生的,情绪管理的根本是管理自己的大脑,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要教会孩子做大脑的主人,而不是大脑做孩子的主人。首先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父母不去对孩子的情绪做判断,孩子哭时别急着去哄她,而是微笑着等哭完再解决;孩子心情烦躁时,大人及时与孩子交流谈心,调节孩子的心理压力,在孩子经历了情绪调节之后,孩子就能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各种情绪感受,也就不会受到情绪的困扰。
  教育是一场修行,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面镜子,不断修正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孩子今天是一个快乐的小孩,明天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成人。能快乐成长的孩子,心理最健康!有人说,养第一个孩子是试验品,养第二个孩子是精品,养第三个孩子是极品,虽然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二孩了,那么对于我们家长而言,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变教育方式,我相信,一定会把大孩、二孩都培养成极品。
  参考文献
  [1]田维国.如何使孩子健康成长[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287-288
  [2]郭玉凤.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J].学前教育,1994(Z1):19
  [3]胡会,王涛.浅议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J].考试周刊,2012(81):169-170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来源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的作用,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多元化成长。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工作与家庭教育有效融合措施,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家庭教育;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 625.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环境的优劣,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个性的养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并探讨如何给学生更好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成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我国经济在获得显著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青壮年纷纷离乡去城里务工,因此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而老人也是担任起留守儿童抚养的重任,祖辈抚养留守儿童在农村地区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为此,本文主要针对祖辈抚养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展开积极影响。  关键词:祖辈抚养;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影响  【中图分
摘 要: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学会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提升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孩子进行道德伦理教育,注重孩子行为的养成,在家庭中规范孩子的礼仪举止。另外,家长注意言传身教,强化良好家风的熏陶作用,进而提升孩子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85 【文
摘 要:作为新课程标准下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是有效利用各学科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关注自然,体验社会,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本文基于新课改背景,重点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必要性与具体对策进行了探索,希望有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