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调查造口门诊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方法:选取于造口护理门诊首次随访的949例肠造口病人,对其中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现状,寻求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发生不同分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共76例,发生率为8.01%.其中,腰带相关性38例,发生率为8.54%;支撑棒相关性20例,发生率为75.92%;底盘相关性12例,发生率为1.28%;尾夹相关性4例,发生率为0.47%.其他原因2例,发生率为0.21%.不同分期医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造口护理专病门诊,上海2000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造口门诊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方法:选取于造口护理门诊首次随访的949例肠造口病人,对其中发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现状,寻求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发生不同分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共76例,发生率为8.01%.其中,腰带相关性38例,发生率为8.54%;支撑棒相关性20例,发生率为75.92%;底盘相关性12例,发生率为1.28%;尾夹相关性4例,发生率为0.47%.其他原因2例,发生率为0.21%.不同分期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成因差异分析无统计学意义.76例1~3期压力性损伤创面经护理后创面愈合,愈合时问3~17 d.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防治意识不强,健康教育不充分,病人和照护者知识缺乏,医疗器械材质和局部微环境改变是主要原因.结论: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重在预防,需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早期干预,制定个性化的造口居家护理健康教育.对已发生的压力性损伤,根据TIME原则选择合适的敷料及措施处理,促进创面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PD)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193例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PD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2例(21.76%)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17例(8.81%),泌尿道感染10例(5.18%);共培养出病原菌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78.57%),革兰阳性菌5株(8.93%).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剖宫产产妇80例,ASAⅠ~ Ⅱ级,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B组各27例,C组26例.麻醉药,A组:0.5%盐酸罗哌卡因10 mg+舒芬太尼5μg;B组:0.5%盐酸罗哌卡因11.25 mg+舒芬太尼5μg;C组:0.5%盐酸罗哌卡因12.5 mg+舒芬太尼5μg.结果:3组产妇麻醉阻滞起效时问、阻滞平面达T8及以上的比例及阻滞平面达T8以上时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
目的:探讨医护-病人-管理三位一体延伸管理模式对脑出血术后病人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性质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术后病人10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出血术后管理,观察组给予医护-病人-管理三位一体延伸管理.对比2组病人术后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性质评分、生活质量及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用药依从性较好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术后饮食结构、运动方式、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目的:设计新型的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观察其在妇科手术病人切口渗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妇科术后切口或引流口渗出病人,应用一种新型的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观察引流效果.结果:30例病人应用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后切口较常规换药愈合时问缩短2~3 d,拔管时问缩短1~2 d,换药次数减少至0~1次,病人活动方便,舒适度增加,康复加速.结论:妇科手术病人切口渗出中应用新型的引流液及渗液收集装置,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问,预防皮肤炎症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节约医疗成本,提高病人舒适度及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康复治疗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加用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