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迁的《史记》惜墨如金,其中对男女情爱的描述,尤为罕稀,可在列传里写到同姓的辞赋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恋情时,一落笔就展开了7000余字的描写,而且是一段机趣横生又难能可贵的文字。
司马相如捐钱谋了个郎官在孝景帝手下任武骑常侍时,不甚如意,就借口生病回到了一贫如洗的成都老家。在成都百多里外的临邛县当县令的王吉是相如交情很深的朋友,便去信约请相如:“你是蜀中大才子,长期在外不遂心,就到我这儿来散散心吧。”
相如刚到临邛,王吉派车马相随,招摇过市地在县城里转了一遭,骑在马上的相如容仪丰美,雍容闲雅,临邛的男女老少大大地开了个眼界。兜了一圈后,相如不住县府,却住在城外行客歇脚的一个凉亭里。王吉装作很恭敬的样子每天前去拜访。过了些天,相如推说有病,让随从谢绝王吉的拜访,而王吉照样拜访,而且显得更加恭敬……临邛城有许多财主,家有奴仆800人众的首富卓王孙与另一财主商议:县令来了贵客,我们应盛宴招待一番,并请县令大人作陪。
王吉应约准时来到卓家,来客已经上百,午间去请相如,相如却称病不来。相如不至,王吉不敢进食,于是就亲自赴凉亭郑重接请。相如佯装不得已,勉强赴宴。卓王孙之女儿卓文君,颜色姣好,通晓音律,“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西京杂记》),年纪轻轻正好新寡在家。宴席上酒酣耳热之际,王吉捧上一具琴对相如说道:“众人知晓你精于弹琴,大伙都希望你弹上一曲助兴。”相如略加推辞,终于弹了一曲《琴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仔细检点、品味相如赴临邛的全过程,分明是王吉与相如背地里设计于先,明里有企图,有计划地糊弄趋炎附势的卓王孙,暗中则有预谋,有步骤地勾引秀婉聪慧的卓文君。席终人散,也就在这个晚上,实现了“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的终极目的。
滔滔爱河里,西方人吟的是玫瑰之曲,中国人唱的是凤凰之歌,诗经《大雅》中就有过“凤凰于飞,翙之其羽”的歌唱。自从司马相如成功地弹奏了《琴歌》之后,“凤求凰”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语汇中表示男子求偶的专门用语,正是由于卓文君的月夜私奔为这首《琴歌》添了画龙点睛的一笔。从此以后,“私奔”一词,惊世骇俗,自然而然地隐伏了东方女性追求爱情自由的强烈的叛逆色彩。
卓王孙是个老朽,哪里能听懂寓意微妙的《琴歌》呢?当他得知女儿与相如已经私奔到成都时,非常愤怒:“我女儿太不成器,我虽不忍心杀之,可我一文钱也不给她!”老财主自以为钱财是人生命脉,握住了钱财,女儿就翻不出自己的掌心。
成都相如家徒四壁,住了些时日,文君果然有点撑持不住了,便对相如说道:“我们一块回临邛吧,何必这样苦熬自己。”二人回到临邛,买了一家酒店,文君当垆卖酒,相如穿了犊鼻裈和酒保庸役洗盘擦碗。卓王孙听到此事,大伤脸面,深以为耻,由此连家门也不敢出。城里的老兄弟们便来开导卓王孙:“你只有一儿两女,万贯家财怎么也用不了。文君业已许身,相如虽穷,却是个可依赖的人才,况且又是县令的挚友,你何必要这样地轻视人家呢?”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予文君上百奴仆,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与相如目的既达,仍回成都过逍遥日子去了。
卓文君实在聪明,其父倘若是个没有脸面可顾惜的穷光蛋,她才不会怂恿相如回临邛卖酒呢。卓王孙虽是富有,灵魂里却又势利得很。后来,汉武帝看中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拜其为中郎将奉使西南,“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直到这时,卓王孙才发觉自己的女儿委实是目光深远,识力过人。当年私奔,简直是巾帼英雄必有之壮举……
女色的诱惑力是非凡的。男人啊,一阔心就变,就连司马相如这等能上(曾任武骑常侍)能下(曾穿犊鼻裈打杂)、早就打破了名利机关的大才子,似乎也有把持不住自己的时候。《西凉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且看《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相如在世61年,拟聘茂陵女为妾之时,卓文君很可能满头银丝了,当年私奔之际,她就立定了“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的意愿,相如之老年变心,留给文君心灵上的创痛是无可比拟的。此诗的基调是“怒而不伤,哀而不怒”,在感情的拦截上,能收到“相如乃止”的效果么?成都市有一琴台,据说是司马相如当年鼓琴之地。900年后的杜甫写下了一首《琴台》诗: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笑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杜甫落笔审慎,从这首诗里,看不出责难司马相如的意思。
“野花留笑靥,蔓草见罗裙。”杜甫对卓文君大胆追求爱情和自由的“私奔”行为却是暗中称许的。当今时代变迁,“私奔”一词正在泯灭和消亡,而作为历史美谈,卓文君的形象永远是青春活泼的,也是可爱可敬的,理应是中国女性最自然、最坦率、最真实的化身。
2000多年过去了,如果中国的女权主义者要在爱坛上推出一位自由女神,我投卓文君一票。
王吉、相如城府深,勾引新寡巧弹琴。可叹乃父糊涂甚,失却爱女复赔银。风雪夜走豹子头,月地私奔卓文君。千秋憎爱燃圣火,谁是传薪第一人。
司马相如捐钱谋了个郎官在孝景帝手下任武骑常侍时,不甚如意,就借口生病回到了一贫如洗的成都老家。在成都百多里外的临邛县当县令的王吉是相如交情很深的朋友,便去信约请相如:“你是蜀中大才子,长期在外不遂心,就到我这儿来散散心吧。”
相如刚到临邛,王吉派车马相随,招摇过市地在县城里转了一遭,骑在马上的相如容仪丰美,雍容闲雅,临邛的男女老少大大地开了个眼界。兜了一圈后,相如不住县府,却住在城外行客歇脚的一个凉亭里。王吉装作很恭敬的样子每天前去拜访。过了些天,相如推说有病,让随从谢绝王吉的拜访,而王吉照样拜访,而且显得更加恭敬……临邛城有许多财主,家有奴仆800人众的首富卓王孙与另一财主商议:县令来了贵客,我们应盛宴招待一番,并请县令大人作陪。
王吉应约准时来到卓家,来客已经上百,午间去请相如,相如却称病不来。相如不至,王吉不敢进食,于是就亲自赴凉亭郑重接请。相如佯装不得已,勉强赴宴。卓王孙之女儿卓文君,颜色姣好,通晓音律,“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西京杂记》),年纪轻轻正好新寡在家。宴席上酒酣耳热之际,王吉捧上一具琴对相如说道:“众人知晓你精于弹琴,大伙都希望你弹上一曲助兴。”相如略加推辞,终于弹了一曲《琴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仔细检点、品味相如赴临邛的全过程,分明是王吉与相如背地里设计于先,明里有企图,有计划地糊弄趋炎附势的卓王孙,暗中则有预谋,有步骤地勾引秀婉聪慧的卓文君。席终人散,也就在这个晚上,实现了“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的终极目的。
滔滔爱河里,西方人吟的是玫瑰之曲,中国人唱的是凤凰之歌,诗经《大雅》中就有过“凤凰于飞,翙之其羽”的歌唱。自从司马相如成功地弹奏了《琴歌》之后,“凤求凰”之所以会成为中国语汇中表示男子求偶的专门用语,正是由于卓文君的月夜私奔为这首《琴歌》添了画龙点睛的一笔。从此以后,“私奔”一词,惊世骇俗,自然而然地隐伏了东方女性追求爱情自由的强烈的叛逆色彩。
卓王孙是个老朽,哪里能听懂寓意微妙的《琴歌》呢?当他得知女儿与相如已经私奔到成都时,非常愤怒:“我女儿太不成器,我虽不忍心杀之,可我一文钱也不给她!”老财主自以为钱财是人生命脉,握住了钱财,女儿就翻不出自己的掌心。
成都相如家徒四壁,住了些时日,文君果然有点撑持不住了,便对相如说道:“我们一块回临邛吧,何必这样苦熬自己。”二人回到临邛,买了一家酒店,文君当垆卖酒,相如穿了犊鼻裈和酒保庸役洗盘擦碗。卓王孙听到此事,大伤脸面,深以为耻,由此连家门也不敢出。城里的老兄弟们便来开导卓王孙:“你只有一儿两女,万贯家财怎么也用不了。文君业已许身,相如虽穷,却是个可依赖的人才,况且又是县令的挚友,你何必要这样地轻视人家呢?”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予文君上百奴仆,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与相如目的既达,仍回成都过逍遥日子去了。
卓文君实在聪明,其父倘若是个没有脸面可顾惜的穷光蛋,她才不会怂恿相如回临邛卖酒呢。卓王孙虽是富有,灵魂里却又势利得很。后来,汉武帝看中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拜其为中郎将奉使西南,“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直到这时,卓王孙才发觉自己的女儿委实是目光深远,识力过人。当年私奔,简直是巾帼英雄必有之壮举……
女色的诱惑力是非凡的。男人啊,一阔心就变,就连司马相如这等能上(曾任武骑常侍)能下(曾穿犊鼻裈打杂)、早就打破了名利机关的大才子,似乎也有把持不住自己的时候。《西凉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且看《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相如在世61年,拟聘茂陵女为妾之时,卓文君很可能满头银丝了,当年私奔之际,她就立定了“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的意愿,相如之老年变心,留给文君心灵上的创痛是无可比拟的。此诗的基调是“怒而不伤,哀而不怒”,在感情的拦截上,能收到“相如乃止”的效果么?成都市有一琴台,据说是司马相如当年鼓琴之地。900年后的杜甫写下了一首《琴台》诗: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笑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杜甫落笔审慎,从这首诗里,看不出责难司马相如的意思。
“野花留笑靥,蔓草见罗裙。”杜甫对卓文君大胆追求爱情和自由的“私奔”行为却是暗中称许的。当今时代变迁,“私奔”一词正在泯灭和消亡,而作为历史美谈,卓文君的形象永远是青春活泼的,也是可爱可敬的,理应是中国女性最自然、最坦率、最真实的化身。
2000多年过去了,如果中国的女权主义者要在爱坛上推出一位自由女神,我投卓文君一票。
王吉、相如城府深,勾引新寡巧弹琴。可叹乃父糊涂甚,失却爱女复赔银。风雪夜走豹子头,月地私奔卓文君。千秋憎爱燃圣火,谁是传薪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