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严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kh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简称“五严”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五严规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筑全新的兴趣链
  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依靠考试这个脆弱的链条支撑着,一旦这根链条断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荡然无存了。因此,必须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不是建立在考试机制上,而是建立在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课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到:
  1.提高教学技巧,以高超的教学水平吸引学生,以卓越的人格力量打动学生
  近几年,我们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到基层和学校却收效甚微,原因何在?这是因为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目的、教育手段,而且是一种教育境界,素质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因而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素质不高,素质教育就永远只能成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教育现象,因此,要提高素质教育下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关键在于提高教学技巧,以高超的教学水平吸引学生。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情随境迁,情以文异,情因理发,时有气吞山河之概,时有满面会春之雅,时有拔地而起之动,时有荷塘月色之幽。其次要提高教学技巧,用我们自身的高素质去引发学生的兴趣。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尚的教师人格能使学生因喜欢教师而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
  2.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在讲台上对教材的炒作,这种方法即使再成功,但在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十分广泛的今天也只能算是昨日黄花,因此,课堂教学要能够吸引学生,就必须实现教法的改革,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现在的学生对改革前中国的状况是不清楚的,靠嘴说效果不会理想,这时如果在教学中使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顺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并运用于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3.改革课堂结构,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思想政治课永恒的主题和灵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面对鲜活的现实生活,我们不可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提出的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层次问题,必须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也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思想政治课定位不准,教学按照传统理论教育的模式,用陈旧的已经过时的观点去奴役学生逼迫学生唯心地接受我们的观点,泯灭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自身的功能。鉴于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模式即理论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加大社会活动课的内容,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从而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如通过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巨大变化的认识,进而牢固树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通过对小康村的了解,提高实行按劳分配,效率优先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对下岗职工生活的了解,深刻体会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情况的了解,加深依法治国必要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实效。
  二、辩证对待教材,在动态中寻求教材与现实的平衡
  就先行中学各科教材来看,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变动频率最大,这既是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也是政治学科的阶级性使然。这一点正好被学生当作声讨政治课的靶子,认为教材与现实生活的情况不一样,因而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索然无味。对于这个情况,我们认为不能对教材求全责备,因为教材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预见性,关键在教师、学生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如果把教材当教条而无视社会生活的巨变,这当然会遭到学生的非议。因此我们既不能不要教材,也不能唯教材,而应在教材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寻求动态的平衡,这样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就是对那些已经过时、与社会生活不相符合的观点淡化处理,并采用最新的知识或观点加以补充和完善。
  此外,现行教材的许多观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状况,也是影响思想政治课信誉的主要因素。例如,我们的教材讲奉献,讲集体主义,而现实生活中却个人主义膨胀;教材讲党和政府高举反腐倡廉的大旗,而腐败现象却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腐败就在百姓身边。面对这种困惑,教师要采取疏导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要允许学生讲真话,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独断专行是无益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的。只有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在动态的环境中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思维的空间,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三、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考试机制
  传统的教育评估机制不仅捆绑了教师的手脚,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这也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反感的原因。标准化考试是一种考查结果而不注重思维过程的形式,容易把人们训练成答题的机器。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不同的结论,但答案却只有一个。所以我们的命题者只好故弄玄虚,大搞文字游戏,把学生当作敌人,使学生十分反感。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必须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考试评估机制。在考试中尽量少用客观性试题,对主观性试题也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路去回答问题。不妨采用政治小论文来取代现行的某些题型,以综合考查学生的潜能。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而且也能扭转我们政治教师无视现实生活照本宣科的做法,给中学思想政治课注入活力,使之真正驶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作者单位: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